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追亡逐北(四)(1 / 2)

晋坞 豆豉炒辣椒 1684 字 2023-01-25

上兵伐谋。

也就是说,战争的最高目的,就是永远不要让对手达成他的目标。

既然石勒的打算是在孟诸泽暂歇,征调粮草以备北上,那么桓景的策略也很简单——让石勒征不到粮草,只能继续北逃。

所以自桓景来到孟诸津后,与石勒对峙已历数日,其间仅仅只是与石勒隔着数里扎营。石勒军若向前进逼,新军就再退后数里。而石勒军若回到湖边,新军又重新回到湖边数里的高地上。

这种打法虽然无赖,但是却极为可行。毕竟桓彝一方一直有源源不断的补给,精力饱满;而石勒的步兵疲惫又饥饿,行军速度也大打折扣,所以敌人始终摸不到新军的边,桓景已经可以想象到石勒气急败坏的样子。

在坚守营寨的同时,桓景又派小队人马每夜晚在敌军四近鼓噪,要么射出几支火箭,要么敲锣打鼓吹唢呐。而只要敌军反应过来,就立刻骑马奔逃。

执行这些任务的并非是新军的枪骑兵,而是仅仅是让普通新军士兵,以老带新,轮流执行任务。他们骑的是附近坞堡主捐赠的用来驮货的马,但这就够了,因为士卒皆是轻装,而撤退时又是分散撤退,所以敌人纵派骑兵追击,也只能驱逐骚扰者,并不能击溃他们。

石勒军不堪其扰,但又不敢贸然出击,只能将军队倒为两班,日夜疲于驱赶前来骚扰的新军士兵。而新军士兵在骚扰敌军的同时,反而积累了不少经验。

除此之外,桓景还派小股部队联络附近的坞堡主,共同约定执行坚壁清野的计划。简单来说,就是坞堡主们坚守各自的堡垒,一粒粮食都不给石勒;新军则负责稳住石勒的大军,并提供情报。

桓景的声名早就传到了梁国附近,而梁国的坞堡主们早就受够了石勒的劫掠,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石勒的骑兵几度出击到四处打谷草,附近农民早得到新军斥候的报信,都早早地躲进了坞堡中守卫。而石勒的主力又被桓景所牵制,小股部队并没法攻下坞堡。所以几日下来,石勒军没有打到一点粮食,再度濒临断粮。

眼见石勒的军队日复一日地颓败下去,桓景心中却愈发紧张,他知道,石勒一方不会坐以待毙,此刻肯定也在思考着出路。

以石勒的见识,如果真是束手无策,当初见到自己军队的那一刻就该转身北窜。之所以还留在原地,想必敌人还有什么撒手锏。

两军之间,势必还有一战。

四月二十九日,凌晨,繁星漫天。

桓景的大营外,一个哨兵背着长戟,在营外的草地上来回巡逻。晚风吹来,拂过了草地与大湖之间的芦苇丛。

仿佛听见什么响动似的,他停下了脚步,向芦苇丛方向走了几步,不安地探望着。他并没有看到什么东西,大概是有什么野兽在苇丛中流窜吧。

或许是野猪吧,这么想着,他转身准备继续巡逻。

忽然,他感到身后几个黑影闪过,一阵钻心的刺痛从后背袭来,他将长戟反身一挥,没有砸到任何人,而敌人刀快,向他的腹部又是一刀。

在倒下去之前,他还来得及吹响口中的骨哨,凄厉声响划破天空。顿时周围也有几处骨哨声回应,接着桓景营中敲响了警钟。

“不好,暴露了!少将军,要不回头撤往大营?”一个黑影悄声说。

“我们回营也只能北逃,战败也只能北逃;倒不如拼死一战。”为首的那个黑影回顾道:“何况我们可是骑兵,怕什么!”

原来,从见到追兵的一刻石勒早就想北返了,但手下的胡人将士见桓景兵少,心中多有不甘。但之前几次用进攻桓景,都追不上对手。于是又将在四处打谷草一无所获的石虎召回,毕竟手下只有石虎还有两千骑兵了。

这两千骑兵俱是石虎的死忠,先前作恶多端,在听闻桓景会审判俘虏后,都成为了坚决的主战派。此次石勒的北返方案,正是这些人反对声音最大。奈何他们也是石勒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部分,所以身为主帅,石勒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在张宾的秘密建议下,石勒选择遵照手下的意思制定了一个夜袭方案,就由不久前才在淮河边逼退纪瞻的石虎来执行。在石虎看来,这是叔父器重自己的表现,只是他没注意到,在出发前,望着军队出发的背影,石勒露出了邪魅的一笑。

是夜,石虎在芦苇丛中隐藏马匹,本来准备先解决掉哨兵,再行偷袭之事,没想到新军营中防卫并没有丝毫松懈,竟然在对付第一个哨兵的时候就被发现了。

既然如此,他只好选择硬着头皮上。反正自己手下的两千人也是军中精锐,何况皆是骑兵,可以来去自如。

在石虎的一声号令下,敌军骑兵皆翻身上马,也不再整队,直接向桓景的大营进发,希望能赶在对手整顿完成之前,能一举击溃还未布好阵势的新军。

果然,来到桓景营前,新军尚未整好队伍,只是倚靠鹿角摆出了防守的架势。似乎是因为新兵训练不足,即使警钟敲响许久,队伍依然散漫。

石虎骑在马上,不禁大喜,他挥舞着马刀,喜形于色:

“叔父还是太谨慎了,我早就说,桓景大战之后必然招了不少新兵,所以纪律非同以前。如今诸君皆是精锐,如何会怕这群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