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萧梁的亡国之路(2 / 2)

他只能在西魏北周的扶植之下,当了儿皇帝,以承继萧梁的正统。

萧詧在北周朝堂之上,为了应和周武帝,甚至以一国之尊,翩然起舞,还声称“陛下亲御五弦,臣敢不同百兽!”

但传位到他的儿子萧岿这一代,事情却起了变化。

杨坚篡周立隋,由于其根基浅薄,他需要团结和利用,一切可以团结的盟友和旧有的势力。

西魏的王室元氏和江南梁国的萧氏,就是他着力笼络的对象。

最好和传统的方式是政治联姻。

杨坚为他的长子,也就是隋朝的太子杨勇,娶了西魏元氏之女为妃,又为二儿子杨广娶了梁国萧岿之女为妃。

为了加深和萧梁的关系,杨坚甚至想让萧岿的儿子萧炀娶兰陵公主,结成双重亲家。

可见杨坚对于萧梁的重视,同时也意味着,杨坚当时在政治斗争中,极需拉拢一切力量结成同盟,以壮大自己。

杨坚事实上,处于一个步步惊心,退一步就粉身碎骨的位置。

杨坚如此重视萧岿,来自于杨家和萧岿家族,二代人之间的世家交情。

当年杨坚的父亲杨忠跟随于谨攻灭萧梁,就曾经和萧詧并肩作战。

当萧詧建立梁国之后,考虑其政权不稳,根基不深,宇文泰派驻了军队支持萧詧的立国。

一是助其立国,二是监视其动向。

杨忠奉命在穰城驻军,和萧詧互为掎角,共抗南朝的陈国,在战斗之中,成为战友,也足以成为一世之交。

当杨坚矫诏辅政,尉迟迥三方之乱时,萧梁朝廷之中,当时有一种声音。

他们想举兵应和尉迟迥,进可以尽节北周,退可以割据山南称雄。

但刚刚出使北周的柳庄据理力争,他坚决地说“迥等终将覆灭,随公(杨坚)必移周祚。未若保境息民,以观其变。”

萧岿最终接纳了柳庄的建议,转而采取中立的态度。

这个正确的选择让萧梁的国运又延续了很长时间。

杨坚以狂风扫落叶之势荡平三方之乱,可谓也得益于萧岿的支持。

有了上辈的感情渊源加持,再加上萧岿用实际行动支持杨坚,所以,杨坚立隋之后,在南方的江陵萧氏,自然就成了杨坚天然的盟友。

只要是朋友,即使是由于政治相交,总有见面的时候。

江南确实是人物殷盛,文采风流,当萧岿北上长安时,其雍容华贵的气质,让天子瞩目,百僚倾慕。

这成了当时的一件盛事。

杨坚顺理成章地和萧岿,结成儿女亲家,将双方捆绑在一条船上,关系更进一层。

双方度过了一段蜜月时期。

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显然很满意这门亲事,她对杨坚说:“梁主(萧岿)通家,腹心所寄,何劳猜防也。”

杨坚从来没有违逆过独孤伽罗的意志。

于是,他撤掉了穰城的驻军,归还梁政大权于萧岿。

萧岿做了一段时间真正意义的梁国之主,摆脱了儿皇帝的处境。

但梁国处于大国之间,当隋朝的国策改变,需要南下灭陈,一统天下时,梁国就再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因为,江陵(今湖北荆州)是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也是北方中原王朝进攻南方的桥头堡。

再忠实的伙伴,也比不上自己亲自控制和管理。

梁国迎来了它的宿命。

当时,梁国之主是萧岿的儿子萧琮,杨坚发布了一道诏令。

征发萧琮及其大臣二百多人入朝,这就是整个萧梁的朝廷。

江陵父老,遮道垂泣。

当年,江陵城十余万人,一日北去,历历在目;而今日,二百朝臣,梁国的根基,又尽数北归。

“吾君其不反矣。”

此一去,山长水远,此一别,再无归期。

梁国覆灭。

命运的车轮,辗向了陈国。

它偏安江左,只不过是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随时覆没。

这从上一任皇帝,陈后主的父亲,陈宣帝的所作所为,就可以得到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