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很难读懂(1 / 2)

印制而成的书籍自然也不便宜,有时反而不如手抄而成的便宜。”

继续说道:“我对佛经有所了解,毕竟天下人喜爱佛经者众多,愿意出钱购买,佛经因此更易卖出,而读书之人只占其一,读古文经典的人更少。

所谓曲高和寡,经典之所以为经典,非有才学者也很难读懂。”

“再者,民间常见的佛经也就那数种,字数都不甚多,印制似乎较易,而经学等种类繁多,向学之人必读的不下百种,动辄万言,数十万言以上的也不少,印制自然极为困难。

即使印制出来,价钱必定昂贵,常人也还是买不起。”

杨超听到郑澥的想法,点点头:“的确,我也认为,成本高昂,是书籍价钱昂贵的重要原因,只有让书籍的价钱将下来,普通人才能轻易买的起。

至于怎么降低成本,就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前,基本上所有书都需要靠手抄,人力有穷,这绝不是永久的办法。”

没有给他解释生产力的概念,直接说成本。

“这种方法不改变,即使纸张的价钱降低,恐怕书籍的价钱依然会很贵。

我认为最后的出路还是落在印刷之术上,只有将印刷的成本降低下来,才能大规模的制书,普通人才能买的起书。”

郑状元仔细思考了一下,目光一闪,说道:“那如何才能将印制的成本降到低处,莫非你有办法?”

“我是已有初步的想法,但还需要实验和改进,这就是我想建立工场的初衷之一。

一旦我找到合适的方法,将印刷所费的成本降低到数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以下。

郑兄,你想,到时书籍的价钱至少会降到如今的一半以下,长远看甚至降到十分之一也不为奇。

到那时,普通民间学子都能读的起书,这岂不是一件足以改变时代的大事。”

郑状元质疑道:“关于书籍印制相关之事,我一书生究竟是不如何懂。若你能将成本降下来,让贫困之家也能买的起书,确实是一件大善之事。

然而当下想来,此事也并不易,否则,那些印书商家岂不早就做到了,何以到今日,书籍价格依然昂贵。”

“是的,确实不容易。这就回到之前的问题,研究开发一门新的技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并且还需要在造物一道上面有才干的人一直不断的思考和实验,才能加快这个过程。

这件事实际上是万分辛苦的,而且还有莫大的失败风险。一般商家只注重眼前利益,自然不愿意花费过多。也就是我才愿意做这件事,既然我已有了思路想法,此事舍我其谁。”

杨超话语间说的很悲壮,仿佛在易水之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郑澥终于点头:“善哉,仔细思量,你此言不虚,之前是我误会你了。我相信你之才干,此事若成,功劳当比《三字书》等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