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甘孜摆脱贫困(1 / 2)

闻言,甘孜的文化旅游局长点了点头,他也无比赞同孙宇的观点,如今这个社会,确实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旦在网上火了起来,就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效应。

在许久之前,甘孜州还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地方。

事实上,几乎所有适合发展自然旅游的地方,都是属于贫困地区,为何叫作自然和生态的旅游景点呢?不就是因为钢筋和水泥的建筑物的数量不够多吗?而前者意味着贫困,后者意味着富裕。

像一些发达的城市,就算是旅游有些名气,但也不是依靠生态旅游发展起来的,但是这对于甘孜州来说,旅游业越来越成为了甘孜州人民创造财富的一种手段了。

一个人,带火一座城,顶真就是理塘的,理塘是甘孜的,在此之前,其他地区的网友们,永远也没有想到,原来在肆川居然也有高原,在肆川也有藏族。

顶真不会太会讲汉语的事实,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甘孜州的发展并没有人们想象之中的那么先进,这可是基础教育啊,只有在一些不那么发达的地区,汉语的教育才没有普及。

如今,随着顶真的爆火,甘孜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也随之水涨船高,甚至就连秧视,也都在农业和农村的频道里,给顶真和顶真的家乡甘孜理塘,做了一个专题报道。

孙宇也会偶尔刷短视频,从短视频直播里,看到温教授之前的演讲,温教授说了,咱们龙国目前要转型到内需拉动的乡土社会里,而不是继续走这样的一种资本密集的老路了。

温教授所提出的战略转型,其实是有多种因素考虑的,一是因为漂亮国和联盟的国家,不想让你加入全球化了,要故意跟你脱钩,这种脱钩是不考虑经济利益的,哪怕他们知道了把工厂撤出龙国,可能会带来成本的上升,但是也非撤不可,就譬如在最近的战争时期,明明毛熊国的石油可以缓解各国的通胀损失,可就是要把输油管道给炸掉了,还不从毛熊国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了,人家对你采取的做法,已经完全超越了经济层面,抵达了另一种高度。

往乡土转移,其实是一种大势所趋,常言道,凡是有大的战争出现之时,乡土永远是最适合人居住的,古代就有例子了,洞初狭,才通人,进入一看,豁然开朗,里面的人不知南北朝,也不知魏晋,询问外面的人是什么朝代了,是哪个天子当朝。在近代时期,咱们也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才取得胜利的,在建国之后,也采取了大范围的工业内迁的策略,在某些大山里,修建了大规模的防空洞,把沿海的工业强行转移到内地,就是为了避免被航母一炮给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