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临海郡主(1 / 2)

晋坞 豆豉炒辣椒 1825 字 2023-01-25

郡主朱唇轻启,大殿之中香气逼人,若是寻常之人,或许早已意乱神摇。

但桓景本就是个多疑至极的人,方才注意力全在探知司马睿的虚实上。此时猛一松懈下来,突然面对一个女子,第一反应竟是有些不知所措,只好将目光移向一旁。

谁知道琅琊王是不是真的离开了?他是否,不,是肯定还在帘后偷听。想到这里,桓景紧闭双唇,一言不发。他只感到郡主正用灼热的目光,凝视着自己。

见桓景不说话,郡主慢慢靠近,简单地介绍自己:“我是临海郡主司马宣华”

琅琊王到底打的什么算盘,难道他两个时辰和幕僚紧锣密鼓的商议,就为了让这个弱女子出来当挡箭牌?

“桓司马为何不说话,是怕我吗?”

怕么?当然是怕的。

他不免想到三国演义中杜撰的,赵云攻桂阳时,守将赵范使出的美人计。俗话说:温柔乡,英雄冢。古今多少英雄折在美人手里,如今江东鱼龙混杂,虽然桓景名义上是琅琊王所表奏,实则在谯郡自行其是,司马睿要借联姻空手套白狼赚取谯郡,也不是不可能。

此刻正是最不该联姻的时候,首先就周边的形势而言,一旦自己和琅琊王联姻,就意味着在政治上彻底倒向琅琊王。

长安司马邺的朝廷情况如何,尚且不知;而幽州的王浚则心怀异志,另立了一位皇太子。中原残存的晋室势力中,琅琊王的号召力几近于无。豫州地处中原,自己是在几个鸡蛋上跳舞,可不能为了和王室联姻的虚名,就失去战略上回旋的余地。

而从人情上讲,此刻联姻也是最不适合的时候。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嫡妻的地位和其他侍妾天壤之别。如果联姻,那么郡主肯定不能做妾,就只能委屈燕燕。汉光武帝曾经就为了借用真定王刘杨十几万大军,娶了郭圣通为妻,即使是他早年引以为信仰的阴丽华,也不得不屈身做妾。

但且不论燕燕能不能做好阴丽华的角色,除了江东大族的部曲,琅琊王的直属兵力可真没有几万:在母家不能提供任何实质帮助的情况下,郡主这个郭圣通就能当得那么心安吗?

作为政治人物的思考结束,桓景这才又以个人的角度回顾一番。此时燕燕正怀着孕,如果此时还要争论嫡庶,肯定会伤心至死。作为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伴侣,从道德上看,这是桓景绝对不可接受的选项。另外,桓景本来也对这个年纪的少女不感兴趣。

慢着,桓景一拍脑袋——这姑娘的话里有些破绽。

“郡主身处深闺,不才则身处偏鄙之地,郡主如何‘早就’听闻过我的姓名?”

他终于将目光缓缓移向郡主,望着桓景凶恶的眼神,她不觉浑身一颤。

“不我唉”郡主轻叹一声,挽了一下头发,不安地朝帘后瞟了一眼。

看来郡主也顾忌偷听者的反应,这其中必然另有隐情。

“郡主不必解释,方才只是开个玩笑”,桓景控制住表情,露出一丝笑容,“郡主所求何事?”

郡主涨红了脸,看来一方面是顾忌监视者的反应,一方面也在努力克制内心涌动着的情绪。突然,下定决心似的,她抬头望向桓景。

“桓司马可有个尚未成家的弟弟?”

弟弟?桓宣难道认识郡主?

不等桓景作答,郡主快速地将一大串缘由说出来:

“令弟文武双全,去年出使建邺之时,清谈之名,名动江东。而不像江东的空谈家们,令弟又是难得的武将,且尚未婚配

“我请求随桓司马北返,嫁与桓宣。”

这番话听得桓景目瞪口呆,敢情这郡主却是奔着桓宣来的。

不过想想也是,自己虽然外貌俊朗,但却透着凶恶之气,一张标准的反派脸。桓宣倒是儒雅清秀。在白云坞时,王雍容就常常说桓宣长得像桓弼。想来当年母亲之所以下嫁自己那个未曾谋面的父亲,外貌也占了很大因素。

但多疑本能又爬上桓景的心头:不管郡主此番话是真是假,对于司马睿来说,和桓宣联姻却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首先,拉拢了自己作为北方的藩属,又给了自己一定的自由度。其次,自己也不会以已有婚配为由拒绝。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琅琊王此计算是在桓宣和自己之间插了一根钉子,如果日后自己要反叛,也得掂量掂量桓宣的态度。

但这些都是阳谋,如果明确拒绝琅琊王的求婚,代价显然更大。

“与王室联姻自是光耀门楣的事情,只是这事,舍弟或许还不知道吧。不能强人所难,还得让不才我说个媒才是。”

桓景故作拖延状,实则是在争取思考的时间。

“我与令弟早已相识,只要我亲自前往谯郡,以我对令弟的了解,他必然会答应的。”

这就避无可避了,桓景只好应允了这份婚事。

这时他才仔细打量了一番这个未来的弟妹,虽然正值豆蔻年华,还未完全长开,但从眉目之间已经可以看出是个绝世美人的胚子。

桓景只是觉得奇怪,司马睿相貌普通,而荀氏虽未及谋面,但就司马绍的相貌来看,大概并不见得有多好看。那么这对平庸的父母,到底是如何生出这么一个漂亮的女儿的呢?桓景有些奇怪,但没有细想。

永嘉六年,二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