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一个很有趣的问题(1 / 2)

财经新手有系统

秦向辉看到这条讯息,童孔微微一缩,随后,再看向王振济时,眼神又亲切了不少。

想了想,他问王振济:“吃完饭,要不要给家里人打个电话?”

“不用。”王振济微微一笑:“我知道这种评估涉及到技术方面的突破,需要一定的保密度对吧?所以我也不用手机了。不懂的,您帮我问问就好。我身边有太多的注会,涉及到专业方面的评估,怕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就没有必要去问他们的意见了。”

“哦,也是。”秦向辉暗赞王振济的冷静:“你那些师兄们,都是注会。”

“用不了多久,我相信我也能成为一名注会。”王振济的笑容加深:“11月份应该就会有考试结果了。如果通过了,我还在京城的话,我请你吃饭。”

“好啊!”秦向辉马上笑着应下,却没有透露刚才领导的报料,只是问:“现在外面很多人都在说,你在评估项目投资可行性上,一直没有败过。那你就没有担心过自己会出错?”

“如果我接触到的材料是真实的,我是用科学的审计和评估方法去评估一个项目可否投资,而不是用主观的喜好去评估,那我就没有必要担心出错。”王振济十分镇定地道:“毕竟,我们国家的审计和评估手段,发展到现在,已经相当成熟了。”

他再指指桌上的材料:“我之所以请您帮忙去查查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们自己都承认,有些技术只是存在理论上的一部分推断,还不是完全的推理。哪些是属于已经攻下了的技术手段,哪些不是,我必须要知道,从而推算出哪一种研究方面更有成功的可能。”

“同时,更有可能成功的项目,在投资上需要多少时间和金钱,这也是需要多方考虑的问题。”

王振济再指指某一叠资料:“当然,之前那些注会前辈们也都提出过一些疑问,也被回复过,所以这些,我就没有继续再问,也挺感谢他们帮我省去了一些时间。”

秦向辉顿时颇为意外:“你是说,你先前让我去问的那些问题,其他注会专家们并没有提过?”

王振济谨慎地回答:“也不完全是。有的提过,但没有我问得详细。或许,很多技术,他们比我了解,所以他们没有问。”

秦向辉这回就乐了:“小王董,你不用担心,你说的这些话,我不会传出去的。”

“我说的是真的啊!”王振济认真地道:“我毕竟还年轻,而这些注会前辈们,已经在评估圈和财经圈里成名许久,接触到的项目肯定比我多很多,对市场上的前沿技术,也应该了解得比我多。”

“行,有道理!”秦向辉笑呵呵地附合:“您也别解释了,赶紧吃饭吧!”

晚上七点半左右,陆续有技术大能们把王振济提出的问题回复了过来。

一一仔细地看过之后,王振济又开始在新的白纸上写自己的新问题,加加减减的,又有数页之多。

秦向辉很辛苦地充当了搬运工,看着王振济龙飞凤舞地写字,突然有些同情他了:“你觉得你这样询问,真的能够帮他们找到研究的方向?”

“我不确定。”王振济头也不抬地解释:“但是,我在理清我的思路。我相信领导们也需要这样理清思路,而不是被技术员们用这种太专业的数据绕昏了头。”

“我是外行人,所以我就以外行人的口吻来总结这些资料。对了,秦主任,这是一项大工程,所以,咱们今天就工作到晚上九点半吧。”

秦向辉顿时松了口气:“行,听你的。那你晚上是回家,还是……?”

“您回家,我就在这里睡,安排个行军床给我就好了。”王振济笑道:“您的工作主要还是对外联系。太晚了,别人也要下班休息,您不用把自己搞得太累。”

“行!”秦向辉知道他不是一个客气的人,便痛快地应下:“那我陪你到九点半,明天早上八点再开始。”

“好!”

接下来的两天里,王振济一直在写着各种问题。

只不过他写的速度相比第一天来说,慢了许多。

被问到的各位技术大拿从最开始的笑谈,渐渐地开始正视和认真。

邓教授也完全放下了手里的其他研究项目,从秦向辉发来的所有问题和答桉里,开始梳理和分析王振济心里的具体思路。

等到这天晚上十点多,邓教授突然拨通了老友阎海空的手机:“有空吗?”

“忙啊,在看你那位新收博士生的问题。”阎海空在手机里颇有些玩笑的意思:“你这个弟子有意思啊,我刚才研究了一阵,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邓教授立刻道:“你是说,他是在用这些问题来倒逼京大和昌大两家研究机构的负责人来正视之前研究中的一些待决的猜测?”

“看来你也看出来了!”阎海空这回就笑了起来:“这个小王确实是很聪明。他本来是门外汉,如果是去论证,不管是偏向哪一方,另一方的人肯定都会指责他不懂行。但他这样通过提问来倒逼,但凡研究光伏和太阳能的,就必须好好地回答,而后随着这些问题的深入来开始反省。”

“对了,那两家的研究方向和大概理论,你听说过没?”

邓教授十分老实地道:“你知道的,领导曾经跟我通过气,想让振济来试试。当时我就去了解过。现在看来,振济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了。”

“他是在引导着所有的专家和领导都去按他的疑问来思考,而后大家一起按照这个思路来推断。都是圈子里混的人,高端理论下,装傻装愣是没有用的。到了一定的理论层次,看到这些轨迹,自然就能明白。”阎海空感慨地道:“这孩子,大局观是真的很强。我感觉,他是先论证出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方向,然后才考虑成本投入的问题。现在,成本的投入还没有提出来,但光是理论,已经很明显了。”

“不过说真的,他一个门外汉,怎么就如此敏感?才看了一天的资料,居然把关键的思路给理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