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小傅的格局 说笑间,何玉已领……(1 / 2)

说笑间,何玉已领着两个小太监,把一个黑漆描金的箱子抬了上来。

不用多说,那个箱子就是从竹林里挖出来的那个。

徒南薰拉着天子走了下来,“父皇您看,这箱子上的描金寿字纹,您认得吗?”

傅玉衡侧身让了让光,以便让他看得更清楚。

其实根本不需要,天子只瞄了一眼便认出来了,“这好像是前朝的样式吧?朕私库里还存着好些前朝旧物,上面的寿字纹都跟这个差不多。”

他不禁猜测道:“难不成你们俩是寻来了什么前朝古物?”

直到此时,他也并不觉得两口子真能带来什么宝物。

他看重的也不是什么宝物,而是女儿的一片孝心,知道她爹最近烦闷,能进宫看看他,陪他说说话。

他们父女一人氛围正好,傅玉衡也非常识趣地没有插话,一切都让徒南薰开口解说。

“父皇真是英明,一猜一个准,可不就是前朝古物嘛!”

徒南薰抱着他的手臂摇晃,“那父皇您再猜猜,是个什么古物?”

“嗯……是瓷器?那是玉器?名人字画?总不是你们女儿家用的珠宝首饰吧?”

见徒南薰一直摇头,天子只得认输,“那我猜不着了,还是你告诉我吧。”

徒南薰得意得哈哈大笑,“其实名人字画已经近了,不过任哪个名人的字画,也比不上我们这个。”

说着她放开天子走到箱子前,和傅玉衡一起把箱子打开。

“父皇您看,这可是《传习录》的初稿,前天刚从京郊挖出来的。”

天子敏锐地听见了“初稿”一字,当即便端正了神色,“真是初稿?不会是后人杜撰的吧?”

直到这时,傅玉衡才拱手答话,“这么大的事,臣与公主怎敢胡言?

不敢欺瞒陛下,这传习录书稿,连带这口箱子的来历,都很有些出奇之处。”

“哦,有何出奇之处?”

天子嘴里这样问,心里却已经盘算开了:只要来历够奇,哪怕是他们两口子编出来的,我也有法子给他做实了。

正如傅玉衡所料,这书稿关系重大,天子若是得了,必然会借此搅动风云,引得天下士子骚动。

傅玉衡便把自己如何用毛竹扎了网捉鱼,如何网住了一只巴掌大的白龟,如何见白龟眼中有恳求之意心生不忍把它放了,那白龟又如何冲他吐了什么东西,还有如何顺着冥冥中的感应,在竹根下挖出了这口箱子……

以上这些,他都一一说了。

便是天子追问一些细节时,他也最多回想一番,便仔细答了,前前后后没有半点破绽。

天子已从将信将疑变成了深信不疑——他会让世人都深信不疑的。

“好,好哇,真是太好了!天佑我大夏,降此祥瑞于朕。”

天子畅快地大笑了一阵,突然道:“傅玉衡听封。”

傅玉衡一怔,连忙推拒,“这些都是臣应该做的,实在当不得封赏,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天子正色道:“既是成命,又如何收回?朕要封赏你,自有朕的道理。”

连“朕”都用上了,看来是认真的了。

傅玉衡也不再多言,撩起袍角跪了下去,“臣傅玉衡听封。”

天子道:“三驸马傅玉衡寻阳明典籍,功在社稷,特封一等寿宁伯,世袭罔替。”

“臣傅玉衡领旨谢恩。”

虽然只是个伯爵,但世袭罔替,就是后人不必降袭的意思,含金量也不低了,傅玉衡自然心满意足。

献书之前,他只想着天子会多给些赏赐,却没想到会赏的这么重。

但这会子他也明白了,天子如此大张旗鼓地封赏他,为的就是要给这手稿造势。

——如果献上的不是真迹,哪里值得一个一等伯?

正因为献上的是真迹,所以才要重重地封赏。

和典籍一起送来的前朝凤冠,完全可以证明,这典籍是从前朝宫中流出的。

众所周知,阳明先生仙逝之后,整理他语录和书信的的弟子,便将初稿献给了前朝天子。

这顶一看就是很久没保养的前朝凤冠,也从侧面佐证了,这手稿就是真迹。

趁着天子高兴,傅玉衡陪着笑说:“陛下,臣这里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因着他一向知晓分寸,听了这话天子也没多想,笑道:“说吧,还想要什么赏赐?”

傅玉衡嘿嘿一笑,“不敢欺瞒陛下,这手稿原是大前天就挖出来的,之所以今日才送入宫中,盖因臣有个小念头,将手稿先抄了一遍,这才耽搁了两日。”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若是手稿在这两天之内出了意外,那自然是件大事。

可如今手稿不是安全送到宫里了嘛,天子当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责怪功臣。

他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这东西本就是因着你才有的,想先抄一遍留给后世子孙,也是人之常情。”

虽然除了这份初稿之外,《传习录》在世间还有好几个版本流传,至今天下读书人都受过阳明先生的隔世教诲。

但这一份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傅玉衡想抄一份自家保留,完全是人之常情。

天子生于乱世,又和父亲一起重订规则,建立了盛世,自然人情练达,知晓人心逐利。

只要不过分,他素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可下一刻,傅玉衡却跪在地上,真正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陛下,臣之所以先抄了一遍,是想以陛下的名义,将这份手稿刊行天下,让天下文人都能见识到阳明先生的风采。”

天子一怔,“你真的愿意把这份手稿传出去,让所有文人都能学?”

“是。”傅玉衡郑重地点了点头。

天子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意味不明地问:“你可知道,我原本的意思,是要将这份手稿收录石渠阁,作为皇室传世经典的?”

傅玉衡道:“陛下的心思,臣不敢妄自揣测。臣只是做臣想做的事而已,还望陛下恩准。”

天子道:“你大概还没明白我的意思。收入石渠阁的典籍,外人轻易不得见。

到那时,你手中这一份,就会被天下文人趋之若鹜。为了一观这份典籍的真容,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巴结你。”

傅家是什么底子,天子可太清楚了。

原本他也以为,傅玉衡抄录一份,为的就是借此提升家族的地位,扩大自己在文人之中的影响力。

对于这种心思,天子是持赞赏态度的。

虽然他不喜欢热衷权势的驸马,但年轻人嘛,还是有点追求的好。

再者说了,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只要傅玉衡不想着染指兵权,和多少文人交好,天子都不会在意。

可是,如今看来,他这个三女婿,倒是颇有格局,比大多数文人都强得多。

傅玉衡笑了笑,“臣素无大志,若非陛下看重招为驸马,这辈子也就是个做乡绅的命。

陛下如此大恩,臣一直无以为报。如今好不容易得了机会,便是臣生性懒惰,也不得不勤勉一回,报答陛下知遇之恩。”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当然了,报答陛下只是其一,其一便是臣自幼家贫,全家省吃俭用才能共臣读书。

饶是如此,想要读到良师大儒注解过的典籍,也不得不焚膏继晷,借书抄录。

臣自己淋过雨,便不自量力,妄想给其余寒门学子撑上一把伞,略尽绵薄之力。”

天子听罢,感慨不已,亲自把傅玉衡扶了起来,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贤婿,你有这样的想法,便已经比世间大多数人都强了。”

更重要的是,傅玉衡要做这样能收揽名望的大事,却是以天子的名义,可见他当真是天生的逸士高人,不慕世俗虚名。

“你想做就去做吧,朕这里再赏你一千两银子做本钱。若有人阻挠此事,我会为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