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空函计(1 / 2)

晋坞 豆豉炒辣椒 1267 字 2023-01-25

首先他拆开了日期较早的那封信,信里是王弥的檄文,言辞极其傲慢。桓景看看,不说话放在一旁。这种檄文本来就是人人发一份,宣传居多,自己就当是旧时空街边传单那样对待就好。

至于他拆开的第二封信,则是夏侯焘转来的,附了夏侯焘的一行小字。他仔细一看,原来是王弥怒斥夏侯焘的一封信。信里不仅指责夏侯焘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敢写檄文来对付他,还说要出兵征讨夏侯焘。

附的一行小字里,夏侯焘委屈地说自己根本没有写什么檄文,甚至都没跟王弥接触过。

写檄文自嗨这种事像是夏侯焘的风格,桓景心想。但是他没必要对自己撒谎,难道说有人在假托夏侯焘的名义写檄文?那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这时,房门敲了三声。

“进来。”

桓景抬头一看,原来是弟弟桓宣。

“哥哥,坞堡外有人来了,一路点着火把,大张旗鼓,说是石勒的人,要来见见你。”

桓景跟在弟弟身后,来到坞门处。只见几个峨冠博带的文士带着几十个随从,正侍立在大门外。为首的年轻文士风度翩翩,相貌清秀。

“桓坞主,久仰大名,今日幸会。”为首的那个文士作揖。

我好像不认识这个人,桓景打量着眼前这个家伙。

“噢,还没介绍我自己,我是赵郡的程遐,张宾的老乡。”

说到张宾,桓景明白了,这是君子营的人。自从许昌之行后,桓景至少明白了,石勒这支势力底下至少有两大势力:一个是跟着石勒从马匪起家的绿林好汉,军中宿将;一个是后来招募的士人,即君子营。

如果是前者,他还要担心自己的安危。毕竟石堪和自家的商队头目有仇,不知道是不是来刺杀他的。既然是君子营来的人,就不必担心那么多了。至少当时在许昌看来,张宾是个讲规矩的人,放人时候那个书记官显然使桓景留下了好印象。

只是为啥张宾会注意到自己这个小人物呢?

“敢问程先生,你此番前来是谋主的意思吗?”此时的张宾在石勒军中为谋主之位,所以桓景问的是,程遐此番前来是张宾自己的意思,还是石勒的意思。

“啊,我此番为公。”程遐没有直接回答。

所以说是石勒的意思,或者说是包括张宾在内的整个石勒集团的意思。有意思,难道说前几天和樊雅的大战惊动到石勒了?桓景此时颇有种“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的感觉。

“那么请问有何贵干呢?”

“首先,恭贺坞主新迁谯郡司马。”

这种套话可以不必说的,桓景心想,豫州太守、司马、长史这种官数不胜数,何况这还不是你们封的司马。

“其次,则是来送信的”,程遐从怀中拿出一个竹筒。

桓景迟疑地接过信,正准备拆封时,程遐发话了:“这是密信,人多眼杂,请坞主在我们离去之后再拆封。”

他点点头,想想也是,送信的人都不急,我桓景自然没有必要急于一时。

“天黑了,大家伙还是来我们坞上留宿一宿吧。”桓景发出了邀请。

身旁桓宣有些不高兴,他把桓景拉到一旁,“石勒是我们的仇人,父亲之仇哥哥难道忘记了?”

“苦县之战,如何敢忘”,桓景叹口气,“但是各为其主,战场上本来就锋刃无眼。何况我们的人在石勒那边有生意,石勒也没为难我们商队。两军交战尚且不斩来使,优待一下使节,将来就留有余地。”

见桓宣也同意了,桓景就给石勒的使节安排了客房,并送上好酒好饭。他觉得这是个展示自家农业成果的好机会,就把那些豆制品,又向程遐展示了一遍。

“司马好兴致,居然还倾心农活和厨艺。”程遐有些不屑地说,原来这个时代,士大夫十指不沾阳春水,对农活往往不关注。

桓景没有听出话里的嘲讽意味,接过话头:“昔日诸葛丞相尚且躬耕于南阳。何况粮食是天下生民的根本,如何能轻视呢?”

程遐颔首,心里却想着,这是个怪人。他印象中,作为自己阵营的士人,也只有张宾也对农务有些兴趣。但张宾本来就是出了名的杂学家,被其他士人排挤才来到石勒阵营。这小小的谯郡司马自然不可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