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叛逃(2 / 2)

晋坞 豆豉炒辣椒 1144 字 2023-01-25

这天,桓景刚刚入座视事,就有传令兵来报:

“襄城太守、南府守将邓岳来报,襄城司马朱牧叛逃了!”

“叛逃?逃哪儿去?”

“不知道,现在整个襄城都找不到朱司马。”

朱牧这个人,桓景是知道的,白云坞屠户出身,虽然性格粗莽,不太动脑子,但最为忠实可靠。当初在端氏城之战时,即使被匈奴军队俘虏,他也宁死不屈,最终立下功劳,实在不像是个会叛逃的人。

“邓太守在干什么,怎么能让自己的司马在眼皮子底下消失?”

“邓太守正在昆阳整顿防务,所以不在襄城城内。”

桓景想起几天前自己让邓岳去叶县、昆阳修缮对荆州的防守工事,以防蝗灾彻底失控之时的入侵。

“去告诉邓太守,让他先不要声张,赶紧把朱牧找回来,免得误了备蝗的事情。”

也不知道朱牧发了什么失心疯,相比即将到来的蝗灾,这大概只是一个小波折,然而其中暴露出来自己的用人不当,还是很令人头疼的。

目前治下五郡,郡守的安排大致如下:洛阳所在的河南郡是桓景自领太守;河内的前线,则是交给了桓彝;桓宣领走了人口众多的颍川,以方便和豫州联系;而荥阳则依然是李矩担任太守;最后襄城因为水网交汇,交给了擅长水战,常常负责水路补给的邓岳。而军府也归郡守管辖,这样的郡守军政一把抓,权力其实很大,所幸现在管辖地盘较少,又都是可信任之人,就先将就着来。

至于各个郡守下面的司马,则几乎全由以前白云坞出身的第一批新军中的军官来担任,比如王仲坚、陈昭之等人。这些军官民治的资历尚浅,但都久经沙场考验,至少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各郡之中,襄城郡因为与荆州相接,又不太会有战事,所以桓景也相对没那么重视。朱牧至少忠诚可靠,所以桓景让他在襄城帮助邓岳稳住场子,顺带监察邓岳。可没想到先出事的,却是自己的嫡系。

几日以来,桓景都在布置备蝗的事情,还来不及看尚虞备用处的报告。正当他传令冉良之时,冉良却自己找上门来。

“襄城出事了?”桓景见冉良自己先来找他,十分满意——看来自己情报机构的效率并不差。想朱牧叛逃这种大事,一般都是由驿站加急送至洛阳,没想到尚虞备用处自己的消息传递,也能做到这么快。

“是的,是大事。”

“朱牧叛逃,你可知道缘由?”

“朱牧叛逃事小,大事是蝗灾即将到来的消息,在襄城泄露了”,冉良也是刚刚接到襄城探子的报告:“现在粮商哄抬粮食价格,一斗米要二十文钱。不少百姓正向江东逃跑,地方保甲长根本制止不住,有些更是自己也跟着拖家带口地跑。”

“新军有动荡吗?”

“谢天谢地,新军还没有。邓太守听说襄城乱了,赶紧将守军集中在襄城、昆阳等几个城市,所以城中基本被控制住了。然而襄城郡的乡间秩序依然极乱。”

“那么,朱牧叛逃,可是因为消息泄露的缘故?”

“我们探子猜测大约是如此。消息是从商贩处泄露的,而朱牧去襄城就职之后,与襄城商贩走动颇多,还娶了城中富商的女儿。”

看来,朱牧大概是怕被法办,所以畏罪潜逃了?只是这一逃,不光襄城,消息肯定也会在其他郡展开,接下来动荡几乎是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