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罪魁祸首(1 / 2)

逆清1845 江南烟雨秀 1944 字 9个月前

码头前,1艘小船渐渐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几人站在码头上,其中为首者便是林则徐,而他的身后则是曾国藩、江忠源、曾国荃等人,人人脸色各异,有人1脸愤愤然,有人则是平静如水——就在刚刚,这些大清国的忠臣们正亲自目送刘蓉离开。

“穆翁,江边风大,还是回衙门再说吧。”

曾国藩主动站出来,望向面前的林则徐,这才惊讶地发现这位政治强人此时也暴露出了疲惫的1面,他额头上渗出了许多汗水,几乎都快站不稳了。

林则徐没有说话,他只是回头看向了码头前的湘勇,轻轻叹了1口气,“咱们现在的这1支兵马,还没办法1战呀。”

“穆翁,这倒也正常,强军都是在战场上磨练出来的,不蜕个几层皮,还显不出精神气来。”

接话的是江忠源,他之前训练过楚勇,带过兵打过仗,几乎是这些人当中最有经验的1位。即便是林则徐,在许多时候也会向他请教。

林则徐苦笑了1声,道:“可咱们怕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了”

的确,太平军已经北上,复汉军也随时会东进,到时候湘勇还有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也难说,不过好在湘勇都是湖南士子发动宗族、门生、佃农组成,战斗力先放下不谈,光是凝聚力就不是寻常清军能比。

曾国藩听到这番话,眼睛中闪过1丝忧虑。

就在两个时辰前,刘蓉亲自赶来与众人见了1面,而这位前来的目的,就像当初在长沙城劝林则徐北上1样,这1次竟然是劝林则徐前往两江,美其名曰替大清朝守住最后1片财赋之地,同时也保卫名教不遭太平军的毒害。

几乎是1模1样的说法,却让曾国藩感觉到无比荒唐——当初林则徐以保卫武昌的名义率先撤离了长沙,僧格林沁又以这个理由赶往了荆州,导致长沙城几乎在短短的时间内陷落,而林则徐也并没有真正守在武昌,仅仅只是与太平军稍1接触,便脱离了战局,竟然跑到了黄州?

尽管林则徐的理由十分充分,可是曾国藩却已经产生了怀疑,这位大清朝的所谓忠臣,到底还是不是1颗忠心赤胆?

等到众人回到了衙署后,练军总粮台李兴锐站了出来,道:“穆翁,眼下军中粮饷颇有些难以为继,全军上下3万练军,光是军饷每个月都要十2万银元,若是大军出征作战,还需要另外再加赏钱,此外像咱们的军械、粮米、菜金还有着装等等,无1处不要银钱,原先带来的银子怕是撑不了太久。”

听到这番话,林则徐和曾国藩都下意识叹了1口气,实在是养军队太费钱了!

在创办团练时,林、曾2人深知后勤的重要性,乃战局成败的关键所在,于是为了避免遭到掣肘,专门设立了1个总粮台,有些类似复汉军的总后勤司,负责掌管全军粮饷、军械等项事务,设总理事务1人总领台务,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后勤保障体制。

但是,再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得有进有出才行,而眼下的湘军就是只有花钱的地方,却没有进钱的机会,除了从长沙带出来的1笔款子,接下来压根就没有进项。除此外还有1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湘军为了保持战斗力,采取了跟绿营不1样的制度,也就是所谓的长夫制度。

清廷绿营兵制中有规定,绿营兵平时除了训练和战事以外,同样肩负着各种繁重的差役,当然这种制度想得挺美,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绿营长期缺乏足够的训练,战斗力极为低下——因此,林、曾2人参考了复汉军的情况,便首创长夫制,即在军营中专门设置后勤人员承担军中杂务。

这1套在复汉军中并不稀奇,赵源从1开始就将杂役跟现役军队进行了严格区分,所有的杂役都从预备役和民兵组织抽调,这些人虽然也装备武器,但是并不承担主要的作战任务,而长夫制同样如此,用长夫来负责军中后勤,从而使得正卒摆脱了差役的羁绊,可以专心进行训练作战,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当然,这么做的代价也就导致了湘军的军费奇高无比,林则徐和曾国藩养的这3万兵马甚至要超过寻常78万绿营,比复汉军也不遑多让。

听完李兴锐的诉苦后,众人忽然反应过来,怕不是林穆翁已经有了打算,只是让李兴锐出来试探12?

曾国藩眯着眼睛,却没有吭声,他对林则徐有所怀疑,但是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他1个下官绝不能质疑湖广总督。

林则徐瞥了1眼曾国藩,缓缓开口道:“咱们在湖广筹不到饷,但是若去了两江,以两江的富庶,养活咱们这3万人只怕是绰绰有余”

他说完这番话后,叹了1口气道:“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人或许会质疑我的用心,但是我还是得跟你们说1句,天下到了眼下这个份上,正是因为猜忌过多,做事的人太少,朝廷需要有人去守住两江这块财赋之地,光是1个区区的8旗新军,是绝对守不住的。”

“下官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