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视察老村(上)(1 / 2)

第一次考核结束,紧接着便是抽签以及制作身份证。

这两件事情,都放在一起进行。

由村委会组织,通过考核的1000户人,排队抽取号码牌。

牌子由何杨带来的pvc制成,考虑到防伪以及后期还得反复使用,故这次制作也算是下了血本。

按照这次考核通过数量,制作了1-1000的号码牌。

抽到1-400号的家庭,便可以直接搬入村子,分配房屋。wap.bΙQμGètν.còM

至于抽到401-1000号的家庭,只能按照号码顺序,在房子建好后按顺序搬迁。

好的是,现在建设部人员和材料还比较充分,加之现在的房子修建,没有甲醛的概念。只要房屋强度达到后,便可以直接入住。

作为通过考核和分配房屋的凭证,就是马上要制作的身份证。根据村委会的建议,将制作点放到了村委会办公室。

在流民抽签的同时,按照当初既定的方案和流程,李铁负责登记户籍,由钱万里、阿道夫、莎莎、青青等人负责身份证的制作事宜。

当然,作为表率。

世界上第一张印有头像的身份证,肯定是何杨的。

李铁是第二个拿到新身份证的,村子其他部门负责人,以及老村的村民,则按照年龄顺序,依次进行制作。

考核通过的流民,在老村村民身份证制作完成后,按照抽签顺序排队制作。

当新老村民,拿到新版身份证后,村里又流传了一个新的传说。

新村的百姓,必须要在神器面前留下自己的面容,并获得一张非金非玉材质的身份证,才算得上获得了何杨认可。

于是,新版身份证,快速取代了竹牌,成为了身份的象征。更是作为在此后,在村子享受福利待遇的重要凭证。

考核通过的流民,在拿到身份证后,哪怕没有分到房屋。

此时已经可以享受村子的福利待遇了,首先便是结束了以工代赈的薪酬支付方式,改为发放薪水。

其工资待遇,根据前面制定的标准,由其上级领导确定后,报部门负责人审批即可。

于是,拿着身份证,还没有分配房屋,依旧住在老村的村民。在流民聚集点中,隐约已经有了高人一等的迹象。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点像后世开放初期,农村百姓羡慕城市居民,城市居民反过来看不起农村人的现象。

出于后世的良好教育,本着人人平等的思想。同时抱着对后世地域歧视的厌恶,何杨在此后有意纠正这一不良风气。

但古代固有的阶级思想,哪怕何杨有意愿去消除,但收效并不是太好。

于是消除阶级歧视的问题,何杨准备在终南山的道观修建好后,制定相关教义来约束,避免阶级矛盾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这天,天气凉爽。趁着太阳不大,何杨在结束了考核工作后,难得迈出家门,准备前往老村的窝棚区,视察一下情况。

由于这一次人员考核了1000户,但只有抽中签的400户能够直接安置,其他人还是只有排队等候。

当然但凡在村子里担任了组长以上岗位的流民,这次抽签也适当进行了些照顾。

比如温轮一家,排队进来抽签时,就是直接发签,没有到抽签箱里抽取。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大家伙都看得出来。

不过大家也都清楚,这些产业都是何杨所有,给谁也是何杨一句话的事情。

对于这点暗箱操作的事情,不管是村民还是流民,并没有太大的意见。

没有被特殊照顾的人群,只会觉得因为自己表现得还不够好,还不能获得何杨的认同。

于是,不管是了为第二批名额,还是努力做好自身工作,新的一轮内卷,在考核结束后,又在众人之间流行起来。

也不得不感慨一句,这时的百姓真是淳朴。

由于这次搬迁的人员,大多都是居住在终南村老村之中的人员。他们本就暂借了老村的房屋,这次搬进新村后,空出来的屋子,村委会安排第二批表现较好的人员入住。

等第一批401-1000号的人全部搬迁,届时第二批表现好的人,就可以走出窝棚,住进老村。

而目前第二批人员住的窝棚,则可以继续让给第三批人员居住。

如此滚动下来,既在一定程度缓解了新建窝棚的力度,又可以在新村考核前,适当的放出一些信号,鼓励大家积极进取。

而这个信号,便是搬入老村。

但凡搬入老村的流民,只要没有违反村子的规定,自身也没有污点,此后通过考核的几率是相当大的。

趁着众人搬迁,何杨也难得走出了屋子。趁着心情不错,正好到老村看看情况。

前往老村的道路,被终南大道贯穿,抛开老村原有120户之外,在村子建设初期,就在工坊工作的流民,大多都将自己的窝棚搬到了老村。

同时,随着终南村能找到工作糊口的事情,在其他流民中传开。许多流民,也自发的在老村通往三岔口的道路两边搭设了窝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