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会馆(5)(1 / 2)

看毕了八卦楼,三人继续向北穿过可以容纳万人看戏的巨大庭院,来到会馆大拜殿的月台和石牌坊前。

雄伟的大拜殿坐落在高高的月台之上,又平添了几分庄严和巍峨。一中加二配相连的石牌坊,面向庭院立于月台前沿,与悬鉴楼遥相呼应。

如果说无砖不釉的琉璃照壁以砖雕出彩,无木不雕的八卦楼以木雕传神,那么大殿前无石不刻的月台和石牌坊,就是以石刻入画。

月台上的每一块石头上,都布满了用圆雕、沉雕、镂雕、深浅透雕、高浅浮雕等不同工艺雕就,既有“五蝠(福)捧寿”、“鹿鹤同春”、“麟凤呈祥”、“鱼跃龙门”和花草禽兽图案,更有“李白骑鲤”、“八仙祝寿”、“文王访贤”等典故和传说。

最能代表山西会馆石雕艺术水准的,当属大拜殿左右两侧,那以整块青石雕成的巨幅石雕!

左侧石雕是典出《旧唐书褚亮传》的“十八学士登瀛州”图。整幅石雕以最上的“瀛洲”城堞点题,十七个学士骑于马上,伴着山溪攀行于盘曲的山道间,人影马身半隐半现,溪上小桥勾连山水,亭台楼阁犹抱琵琶半遮面。整张雕图奇石相间,花草丛生,栩栩如生。其设计之妙,雕刻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右侧雕图为“渔耕樵读”画卷。一条山溪贯穿全图,山溪汇聚的湖面碧波荡漾,一个渔夫划舟于湖上做撒网打鱼状。一个樵夫躬身负柴行于桥上,一个农夫扶犁扬鞭耕于溪边田野,最精巧的是湖岸房舍里,一个书生端坐窗前捧书高诵。溪畔间山石参差,湖边禽鹤成群,牛羊觅食,一副天然的山水田园画作跃然石上。

两幅石雕画作中各种雕刻技法融会贯通,搭配奇巧,连接精妙,人物刻画惟妙惟肖,场景勾连呼之欲出。

大殿是山西会馆的主建筑,前为大拜殿,后为大座殿。大拜殿是商社聚会和祭拜关公之地,大座殿是关公神位所在之地。大殿位于月台之上,单檐绿琉璃瓦歇山卷棚顶,两层重檐,八角高挑。殿顶琉璃装饰极尽华贵,富丽尽展。大拜殿北面就是大拜殿,供奉着会馆主祀神关帝的座像,二殿本为一体,为显庄重而以栅栏相隔。如果在大拜殿大宴宾客,也可以屏风相隔,幔布为帘,以消宾客的拘束和对关帝的不敬。

一踏进大拜殿,祁宗轩便引二人到关帝座像前叩拜,然后依次上香祭拜。跟悬鉴楼相比,大拜殿内的木石雕刻更繁多精致。连额枋雀替上都透雕着“八仙过海”、“蟠桃盛会”、“鸿门宴”、“武王入关”等神话传说和典故。

大拜殿内共有十八根巨杉立柱,皆以红色为底,通体满绘盘柱蛟龙,贴金沥粉,墨线勾鳞,鲜艳夺目。殿内玲琅满目的悬挂着三十多块赞颂关公的匾额,除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就外,主要是镇内外商社的进献。最大的一块匾额挂在大殿顶棚正中,上书“浩然正气”四个烫金大字。

除了巨匾,还有长联,金字浮雕抱附在殿内各柱上。北侧两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