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中(1 / 2)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690 字 2023-05-26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因赵旻规划的产业链布局之故,这两家工坊几乎是比邻而建。

荀氏这对族兄弟此刻便站在雨后的工坊前,一边欣赏着初春特有的盎然风景,一边聊着即将到来的货主。

竹纸工坊的荀坊主作揖道。

“大兄,韩家自颖川四长韩公之子韩太仆之后,似乎始终无人出仕?休说两千石,便是六百石之县长、议郎,似乎亦无人任职?”

印刷工坊荀坊主作揖笑道:“阿弟有所不知,韩冀州一脉受袁本初牵连,而今族中子弟仅在阳翟任府吏、县吏,至于韩太仆一脉,今皆在许都任吏。

似韩家此等有诗书传家之郡望,断不会就此一蹶不振,至多三世便可东山再起。某等荀家不亦如此乎?”

韩冀州便是被袁绍逼死的原冀州牧韩馥,韩太仆则是昔年颖川四长之一韩韶之子:韩融。

颖川韩家的老祖宗,据说是韩王信,不是淮阴人、汉初三杰之一的兵仙韩信,而是曾追随刘邦战胜项羽的阳翟人韩王韩信。

虽然韩家如今正处于低谷期,但似韩家这种根深蒂固的郡望之家,也依然不容小觑。

遑论赵旻在进许都之前,颖川韩家还是第一个交投名状的: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彼时赵旻卖给曹操、复又缴获而回的战马,被韩家反购回去将近一半。

韩家这政治嗅觉…与狗鼻子有一拼。

赵旻当然不会亏待韩家…

最早的制肥工坊,就是荀彧和韩家共同出的资,韩家还格外识趣地白送给荀彧不少股权。

许都的制糖工坊,大股东除钟繇之外,就是韩家。

此外,禁军中的羽林郎,韩家子弟如今也不在少数。

这些隐情,荀家恐怕惟有荀彧、荀攸知情。

颖川辛家如今不亚于荀家,辛氏昆仲如今皆极受大将军袁绍赏识。

此外,辛家与韩家还是姻亲。

如今欲大批量订竹纸、线装书的,正是这两家颖川士族。

首发&:塔>-读小说

不多时,一支浩浩荡荡的车马队便出现在官道之上。

韩家当代家主、韩融唯一嫡子韩赦,与辛家辛评、辛毗族兄之子辛烈,此刻正并辔而行。

两名荀坊主见状,笑吟吟迎上前,躬身作揖。

“伯父,大兄,久未谋面,别来无恙?”

颖川各族间关系盘根错节。

年近花甲、头发花白的韩赦利落至极地踩着马蹬下马,对二荀微微颔首。

“二位贤侄,闲话休提,老夫此来,因觑准一天大商机之故。”

二荀微感错愕,再次行礼。

“伯父可否明示?”

韩赦捋须自得。

“冀、幽二州名士不在少数,然则此番文若仅下发一册卫将军之大作,老夫以为,某等可趁此良机,将卫将军之大作、竹纸运往河北二州。”

辛烈行礼后道:“二位贤弟,某二位叔父今正在河北大将军府任职,故而,韩伯父与某,欲印制万册卫将军巨著,与十万张竹纸一起运至河北出售。”

二荀愕然。

他们倒不是因为订单太大、工坊产能不足而吃惊,这两家工坊便是十万册书、百万张纸的订单都能接。ωωw.Bǐqυgétν.net

他们吃惊的原因是…

“伯父,大兄,这…是否会滞销?”

韩赦哈哈一笑,挥了挥袍袖。

“二位贤侄勿忧,老夫犹深恐供不应求也。二位贤侄不请老夫饮盏热汤?”

二荀反应过来,连连赔罪。

半个时辰后…

买卖双方心满意足地含笑走出印刷工坊,韩赦老手一挥,马车上的绢帛便悉数被韩家奴客搬进两座工坊内。

二荀连连作揖:“伯父不必如此,待伯父取货之时再结算即可。”

韩赦抚须笑道:“老夫深恐有人插足也,如此,三日后老夫便来取货?”

二荀同时作揖:“伯父、大兄,请尽管放心,三日后某等必可备齐二位所需!”

韩赦、辛烈二人满意至极,行礼而去。

二荀目送这两个大主顾远去后,刚要回各自工坊排产,便见一骑疾驰而来。

“二位坊主且慢,某有要事相求!”

二荀定晴一看,只觉头皮发麻。

那人,赫然是伏皇后的亲娘舅:南阳樊家的樊普。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神特么能想到,这厮居然单枪匹马赶来!

樊普滚鞍下马后,便挥挥袍袖,因一路疾驰之故,其人说话有些上气不接下气。

“二位休要多礼!速随某进坊内密谈!迟恐生变矣!”

二荀有些懵。

“樊公何出其言?”

樊普好容易将气喘匀,头上的刘氏冠,根本遮不住其人头顶随汗水升腾的白雾。

“刘景升仅得一册卫将军之巨著,某于荆州颇有些人脉,故而欲印制万册卫将军巨著,再订十万张上等竹纸。”

言罢,其人自马鞍旁摘下一个行囊,轻轻晃了晃,只听其中发出“锵锵”的金饼碰撞声响。

樊普嘿嘿一笑:“其价好谈,某足额预付货款,如何?”

其人一边说着,还一边鬼鬼祟祟地四处张望。

“实不相瞒,颖川赵伯然曾在荆州任职,某深恐为其人抢先也!”

赵伯然便是赵俨,在卫府任参军事,负责出谋划策、统筹粮草调拨。

赵俨同样出身颖川士族,历史上其人在魏明帝曹叡、齐王曹芳时期,曾长期任三公。

二荀突然开悟了。

二人恭恭敬敬请樊普进坊,一番秘议后,樊普提起剩余金饼,告辞离去。

其人刚要上马,便见到了大敌赵俨。

其人嘿嘿一乐,向赵俨抱拳道。

“伯然,别来无恙?”

赵俨叹了口气,躬身作揖。

“俨见过樊公。”

见赵俨白净脸上满是晦气之色,樊普给其人支了个招。

“伯然勿忧,你如此这般…”

言罢,其人拍了拍赵俨肩膀,笑道。

“某言尽于此,告辞!”

赵俨取出十枚金饼。

“二位兄长,弟亦欲印制某主卫将军之巨著,此为货款,然容弟请伏公至此,若有人欲印徐州之册,烦请二位兄长尽力为弟遮掩。”

言罢,其人不给二荀拒绝的机会,将那沉甸甸的行囊放到地上,便疾驰而去。

二荀相视无言。

不到三刻钟,伏完、赵俨便带着一队骑兵赶了过来。

二荀早已备好冰糖热汤、各色点心,极为热情地请伏完、赵俨进坊。

如是这般,这一日下来,工坊匠人们加班加点赶工自不必提,二荀却也丝毫没闲下来。

直至暮色降临,二荀方才用力揉了揉各自那张已经笑僵了的脸,口中犹自喃喃道。

“十万册书、百万张纸…如今何以至此?”

二荀对视一眼后,不约而同道:“此事须禀明令君!”

二人安排好夜间防务后,连晚饭也顾不上吃,便匆匆向城中赶去。

同一时间,荀彧正在卫府做客。

赵旻的书房中,此刻摆放着两张小几,几上案中,则是热腾腾的羊肉汤及香脆的胡麻饼(缸炉烧饼)。

赵旻、荀彧二人,正隔几而坐,边吃边聊。

“阿旻,明日便为子龙大喜之日,你可曾有所表示?”

赵旻放下竹箸,含笑抱拳后正欲开口,却听窗外风吹苍松,发出“簌簌”之声。

赵旻站起身望了一眼,微笑起来。

首发&:塔>-读小说

“大人,窗外松涛阵阵,春雨润物无声,今年必将风调雨顺也。”

荀彧闻言,也走到窗前,含笑欣赏着窗外暮色中的松涛、春雨。

赵旻兴致一来,便忍不住歌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