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小年(本卷完)(2 / 2)

晋坞 豆豉炒辣椒 1369 字 2023-01-25

冉良手舞足蹈地描述着,学着老田头那样绘声绘色地讲话。一定要让这老头知道我冉良已经是见多识广的大人了,他想,否则总被老头叫做小屁孩怪羞耻的。

老田头插话了:“换我是石勒,我也不敢打,背江是死地,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如果这时进攻,江东那帮人打仗不行,但逼急了也要拼命的!”

冉良赶紧作了个手势。

“别打断,你先听我说。石勒也是你这么想的,所以又对峙了好几天,后来鼓声渐渐软弱无力了。这个时候,石勒才大着胆子进攻,结果冲进营中一看,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

“大营是空的!里面只有几只山羊,全部倒吊着,挂在树上,前蹄下各置一面战鼓,所以之前虽然听见鼓声,但是纪瞻的军队早已趁着夜色连夜撤往淮河南边了。山羊已经几天没人喂,都饿得快死了。

“田叔,你看,江东还是有人才的。”

“哼,这种雕虫小技算什么,当年我征吴的时候”

见老头又要吹起他的“征吴往事”,冉良赶紧换了个话题。

“诶,今年收成不错,难得过个好年啊。”瑞雪兆丰年,看着平原上的积雪,冉良不禁感叹起今年小麦和大豆的丰收。

正是因为丰收了,今天晚上的菜肴应该也会更加丰盛吧。

“你要是活得够久,就会发现其实前几年年成也不是不好”,老田头感慨,“只是战乱太多,田地没人打理罢了。比如蝗灾,河北那儿要是有人打理田地,杂草沼泽清理清理,也不会冒出来那么多蝗虫。但是河北人要么加入王浚的军队,要么被盗贼杀死,没有人愿意种田了。”

两人陷入沉默,今年战乱频仍,荒废的田地中是否酝酿着来年的蝗灾,谁也说不准,只希望大雪能够多少冻死些虫卵。

“入娘的”,老田头骂了一句,站起身来,“下大雪了,这地方不能坐了。”

冉良向坞堡外望去,雪开始飘起来,北风凛冽,肃杀的天地间,白云坞宛如一叶孤舟。乱世来临了,他们艰难地挺过了一年,之后不知道会怎样。

于是他问老人:“田叔,明天会更好么?”

“明天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活下去,活得好!”

见老人终于触及关键的人生经验,冉良正准备洗耳恭听。

“当年秃发树机能叛乱,我在马隆将军麾下”

“呔!”见老人又逮住机会开始扯淡,冉良赶紧打断。

“别编故事了!你没在马隆手下当过兵。或许当过,也就是军中打杂的。你也没征过吴,没去过西域。还说什么自己是齐国王室之后,都是骗人的。别老把我当小屁孩,我冉良是新军的探子、传令兵!”

说罢,他跳着跑开了:“我还有事,不陪了!”

又闹小孩子脾气!老人望着冉良的背影,直到冉良从他视线中消失,这才叹一口气,也不管还在分食油渣的少年们,摸着坞堡墙壁,回到自己的陋室里。

打开房门,从床下摸索良久,他拖出一个尘封已久的小箱子,吹去上面的尘埃,颤颤巍巍地打开。

里面是一个小巧的木船模型,还有两面军旗,一方印章,和一片纯白无瑕的美玉。

军旗被充满皱纹和斑点的手摊平,其中一张书着一个大大的“王”字,另一张则是“马”字。

他肃立着,凝视军旗良久,眼泪从脸上滑落下来。

————————

“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风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