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凉州暗流涌,北境风云动中(1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822 字 2023-05-26

一念及此,赵旻讪讪一笑。

“大人算无遗策,某等便依大人之计行事。”

荀彧微微摇头:“阿旻,此事不宜操之过急。一者,某等需与元常兄反复商议,确保补给无虞;二者,你所言之马蹬,何时可备齐五万之数?”

颜良、张辽率两万骑兵;赵云、徐晃同样两万;保障粮道通畅的乐进,还需一万骑兵,可不就是五万副马蹬?

骑兵粮草消耗,较步卒而言,大约为后者四倍。

但骑兵的优点在于机动性强。

骑兵无论行军还是打仗,都比步卒快得多。

同样两千里路,步卒能磨蹭两个多月,而骑兵则仅需不足一月。

打起仗时,骑兵机动优势将更加明显。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所以,总体算下来,两者间的差异不算太明显。

何况,赵旻此次对手是匈奴人。步兵如何与匈奴人交锋?

赵旻正欲遣亲卫唤来钟繇,但转念一想,自己刚将图纸交给其人…

于是赵旻抱拳笑道:“大人,此事暂且不急于一时,敢问大人,刘元颖、夏侯妙才二人今在大人府上?”

荀彧颔首:“阿旻,某见其二人确有悔改之意,便擅自做主,任刘元颖为议郎、妙才为中垒校尉。”

赵旻只想说一句:干得漂亮!

如今曹氏、夏侯氏都在为曹操守孝,短期内无法出仕;夏侯渊情况则不同,他相当于戴罪立功。

夏侯渊除了莽这个缺点外,无论才能还是勇猛,都不在五子良将之下,仅次于其人族兄夏侯惇,武艺犹在天人将军曹仁之上。

简言之,夏侯渊是良将。

夏侯惇领兵打仗的能力如何,赵旻虽在前世的史书上看不到,但赵旻已就此事问过颜良。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颜良是随袁绍入渤海的元从之将,资历相当老。

论资排辈的话,其人在袁绍营中任职的时间,比初平元年投奔袁绍的曹操还要长。

据颜良称,夏侯惇是曹操麾下难得之帅才。

此为题外话。

赵旻闻言站起身,深深一揖。

“大人,旻欲见一见其二人。”

荀彧也站起身,作揖还礼:“也罢,你随我来!”

荀彧唤来掾属,嘱咐一番事务后,便带赵旻出了尚书台。

二人一前一后,来到荀彧的华府。

此时,刘馥正在书房誊抄简册,而夏侯渊则在荀彧的习武场打熬筋骨。

塔读^小说<a href="/cdn-cgi/l/email-protection" class="__cf_email__" data-cfemail="a9e8f9f9e9">[email&#160;protected]</a>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二人皆着一身晏居的常服,头戴刘氏冠。

见赵旻过来,二人表情有些讪讪然。

“见过文若(兄),参见卫将军!”

夏侯渊比荀彧和赵云都要年幼。

而且,因张飞和赵旻之故,夏侯渊和赵云的排辈…怎一个乱字了得。

行礼后,四人落座,荀彧抚须笑道。

“元颖兄,妙才,既然天子及卫将军皆不计前嫌,你二人便无需尴尬。今后你二人务必为汉室尽心竭力!”

二人颔首称善后,荀彧又道。

“而今暂无战事,阿旻欲先定河套匈奴,以除关中、河东之后患,你二人以为如何?”

河套地区的南面,恰好是凉州一隅、关中和河东郡。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刘馥对匈奴不甚了了,因此不予置评,夏侯渊捋须笑道。

“从文所言极是。袁本初素与匈奴、乌桓、鲜卑友善,若其人再度开战,匈奴或将趁火打劫也。”

夏侯渊这番话明显缺乏高度…

赵旻和荀彧的意图有三,一是劫掠河套匈奴人口屯田;二是震服河套匈奴,借其力出奇兵速胜韩遂;

三则是以匈奴牵制羌人,短期内给凉州营造出平衡稳定的局势,为朝廷收服凉州人心争取时间。

这与袁绍有半个五铢钱的关系?

所幸荀彧和赵旻都清楚夏侯渊的底细,是以无人嘲笑其人。

赵旻至此彻底清楚,夏侯渊远不及其族兄夏侯惇。

于是赵旻笑着颔首后,果断转移话题。

“妙才兄可认得我家叔父?”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夏侯渊苦笑抱拳:“从文言笑,某曾为子龙手下败将,焉能不识子龙?”

赵旻再次送上贴心助攻:“既如此,妙才兄不妨至北军军营,归于我家叔父麾下,待定匈奴之时,兄便与我家叔父同路出兵。”

赵云不止是右将军,还是赵旻中军的中领军。夏侯渊归赵旻直管,相当于进入赵旻嫡系部队中。

遑论最多一个月,赵旻便要对匈奴用兵。

夏侯渊莽不要紧,赵云稳就行。

夏侯渊果然大喜。

他初来乍到,正需战功傍身立足。

“从文,既如此,某这便赴北军军营。”

言罢,其人回客房换朝服去也。

赵旻暗忖:刘馥也不能闲着,正好派他去荥阳造马蹬。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于是乎,刘馥作揖后,便径直去寻钟繇。

赵旻这时方才开口。

“大人,旻擅自做主,任梁子虞为九江太守,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荀彧欣然道:“以梁子虞之能,其人足以胜任一郡之守也。阿旻勿忧,一应公文印绶,某必尽快送抵九江。

阿旻,豫州南部诸郡,冬小麦长势如何?冬小麦确可与高粱一年两熟乎?”

荀彧对冬小麦极感兴趣,因为其人老家颖川郡,也已种上了冬小麦。

能多收一季粮食,谁不愿意试一试?

何况…

赵旻笑着颔首:“大人尽管放心,毫无问题。旻有一事相询。大人可知曲辕犁?”

荀彧呵呵一笑,抚须自得。

塔读^小说<a href="/cdn-cgi/l/email-protection" class="__cf_email__" data-cfemail="e3a2b3b3a3">[email&#160;protected]</a>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阿旻,此犁甚妙也!一耕牛、一壮丁,自朝至夕,可耕田六亩而有余。屯田之所自不必言,便连颖川士人亦对此赞不绝口也。

故而,某对冬小麦、高粱一年两熟深信不疑。”

赵旻放下心来的同时,又忍不住默默吐槽:老子若做出腐植酸钠实现增产,不知会不会惊掉你云淡风轻荀令君的下巴!

赵旻脑洞大开:你荀彧既不允许老子征伐河套匈奴,老子便趁机攀一攀科技树。

对!面粉、酵子、纯碱…老子要蒸包子、馒头、花卷、发糕!馋不死你们!

这些基础的化工产品,根本难不倒赵旻。

然而…

赵旻突然想起一事。

“大人可曾与伯喈公有旧?”

赵旻说的,乃是蔡邕蔡伯喈。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荀彧微微一怔:“伯喈先公?其人与某先父、及叔父交情匪浅,奈何王子师独断专行,某叔父虽苦劝,亦未能救其人性命。某每思之,皆惜哉!痛哉!”

荀彧的父辈,便是大名鼎鼎的颖川荀氏八龙,蔡邕与其八人有交情,不足为奇。

荀氏虽为名士,但彼时王允已被独揽的大权冲昏头脑。

所以,即便有马日磾和杨彪这两位朝堂大佬出面,也最终未能从王允手中救出蔡邕。

说来讽刺,国贼董卓善待名士,而王允却以清算之名诛杀名士,究竟谁善谁恶?

历史真有趣!

因想起往事而陷入忧伤与哀戚的荀彧,突然反应过来。

“阿旻何出此问?”

赵旻抱拳:“大人,旻曾听闻,伯喈先公之爱女昭姬,此时便在匈奴左贤王王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