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土断(一)(1 / 2)

晋坞 豆豉炒辣椒 1019 字 2023-01-25

“这是什么?”看到丈夫拆开一份书信,燕燕好奇地问。

“这是戴渊写来的书信,他在信中准许我们去戴家进行土断。同时戴家自己也邀请我们亲自去他们那儿进行土断。”

所谓土断,简单来说就是整理户籍,方便将来查税。

当桓景还是谯郡司马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收税的权力。而当他终于接手谯城,成为谯国内史的时候,却发现夏侯焘留在谯城的账目混乱不堪。所以当时虽然通过赐给名士以品秩虚名的方式来劝士族交粮,但具体每户应当缴纳多少粮食,没人能算得清。

要算清税款,只能从整理户籍、厘清土地开始,之前靠买卖品秩来维持的捐税并非长久之计。

只要实现这一点,收益往往极大。

原时空历史上,东晋曾经进行过四次土断,几乎每次都成功地为摇摇欲坠的晋室续上了一口气,比如桓温的庚戌土断取得了成功,就释放了大量兵员,为淝水之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而刘裕的土断,更是铸就了气吞万里如虎的伟业。原因无他,打仗是要粮食和兵员的,而不土断,税都收不上来。

但要进行土断,阻力也不小。

到了南朝,士族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如宋孝武帝、齐武帝的土断,虽然一时有效,但都很快被后继者放弃。而北方的土断,更是历经坎坷。像石勒、石虎称雄于一时。而后燕的灭亡,亦是由于慕容垂遗命慕容宝进行土断,导致大量坞堡主倒向拓跋珪。

毕竟土断等于向士族宣告,将来要查你们的税了。那么士族自然会百般阻挠。桓景此次故意拿许家开刀,主要目的,倒是在杀鸡儆猴上。先通过驱逐一个典型来立威,之后的改革方才好推进。

在曹魏倒台后,谯地一共四大家族,谯城的夏侯家、城父的许家、铚县的戴家,还有龙亢的桓彝一家。这四家各据一县,占据了谯地大量田产。

现在夏侯家的土地已经被吞并,许家也刚刚完蛋,桓彝是自己人,早就做好了捐出田产的觉悟。那么只有铚县的戴家,目前桓景还拿他没有办法。

只是说到戴家,燕燕记起来,丈夫提到过江东有一位名士叫做戴渊,但她并不能将信中的戴渊与谯地的戴氏联系起来。毕竟她不记得谯地有过戴渊这么一号人。

她柳眉微蹙,询问桓景:

“戴渊不是江东的名士么?怎么和谯地的戴家有联系了?”

桓景折上书信,解释说:

“戴家本来为谯地望族,而戴渊是广陵戴氏,乃吴国大将之后。但北方兵荒马乱,戴家无依无靠,所以他们就认了戴渊作为同宗,现在可把他当作在琅琊王处的依靠呢!”

燕燕眨眨眼睛,心中已经了然。许家和戴家的不同,正在于许家在琅琊王处并无靠山:

“我懂了,夏侯家离开后,谯地剩下的两大望族中,你先挑许家下手,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许家在朝中无人了,你倒还真是欺软怕硬啊。”

燕燕指责得没错,桓景目前没有打算和琅琊王翻脸,所以琅琊王的人必须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