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一身承担(2 / 2)

嘉靖从始至终对萧风个人都是非常喜欢,非常信任的,但他对萧风所代表的那股势力,看法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作为一个皇帝,永远不能把一个人只看成一个人,而是要看这个人代表的势力,这是很难分割开来的。

例如宋高宗赵构,从种种资料看,对岳飞这个人应该是非常喜欢的,还曾把岳飞召入寝宫单独奏对,以托腹心。

想想也是,只要人脑子没有毛病,对于一个忠心耿耿又能打仗保护自己的人,怎么可能讨厌呢?

大部分野史学家认为岳飞被杀的主要原因是他心心念念要把“徽钦二帝”救回来,威胁到了高宗的皇位。

证据就是满江红里的最后一句:待何日,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其实从一些资料里看,岳飞并不是那种一心愚忠,不懂变通的傻子,如果真是那样,他也没有机会走到那么高的位置。

想想也知道,岳飞文武双全,胸怀韬略,怎么可能是那种不知好歹,一心作死的人呢?

再说了,就算是愚忠,他也没道理只忠于徽钦二帝,而不忠于高宗啊,毕竟他是高宗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啊!

岳飞开始确实有过把徽钦二帝救出来的说法,但后来就改了口风,不再称二帝为皇帝,而是称为“天眷”,意思就是皇帝的亲戚。

而且在金国密谋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回来搅乱南宋朝堂时,岳飞还帮高宗出过主意,让他尽快立太子,以示正统,避免被钦宗的太子回来偷家。

从这两件事儿上看,岳飞对高宗的忠心是没问题的,高宗也不应该怀疑岳飞会威胁他的皇权。

可最后宋高宗还是杀了岳飞,我甚至相信,他直到下令的那一刻,对岳飞个人也依旧是喜欢的。

可他害怕岳飞所代表的主战势力。因为宋高宗是个彻头彻尾的偏安主义者,最大的理想就是安稳的当南宋半壁江山的皇帝。

所以宋高宗是最积极的议和派,打输了要议和,打赢了也要议和,只有议和才能保证他的最大理想。

所以宋高宗喜欢所有主张议和的大臣,讨厌害怕所有主战派大臣,当对个人的感情与对代表势力的感情发生冲突时,他一定是选择放弃个人感情的。

嘉靖也是皇帝,他也逃不出皇帝的窠臼,可他比起宋高宗来,要更有智慧,更懂得变通。

有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是,嘉靖现在对萧风所有的打压,所有的削弱,都是他喜欢萧风的具体表现。

嘉靖在努力,希望把萧风这个人,和他所代表的势力分割开来,确保自己不会有一天必须面对宋高宗那样的局面。

他倒不是主战主和的问题,而是他不允许朝堂中有一方独大的势力,尤其是这个人,能力又强到让人难以控制。

这也就是对萧风,对其他的臣子,他都不会费这么大的心思。至少他对夏言和严嵩都没有费过这种心思,基本属于散养。

好就好,不好就干掉,无非是留不留一条命的区别。

但对萧风,嘉靖还是希望能一直像现在这样,和睦而欢乐……

徐璠未必能想到嘉靖这么深的心思,但他对嘉靖要削弱萧风势力的心思却是把握很精准的。

“萧大人,天灾背后,往往都有人祸。若不是水师在萧大人的压力之下,匆忙出征,也不会有这次惨祸吧。”

萧风挑了挑眉毛:“出征时机,是我与朝廷共同参详过的,并非我一人所定。令尊徐首辅也是赞同的。

所以这是集体决策,徐舍郎何以要将罪过扣在我一个人头上呢,是徐首辅授意的吗?”

徐阶就像没听见一样,学嘉靖一样,做沉思状,就像在考虑必须马上考虑的国家大事一样,例如主街的地砖是不是该换一换了。

徐璠赶紧说道:“虽然是集体决策,但众所周知,此事一直是萧大人极力推进的。

萧大人位高权重,一言九鼎,就是家父也不得不退避三舍,这是朝堂尽知之事,萧大人何必避讳呢。”

萧风淡然一笑:“徐舍郎的意思,我是个权臣,不但压制同僚,甚至连徐首辅都形同虚设。是这意思吗?”

徐璠笑了笑:“我并未如此说,但萧大人所说的,难道不是实情吗?尤其在军事方面,萧大人不是一言九鼎,内阁无人能左右的吗?”

萧风哦了一声:“这些日子平冤案,百姓皆知严世藩阴狠狡诈,以万岁英明睿智,都一时不察,让他钻了空子。

如今我身为次辅,以下压上,欺压首辅,垄断军事,似乎比起严世藩来,也不遑多让,看来徐舍郎是觉得万岁又一时不察了?”

徐璠一愣,顿时语塞,脑子狂转两圈后才开口:“萧大人不要陷人以罪,我并没有这个意思。

我是说萧大人战功彪炳,所以在军事方面的话题,其他大人都不敢反对萧大人罢了,这也是实情吧。”

萧风微微点头,徐璠的反应倒是很快,自从严世藩杀青之后,在辩论这方面,自己的反方中只有高拱苦苦支撑,现在反方终于迎来一辩了。

“徐舍郎,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因为我对军事比较有经验,所以大家信任我,不肯反驳我,对吗?”

徐璠连连点头:“正是如此,所以这次急于出海进攻日本,确实是萧大人你力推的,这一点似乎没有疑问吧。”

徐璠说这话的时候,目光有些闪躲,不愿意让萧风看见自己的眼神儿,因为他在给萧风挖坑。

正常情况下,萧风完全可以说,在我的计划里,是要由我带队出征的。你们偏要把我抓回来,才会发生这种事儿的。

但这句话一出口,不管这场辩论的输赢,萧风实际上都已经输了。把他抓回来的是嘉靖,这句话就意味着,这场惨败要由嘉靖来负责!

所以他虽然挖了个坑,但也没有期待萧风就一定能掉进去。毕竟萧风的心机智谋他是领教过的。

他觉得萧风应该能巧妙的避过这个坑,并且说出妙语来反击自己,自己要做好准备……

萧风点点头:“你说得对,这件事是我力推的。而且由于我之前战功赫赫,所以不但徐首辅没有反驳我,万岁也对我无比信任。

这件事,虽然大家集体决策了,但我不用大家帮我分担罪责,罪在我一人就可以了。”

嗯?徐璠准备了满肚子的话,一下就憋住了,他没想到自己第一次与萧风的朝堂对战,这么快就胜利了。

嘉靖也睁开了眼睛,他也大出意料。以萧风的口才和思辨能力,他若想拉扯上徐阶,甚至拉扯上整个朝廷,只怕也不是难事儿。

可萧风这么容易就认输了,这让整个朝堂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集体的看向萧风,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徐璠忽然想到了之前败在萧风嘴下的无数前辈,他们都曾经一度看到胜利的希望,但随即发现自己已经掉进了一个大坑里!

徐璠立刻提高警惕,准备迎接萧风的反击,并且拼命的回想刚才和萧风的对话里,萧风有可能给自己挖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大坑。

萧风看着嘉靖,语气平淡的说道:“既然我的建议,连整个内阁和六部都不能反驳,那下面的总督、将官们,自然也无法反驳。

所以他们只是奉命行事,我定的策略,朝廷下的命令,在那个时间把他们送到了海上。

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大明带回了几万将士和一部分船只,尤其是两条宝船,有功无过。”

群臣恍然大悟,原来萧风把罪责都揽到自己身上,是为了给胡宗宪及下面的将军们脱罪。

徐璠也明白过来了,可他并不喜欢这样的结局,毕竟他除了要打击萧风,更重要的是要打击萧风背后的势力啊。

“萧大人,你也不必如此,这么重的罪责,你一人承担,只怕担当不起啊。

其实萧大人你不过是犯了推断天时的过错,可在地利和人和方面,却是将官们要自己临机负责的。

否则将军们都一句听命行事,岂不是什么责任都没有了?打了胜仗升官,打了败仗降职,这是天公地道之事啊!”

萧风淡淡的说道:“多谢徐舍郎的好意,此事罪在萧风一人,毫无争议,天大的罪责,萧风一身承担。”

「何以解忧,唯有投投催催……」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