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势在必行(1 / 2)

曹髦在心中思索了好一会儿诸葛亮与姜维的过往后,才回应邓艾,但语气中依然是充满着对蜀国国力与军事的不屑之情。

“将军,汝所说不假,蜀道确实难行、且难于上青天。但朕还是有信心一战可灭蜀,不为其他,只因蜀之国柱诸葛孔明早已不在耳。”

邓艾看着自信满满的皇帝,心中默默的叹了口气,表情也显得有些无奈:“陛下,姜维在不济,那也是诸葛孔明的亲传弟子,陛下既然如此看重蜀相孔明,为何就一定要小瞧了继承其衣钵的姜伯约?”

曹髦听完,笑了笑回道:“朕曾听闻,昔日姜维率兵出祁山,在行军途中的险要处修建了麴城,然后却只留了少量兵力坚守,自己则亲率蜀军主力,长途跋涉的去进攻遥远且蛮荒的西平郡,结果西平郡没攻下,麴城内的蜀军却在长期被围下粮草耗尽,最后绝望之下不得不开城投降。

还有一次,姜维曾命廖化带兵假意在白水修桥,暗地里想偷袭洮城,他一面命大军强攻原道,另一面又大张旗鼓的放出要进攻狄道的假信息,想以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我魏军,结果此拙劣之谋,不仅骗不了将军你这位军事大家,连司马昭那种水平的二流统帅也是一眼就将其看穿。

同样是声东击西之计,陈泰将军用之,却连续三日让姜维误判地点进行徒劳无功的埋伏,最终让蜀军失去地利优势,只能强行攻击山上的我魏军,白白消耗了他蜀军的兵马。

姜维临阵对敌能力出众,敌我蜀魏两军正面对垒时,曾杀的王经大军丢盔弃甲损失无数,但其在战术上却频频失误,多次效仿孔明所用之计,却只学得个有形无神。

不仅如此,姜维在战略上的理解更是一言难尽、让人一头雾水,既不断陇以阻我军与陇西之联系,也不蚕食陇右步步经营,而总是莫名其妙的去进攻陇西郡、南安郡,甚至进攻遥远的西平郡,而这些地方无一例外,都称不上是什么战略要地,只会徒耗蜀军钱粮兵马罢了,那西平郡更是身处千里之外的荒芜之所,人口钱粮都稀少不堪,即使姜维真能强攻下来,那又有何意义?

姜维第七次进攻我大魏之时,狄道守将叛变投降蜀国,姜维乘势进军,不仅一举攻陷陇西数郡,还斩杀了带兵前来支援的徐质将军,我大魏损兵折将,陇西数郡也尽皆落入其手。然,姜维得到陇西后既不坚守经营,又不依托城池以逸待劳的等待打击我大魏的支援兵马,甚至在我大魏后续援军尚未到达陇西之时,就率军撤回了成都。

没有坚守经营的行为,也没有消耗我军有生力量的想法。

那么他数次攻打陇西的目的又是为何?难道仅仅是为了向蜀汉朝廷证明他有打下陇西的能力吗?

朕想姜维怎么也不会无聊到至此地步吧?

只能说明他缺乏一定的战略眼光,因为这毫无战略章法的、东一榔头西一锄的奇怪用兵方式,就是最好的证明。加上前面朕说的,他那些也算不上及格的用兵战术,姜维实在难以让朕惧也。”

曹髦的这一通话说完,邓艾顿时惊大了嘴巴,想不到这小皇帝,果然有些水平,竟然分析的头头是道,看来小皇帝之前能率军击败司马昭夺回这大魏江山,也并不是只有运气这么简单,而是真的有不一般的军事天赋。

邓艾也不禁在心中重新审视了一番面前的皇帝,并加深了一丝敬畏之情,而之前他认为的曹髦的自大行为,在此时也渐渐转变成了,是小皇帝有着超强的自信心而已。

不过,邓艾还是觉得曹髦对于姜维能力的看法,有失偏颇,尽管小皇帝分析的是很有道理,可姜维在蜀国实力如此弱于大魏的情况下,客场作战都能数次大败魏军,换成自己,可并无信心有那个能力比姜维做的更好了。

于是,在心中起了一些态度变化的邓艾,恭敬的对曹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