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家和万事兴(1 / 2)

上面一个大大的和字,下面又开始写小字: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丰,人和百业旺,家和万事兴。

看到这里,陶保不禁对老五肃然起敬,不愧是蔡邕的学生,不但字写的好,内容更是丰富,他一写完,掌声雷动,有学问的人只要伸一伸手,就足够这些凡夫俗子拍手叫好一愣一愣了。

还有最后一块儿布,陶保提出由刘母写几个字,刘母也就不推辞了,笑容满面的接过笔,她不笑则矣,一笑脸上就是那种非常和善的笑,无论谁看到她,都会觉得她是一个善良的人,于是她挥笔写下了四个字:上善若水。

将来这些字可都是要装裱的,挂在作坊适当的位置,用来警醒工人,鼓舞人心,刘母一直都是心存善念的,若非她心善收留陶保,根本不会有今天这种好的局面,刘家也算是小有成就,虽然不是自己的亲儿子,但她早就把陶保当亲儿子了。

陶保觉得上善若水这四个字,意义非常深远,应该挂在作坊里最显眼的地方,告诉这里的每一个人,要时刻心存善念。

一直到吃午饭的时候,刀用才出现,他刚到村头就下车了,老张也没问那么多,而现在刀用回来了,边吃面边祝贺陶保,他并没有送陶保贺礼,或许十万的大单就是最好的贺礼。

一下子来了个十万的布鞋大单,这让陶保很意外,刀用本是道士,就算山上的徒弟再多,也不可能达到十万之众,这规模就有点儿大了。

陶保好奇的问了问刀用,然后刀用就说要行善,发给各地的平民百姓,如此大的善举,的确值得陶保点赞。

陶保在为刀用点赞之外,还提出了要给他优惠,每双鞋可以优惠三个钱,这样他就能省下不少钱了,但是陶保的这个要求刚一提出来,就被刀用无情的拒绝了,他不但不要优惠,言语里还透露出要加钱的意思,说什么陶保这一大家子人多,开销大,他想另外加一万钱给陶保。

陶保听得是一愣一愣的,寻思着眼前这个不起眼的道士,在财力上凭什么这么豪横?

他的收入又是从何而来?

陶保很想问一问,但他还是忍住了,对于别人的,他向来是不会多嘴的,他只知道刀用是他的生命中的贵人,这样就已足够。

刀用连样板鞋都带了过来,主父林看过之后,就知道怎么做了。

定金过两天会用马车准时送到,若没有定金,作坊几乎是开不了工的,因为建作坊和租铺子,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开销,已经让账房几乎空了。

这个定单要的很急,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上次的两万单,几乎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这次订单翻了五倍,按理说要两个多月才能完成,但现在今非昔比了。

有了专业的做鞋师傅来指导技术,也有了生产作坊,到时候可以流水线式的加工,到时候定会事半功倍,因为流水线式的工作,会把合适的工位分给合适的人,重复做同一道工序,他们到时候闭着眼就知道怎么做,效率自然会提高十倍乃至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