第十四章 战半岛(3)(2 / 2)

重生之隋唐乱 风笑我 2090 字 2021-05-07

李元霸面上现出了些许忧烦的神情来,他注视着屈不归,道:“屈总管,近日那些夏国旧臣之间可有异样?”

屈不归答道:“禀陛下,夏国旧臣在大赵未立国时便互有走动,但时至今日,他们之间来往也未见频繁,仍是一如既往。”

李元霸点点头,道:“屈总管,从今日起,加强对夏国旧臣的监控。若发现其有异动,可立刻秘密捕之!”

屈不归领命。

待屈不归退出后,武帝李元霸又自秘密召见了国安部总管苏定方,并从苏定方处得到了与徐世勣、屈不归相同的看法。随后,在与苏定方制定了更为全面的监控计划、下达了搜集相关情报的任务后,李元霸遣退了苏定方。

此时已近深夜,李元霸满腹心事步入寝宫。

王晓蓉仍然未睡,虽然李元霸曾多次告诉她,不必等待自己到来,可早早安歇。但是只要李元霸在京城,王晓蓉每晚总是会固执地等待李元霸归来。

看见夫君面带忧色,眼神有些茫然,王晓蓉知道,那正是夫君想到了一些事情、可是又想不出头绪来的表情。当下,她遣走宫女,将李元霸迎到卧榻边,亲自服侍他坐下,柔声道:“元霸,可是朝中有了烦忧事?……别急,好多事情看起来虽然烦杂无序,但是一条一条的去清理,总是可以有头绪的!”

李元霸点点头,“嗯”了一声算是作答。此时他心中颇为忧虑,赵国终于像中国的历代王朝一样,开始出现了党派之争的迹像。以凌敬、洪修平为首的夏国旧臣一派,纠集政务部众多官员,用仁义王道为旗帜,大力抨击嫡属军部的大将军。及至此时,已隐有文臣与武将对抗之势!

“难道,他们不知道征战是我之本意吗?他们如此而为,究竟是为了与武将争权夺势、还是针对我?”李元霸心中一凛,“难不成,凌敬要想篡位!……”随即,李元霸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应该不会吧?凌敬忠心耿耿,一心为民,这是朝野上下都知道的。莫非真如徐世勣所言,是有人借他的名头纠朋结党,利用战事抨击武将,以求改变朝中武重文轻之局面?”

由于手头掌握的情况太少,李元霸左思右想,始终作不了定论。无奈,他只得轻叹一声,带着茫然的心情拥着王晓蓉睡下。

……

第二日一大早,李元霸不顾晚睡早起的疲累,秘密召了薛道衡入宫。

薛道衡挂着太子太师的职务,每日里不是教诲太子,便是与程咬金等人厮混,平日里并不关心政事。此时他听得李元霸道了朝中局势,这位隐有混迹尘世之势的帝师沉吟半晌,道:“元霸,据你所言,要求惩治小裴的俱是那些反战一派的人,并且,这些人要不就是夏国旧臣,要不就是亲近他们的臣子,其所为颇像是夏国旧臣谋权夺位……不过,我却不认为这是夏国旧臣的反水。毕竟,如今夏国旧臣虽蒙朝廷照拂,可他们手中一直没有什么实权。而为首的凌敬对大赵的忠诚是大家认可的,因此,无凌敬参予其中,夏国旧臣们根本就没有叛上作乱的能力,他们不会傻到以卵击石……所以,这就是朝中文臣与武将之间的权势之争!”

李元霸用心听着,点点头,道:“老师,昨夜我想了一晚,也是这样认为。可是……我总是担心此事会影响到出兵朝鲜半岛的计划,继而使得平倭无望……”李元霸顿上一顿,道:“且不论收取倭国对控制东亚地区的重要性……老师,你知道,收取倭国正是后世亿万国人的渴求,也是我极想做到的!”

薛道衡微笑道:“元霸,我理解你坚决平倭的心意。中国历代王朝的党派之争不少,但也不是什么大事。作为帝王,只要能应付得当,当可利用争端平衡朝野,反而更有利于统治……这其中不过是要多动些脑筋罢了!”

李元霸点头,心中压力减轻不少。

只听薛师笑道:“元霸,放宽心,咱们两人有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为鉴,难道还应付不了这些许小事?来来,且让我俩好生斟酌一番……”

……

李元霸与薛道衡的判断正是事实。朝中有不少文臣在夏国旧臣的秘密游说下,开始纠集成党,就为挣得权势,一改朝中重武轻文的局面。而其中带头之人也确实如徐世勣所想,不是政务部总管凌敬,而是商务司都督洪修平,凌敬不过是被其利用而已!

洪修平因是原夏国主母曹氏的外侄孙,武帝李元霸感念曹氏慨然让国之胸怀与风范,因此对其特别照顾。而洪修平也确实学识出众,再有夏国旧臣、现今的政务部总管凌敬照拂,因此他不过三十五岁便坐上了商务司都督的高位。相信若无意外,洪修平在将来会是继徐世勣、凌敬之后升任两部总管的首要人选之一。

洪修平今年四十二岁,正是大创事业的时候。可是赵国的五部总管政绩甚佳,而且其中年岁最大的是凌敬,也不过五十四岁,而年龄最小的苏定方更只有四十左右。因此,洪修平要想再上层楼,当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实现的。原本,洪修平很有耐性,他在按部就班等待升迁。可是在十年前,当知晓红拂与李靖成亲的消息后,他有了不该有的想法。

当年,在红拂刺杀失败逃逸后,由于其时冀州需要稳定的局势,因此凌敬与屈不归等人对此刻意隐瞒,此事详细情形并不为太多人知晓。而洪修平虽然是当事人之一,但是他对红拂刺杀凌敬的的缘由也并不清楚。后来,红拂逃走并又与李靖成亲,洪修平嫉恨交加,竟然武断地认为是因为自己手中无实权,而李靖为武帝宠信的武将,故得以为红拂开脱刺杀罪责,甚至因此夺走了红拂。

有人以为,女人因嫉恨可以毁掉爱人,甚至她自己的一切,很是可怕。但却不知,男人因嫉生恨的可怕程度犹甚女人,特别是一个有能力的男人。

有了如此想法,再有武帝李元霸确实重武轻文,这更使得洪修平有了与武将争权夺势的心思。于是,便有了洪修平利用凌敬的影响力,纠集拉拢一批夏国旧臣,并利用赵国仁义治国的国策与一干武将对抗。经过近十年的苦心经营,因洪修平的谨慎与聪慧,不但在其拉帮结派时瞒过了监察部的监控,也迷惑了国安部的暗探。

时至今日,一方面洪修平觉得自己羽翼即丰,当可与军部武将一争高下,一方面却又因为李靖就要换防,携红拂自新加坡归来,此事对其多少有些刺激。于是,洪修平便利用裴元庆屠杀俘虏一事作上了文章,就要展开他蓄谋已久的争权之举。

洪修平虽然潜心隐匿十年,可是,却又如何能与拥有中华五千年内斗经验的李、薛二人相比?……华纪十年五月初二,武帝李元霸下诏言称,近卫军统领裴元庆在室韦屠戮降卒,有违大赵国策,因此令裴元庆即刻交割兵权,回京师接受审查。

裴元庆在接到诏书之后,仍是如前不作辩解,立即将兵权交割与副将,随宣诏使者一同返回了京师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