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1 / 2)

其实就算从淮南到襄阳依然有着上千里的路程,中途还要穿过大片山区,也即后世大别山至桐柏山一线。

所以这次驰援襄阳是毫无疑问的长距离奔袭战。

这方面不论李世民还是尉迟恭都是好手。

两人都曾在塞上打过突厥,骑兵突袭就是家常便饭。

秦叔宝稍微差些经验,但也是个能冲锋陷阵的骑将,作为先锋人选十分合适。

所以对于杨遇安来说,关键还是要确定此战中军主将人选。

他个人当然更加偏向李世民。

倒不是尉迟恭就一定不如他,只是尉迟恭本身还肩负防御淮南的重责,不能轻易调动。

所以他与秦琼二人,至少得有一个留下,不然就是顾此失彼。

只是若李世民为主将,也有一个巨大的障碍。

此战敌人不再是李密,而是李渊,李世民的父亲。

以子逆父,他敢吗?

“呃,他好像还真的敢……”

他想起来前世着名的玄武门之变。

不过眼下李世民不管是实力,心态都远未到“玄武门”的时候,所以让他去面对唐军,估计心态这一关很难过去。

“罢了,收复李世民之事急不得,先让叔宝过去,然后陈棱随后跟进吧……”

接下来,杨遇安任命秦琼为先锋,率领五千精骑火速支援襄阳,陈棱则调任北上,以便后续跟进。

而尉迟恭则除掉战时任命的淮南道行军元帅一职,改为常设的淮南道安抚大使,继续主持淮南防务,同时赈济灾民,督促耕种,稳固地方。

十日后,襄阳前线传来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好消息是,秦琼千里奔袭,一战击退李唐围城大军,襄阳解围。

但与此同时,秦琼发现这路唐军只是先头部队,唐军后续仍有大量兵马从武关南出,往襄阳前线压来。

而更耸人听闻的是,这次唐军主将,赫然是战神李靖!

这个“战神”却不是杨遇安根据前世记忆脑补出来的名号,而是实打实的战绩。

李唐与关东三王鏖战的这几年,败少胜多,生生将三王兵马死死压制在河东以西,甚至还将三家宿敌逼得结盟自保,这份赫赫战功明面上属于世子李建成,但实际上谁都知道真正的操盘手是副帅李靖。

有人甚至推断,若非李密当初一念之仁没杀翟让因而得到后者旧部的支持,光是这几年的败迹,瓦岗大军很可能早就人心溃散了,哪来后面三王联盟的声势。

这也从反面证明李靖在军事层面上的恐怖实力,强如李密也只能通过“伐交”来应对,而非“伐兵”。

“秦叔宝是斗将,是利剑,冲锋陷阵一流,统筹大局不是李靖对手。”

“尉迟恭是骑将,是长弓,统帅比秦琼稍强,但跟李靖依然差的远。”

“陈棱能文能武,水陆皆可,没有明显短板却也没有格外突出的地方,对上李靖估计只能勉强维持守势……”

思来想去,杨遇安发现理想人选依然是李世民。

对面都排出神仙阵型了,自己不用另一个神仙应对,怎能安心?

但这个请求毕竟有些强人所难,所以他只好先去找李三娘,让她去试探李世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