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偶遇(1 / 2)

这车是不是到西堡中学的?

到不到西堡中学?

两个人异口同声的问班车上的售票员,然后互相打量起来。

我叫于凤,是河东大学的学生。女生首先熟络的自我介绍起来。她在学生会里工作数年,待人接物游刃有余。

薛达城也是个善言的性子,只因对方是个女孩子,才没有率先说话,如今对方先打了招呼,他立刻笑道:我是平江一中的,你叫我老薛就行了。

于凤微笑:薛叔是去西堡中学办事?

薛达城其实还不到40岁,但被叫做薛叔也无可奈何,点头道:我到西堡中学找个人。

巧了,我也是,咱们搭伴一起吧。于凤不叫薛哥,就是免得薛达城有了别样的心思,现在建立了两人的辈分关系,她倒是愿意有人一起走,毕竟是没去过的乡镇,指不定遇到什么车匪路霸和乡痞。

薛达城点头应了,又抬头问:师傅,这车是去西堡中学的吧?

坐在窗口位置的售票员懒洋洋的,道:到西堡镇,西堡中学山上呢,哪个跑西堡中学载人。

到西堡中学远吗?薛达城笑眯眯的递了一根烟。

售票员眼一亮,见是大雁塔,就给夹耳朵上了,脸上也带了点笑,道:西堡镇到西堡中学就是一条路,上山就几十分钟吧,我们上次班车上去十分钟。

班车上去过?怎么现在不去了?

上次是西堡中学包的车。售票员啧啧嘴,道:他们的校办工厂有钱着呢。

锐学组的试卷生意对外宣称是校办工厂的。现在也没有微信微博什么的,小道消息随便传,想传出一个统一的答案是不容易的,尤其是这种小地方的小事情。

薛达城点了点头,招呼着于凤上车找位置坐下。一中也有自己的校办工厂,每年都能赚到十万块以上,用来给老师发福利之余,还能改善校舍,是他们的一大财源。

班车很快被塞满了,除了人以外,是大量的行李物品。现在的车费并不便宜,普通农户若是空着身子,多数不会坐车。只有薛达城和于凤这样的城市人,才会到哪里都坐车。

薛达城和于凤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又徒步抵达西堡中学,到了门房,薛达城让了一步,笑道:你先问。

于凤捋了捋头发,冲着门房的窗口,拿出自己的学生证,道:大爷,我找你们学校的杨锐,是在这里吧。

找杨锐?大爷戴上一副老花镜,很认真的看了于凤的学生证,道:找他做什么?

薛达城也很好奇的看着。

于凤笑笑,说:我们学校里有个项目,我看了他发表的论文,有些问题想和他讨论下。

大爷哦的一声,道:和那个叫姚什么的女生一样,你认识不?

姚悦是吧,我和她一个专业的。

行,进去吧。大爷说着拦了一下薛达城,问:你们一起的?

我也是来找杨锐的。我是平江一中的老师,这是我的工作证。薛达城此时变的严肃了一些。

看门老大爷的战斗力不容低估。

于凤的眉毛都飞了起来,忍到两人进了校园,才问:你找杨锐做什么?

薛达城想了想,道:这次的河东省高考预考,杨锐可能是第一名。

于凤愣了一下,问:真的?怎么可能?

她自己也是经历过高考的人,深知第一有多难。除了少数情况,大部分人一道题粗心了,第一的位置就丢掉了,要在全省的考试中拿到第一,即使有运气加身,这个难度也令人望而却步。

于凤的印象里,杨锐既然每天忙着做实验写论文,那就没多少时间复习课本。天资聪颖什么的也要精力来配合吧。

第一名实在让于凤不知该说何是好。

薛达城其实也觉得荒谬,现在又不是79年80年,乡中还有些遗留下的天才。如今的中考因为能考中专的缘故,设计的非常严密,好多学生拼了命的考中专,考不上也会优先选择好中学,天才怎么会留在什么条件都没有的乡镇中学,就算是家贫,也是越好的学校越容易拿得出补贴。

各种心思一闪而过,薛达城哈哈笑道:好些人都没料到,我专门拿了他的试卷出来看,除了语文和政治答的比较普通以外,理科的答案精炼清晰,比参考答案看的还舒服,确实是第一。

如果不是杨锐的答案如此出彩,他也不会急急忙忙的跑过来。

一同去统计数据的数学老师都说杨锐的理科水平高,薛达城就想知道他水平高的原因,实在不行,把学籍转到一中也好。虽然距离考试很近了,如此做有点卑鄙,但只要和教育局沟通好了,倒也没什么关系。

于凤的眼神闪烁,道:预考第一,高考的成绩也会很好了?

没见到人还不好说,不过,就算是下次考的差一些,也就少一二十分吧。薛达城心想:620多分掉20分也有600分,弄不好一样是状元。

于凤用五百七八十分做比较,结论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这让她的眉头都皱了起来。显然,杨锐的情况和她预想的是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