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非凡人乎?(2 / 2)

细说红尘 真费事 1942 字 3个月前

在这里不可能有宫中的条件,皇子更不想让易书元以为自己真的就娇生惯养,所以整个一夜下来,持笔的手都冻僵了却也没有再叫过人。

本来皇子还想在末尾补上一句“冬月十三日夜所书”,但想要落笔的时候却又觉得这样反而有些画蛇添足,毕竟父皇最后肯定会知晓自己是连夜写的。

“啧,唉”

洋洋洒洒近千字,几乎没提什么请易书元做官的事情,却又好似句句都在提希望他出仕。

“《鸣天雨》也可是《鸣天羽》,又与白孝节的《望天雨》寓意呼应,故事之中的玄奇固然引人入胜,但南晏国事的混乱更让人警醒啊,也不知道冀儿听进去几分元裳,冀儿和恒儿你更喜欢哪个?”

“陛下,易先生有龙飞扬这样的高手为好友,并且他学究天人,又关心江山社稷,对南晏之事格外上心也更为了解并不足为奇。”

“当年见他其实已经头发花白,或许也是学过些道术,懂一些养生之法吧,我倒真希望他只是与父同名.”

皇帝笑了笑,看向一侧的谭元裳。

“南晏白羽道之乱,我们也只是才知晓而已,这易先生竟然也已经了解了?”

南晏的细作活动猖獗,大庸虽然克制,但在南晏也并非没有眼线,皇子或许并不清楚南晏的事情,但皇帝还是偶尔能了解一些南晏的事情。

并且比起承天府这边得到的言简意赅的情报,易书元的《鸣天雨》肯定是更为详尽,哪怕是皇子的书信中也已经可见一斑。

“是!”

——

这一天是腊月初三,皇子冀专程又来了一趟西河村,将一封书信亲自交到易书元手中,同时也是来道别的,当然这次没有让元江县令随行,甚至都没有怎么惊动村里人。

楚航那边抽丝剥茧也已经握住一些南晏细作的脉络,有一些已经深入江湖,原本倒也棘手,但白羽道的覆灭算是一个契机,毕竟此前细作很多都和白羽道有关,加之南晏国中权利交替朝野震荡,应该也顾不上大庸这边。

“嗬”

“比起当官,我更好奇的是,殿下信中说易先生的胞弟年近七十了,这易先生似乎也不显多老啊,莫非有什么特殊之处?”

“把桌上的书文整理一下,装信后速速送往承天府,不得有误!”

“您这么说,皇帝也不信啊,要不您去当当试试,让他清楚清楚?”

自己写上去和父皇自己了解到事实,虽然结果相差不大,但多少还是有一些意义的。

“哎哎,先生,漂动了!”

皇子门外的侍卫已经轮岗过了,现在是另外两人,他们都忍不住打哈欠的时候,屋内的灯火却还没有熄灭。

也是同一天午后,易书元应易勇安的邀请,一同划船出去垂钓。

“嗯!”

皇帝点了点头,不由回忆当初。

灰勉此刻正趴在易书元肩头,同易书元一起看着信中的内容。

亦或者,此人非凡人乎?

“哎呦,这话能问我吗?皇子冀和皇子恒皆是大才,陛下您自己考虑吧!”

一同坐在软榻上的谭元裳立刻站起来说道。

&;=&;&;&;“陛下,当年朝野上下更是动荡,执捕台在那个时代虽然有存在的必要,上层却也已经被腐蚀不少,也已经太过臃肿,执法权大的同时也容易滥用,您虽身为太子,但已经要为今后考虑,您当时的选择并没有错!”

“嘿,我就不是当官那块料!”

“天虽然还蒙蒙亮,但我看易家厨房那边已经有炊烟,应该是已经在做早饭了,殿下睡一会吧,过会有吃的了我给您送来。”

一边的章良喜便道。

说着,谭元裳思虑一下继续道。

“在!”

谭元裳笑了起来。

“陛下能这么说,我当然开心,不过我谭元裳不想当官,也不适合当官,有时候我太感情用事,务商还能辗转腾挪,官场却不合适,而且也太累了!再者.”

“哈哈哈哈,是条大鱼!唉,不对,不对啊,好大力气大伯,快,快来哎哎哎啊.”

“执捕台这等机构,缺少掣肘,动荡之时立重典,效果立竿见影,但若一直放任下去,只会造成祸患,南晏的白羽道也算是一个例子!”

外头的侍卫开门进来,一阵寒风就直往屋里灌,吹得灯火摇摆,桌上的纸张有飞出去的趋势,让皇子忍不住伸手按住桌面,同时也扯着衣服缩了缩身子。

灰勉这边才出声提醒,那边的易勇安已经猛然提起了竿子,显然他那边的浮漂也动了,杆子一提就如同弯月。

大庸皇帝在阅读信件的时候谭元裳正好也在,二者算是一同阅信,皇帝也没有任何避讳。

听到这句话,皇帝心中也有些感动,不过谭元裳的话却还没结束。

“噗通~”一声,死抓着鱼竿不放的易勇安直接被拖入了水,这冰冷刺骨的河水直接把人给冻傻了,又穿着厚衣服,会水也扑腾不开。

“谭公所言极是啊!”

“大伯.大伯快救我!”

“抓着,我拉你上来!”

易书元摇摇头,提起鱼竿递过去,让易勇安抓着鱼竿往上爬,同时易书元的视线则看向一侧江中深处,刚刚侄子的钩中的可不是一般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