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换招牌(1 / 2)

我出生在九六 赤子练 2019 字 2023-06-11

我们想拉着爸爸妈妈一起拍一张,但他们两个都不肯,也好,只能我和妹妹凑在一块拍一张了。

可老妈偏要竖着拍,一直说拍不到,让我们凑近点。

我们凑得整张脸都变形了,她终于按下了拍照键。

过去一看。

果然,我人是歪的,这脸也是歪的。

“拍得还挺好的。”老妈看着照片说了句,我不敢多说什么,这要是我拍她和她的小姐妹,她得吐槽死我。

老妈也玩起了微信,把我们的照片设为了朋友圈的底图。

我越看越觉得我的脸是歪的。

可能是牙齿的问题。

牙医补得很好,到现在也只是在补过的地方出现一点发黄的现象,牙龈也没有发黑肿胀,得益于我学了正确的刷牙方法,竖着慢慢刷,而不是像他们一样,横着用力刷,新牙刷也要不了几天就炸毛了。

好在他们也是明事理的,不然,还要怪这牙刷不耐用。

老爸店旁边的这条马路,离古镇是最近的,入口都在这。

我们本地人进去是不要门票的,但来旅游的人也不多,看他们出钱就像看冤大头一样。

不就几幢老房子,一条绿绿的小河,沿河多出几个桥口。

还有几座石头堆的小破桥,不带护栏的那种。

小时候还不怕,在台阶上蹦蹦跳跳的,大了反倒走得小心翼翼。

再说里面的饭店,卖得外面都有,还更便宜,有没有更好吃不知道,毕竟本地人不吃旅游景区里的饭店,但有些小吃,外面不让推着小车卖,以为吃不到了,在景区里逛逛才发现,还有的。

还有很多家呢。

这价钱自然是翻倍了,还统一的。

像我们经常吃的萝卜丝饼,外面的又大馅又多,里面的又小,壳又硬,都是炸好了一堆放着卖的,不是说来一个顾客就炸一个卖。

不过,这景区东西就是不一样,有一回赶上现炸的,这外壳还是硬的,可能是太小了,掌握不了火候,容易炸过头。

这模具和外面的已经不一样了。

偶尔想吃了,吃一次。

十块钱三个,外面的涨价了,也不过是从一块涨到两块,而且还是大的,算了算了有得吃就吃点。

等哪一天这成什么网红食品了,一个得卖十块钱,取名,掌心萝丝饼,一个吃不饱,两个买不起,哎,就图个新鲜。

后来,这萝卜丝饼是没成网红食品,另一样东西倒是火了。

梅花饺。

可能是我们这的特产,也可能是别的地方的,我也不清楚,反正我们这原本没人开店卖这个。

十五块钱两个,最贵的时候,也就是游客最多的时候。

平常五块钱一个。

这么一看,最贵的时候居然也不是很贵哎,就当两个人吃了三个人的份。

我第一次吃这个是过年的时候,街上没有管那么严,很多小摊又都出来了,多了一家卖梅花饺的,是一位老爷爷和老奶奶,卖得也很便宜,一块五一个,馅料还很足,我们放假期间喜欢出去逛逛,每次都要买上几个,看着制作过程,享受着等待美味新鲜出炉的感觉。

说来也奇怪,我们买的时候还没人,等我们买了几个,马上就有人围过来也要买,一大锅正好全卖完了。

然后,又有人在那等着了。

就这样,一锅又一锅,一拨又一拨的人,将食物产生的热气和呼出的热气融为一体,成为了难忘的记忆。

还有一辆小推车是卖蒸的糕点的,有白的糯米和紫糯米两种,外面印着吉祥字,里面是黑芝麻馅料,也是卖一块五一个,趁热吃,软糯香甜,就是得小心别吃太急,一下子吃一大口就容易粘上牙膛上,一时半会舔不下来不算一回事,主要是会被烫一个泡,别问我为什么会知道,问就是被烫到过,不是在小推车这里买的几回,因为每次买老板都会提醒我们稍微等一等。

后来,又不让摆摊了。

就连过年都不让这条街热闹一下。

我馋这种糕点了,去另一家专门卖蔬菜的超市看到有卖,买了回家拿微波炉一热,就热了一会会,看表面也不热,心急着吃,一咬就出事了。

整整疼了好几天才消肿,那几天,真是喝凉水都疼。

再也不买这种东西吃了。

要是哪天街上再出现,再说吧。

今年这个年过得还算开心。

爷爷奶奶那边,大佬没来,文荣来看过爷爷。

大姑妈还是和往常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身为孙子的敖殷没来看奶奶,奶奶还是有些不开心。

虽然大姑妈说了敖殷上班忙,过年都要加班,但一点时间也抽不出来,奶奶是不信的,大姑妈说:“我们家敖殷早就来看过你们了,只是那个时候你们家里门关着,一敲门又有狗叫,我们敖殷从小就怕狗,你们也知道的,敲了半天喊了半天,也没有人来开门,他就回去了。”

“好好,知道了,你也早点回去。”奶奶不喜欢听这种借口,来了一次没见到人,怎么就不能来第二次了。

三姑姑因为自己旅馆的事正焦头烂额,拿了爷爷的钱一时半会也还不出来,还是买了点东西送来,是爷爷心心念念的保健品。

爷爷又要说:“送这个多贵,多浪费钱啊。”

奶奶不啰嗦就一句话:“吃,送来就是给你吃的,不要这么多话,要吃就吃,不要吃我就去扔掉。”

“好东西怎么能扔掉,我来看看先。”爷爷开始研究起来。

四姑姑依旧是没什么消息,有没有打电话给老爸我也不清楚。

老爸不和我们说四姑姑的事情,四姑姑的老公是干什么的,四姑姑的女儿又多大了,我们也不知道,反正现在是四姑姑一个人带女儿,想孝顺爷爷奶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多半是心力交瘁。

兄弟姐妹几个,彼此之间都不打扰或许是大人的相处之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还是管好我自己的事情就行。

据以往的经验来说,大学是有一次集体出行的活动。

轮到我们,也不知道是去哪个景区玩,又要出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