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惊讶的朱由校(1 / 2)

第351章 惊讶的朱由校

朱由校的心中早已怀着派遣使者远赴欧洲的念头。

尽管如今欧洲诸国与大明相比相形见绌,然而随着大明以后对海洋的拓展,与他们交涉的情况在所难免。

因此他内心里还是很想提前派人去看看,如果趁着东风还能去美洲那就更好了。即使去了没有啥政治作用,但只要把那边的见闻,风土人情都给记录下来,成书造册在大明出版,让大明子民开拓视野就足够回本了。

“徐爱卿,你这个提议倒是不错。朕之前也在思考,为何西洋诸国能远渡重洋来到我大明,那我大明为什么就不能够去他们那里呢?

朕记得成祖、仁宗、宣宗在位的时候,有三宝太监七下西洋,声势浩大,南洋诸国闻之无不俯首称臣,那个时候西洋诸国还没影呢。

现在他们倒是发展的不错,大明反而落后了。朕想我泱泱天朝上国,西洋诸国可来,我大明亦可往。此事朕允了,到时候不仅可派朝廷官员前往,游历诸国,向他们递上国书。也可以从民间选拔敢于冒险之人,一同前往。”

徐光启一听皇帝竟与自己想法一拍即合,当即欣喜过望,躬身俯首道:

“陛下圣明,陛下说的甚是,西洋诸国可来,我大明亦可往。现在只是派人去,等以后摸清了路线,我大明船只也可以去西洋经商。”

朱由校闻言点点头,他自然知道现在欧洲的情况,三十年战争刚刚开打,整个欧洲都乱成一锅糊粥了,德意志各邦国大约被消灭了百分之三十的人口,不可谓不惨烈,最后则是以占据西班牙、葡萄牙跟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失败而告终。

而大明以后如果下南洋,肯定要跟他们打交道。如果现在去,说不定以后也可以远程参与到这场战争来,狠狠薅一下哈布斯堡家族的羊毛。

“嗯,不过这事要让内阁确定,到时候就让礼部选派人去,也可以在民间招募。这些人要好好选,去西洋路途遥远,非大毅力者不可行。”

“微臣明白。”

徐光启当即俯首听命,表示赞成。他跟汤若望等人也经常交流,自然知道其中的凶险。光去一回就要花费大半年,海上的生活十分恶劣,吃喝都很不容易,真不是一般人能去的。

“如此就好,你身上的担子特别重,朕嘱咐你的事情属实很多。既负责通州火器工坊,铸造银币,还要试种番薯,现在又要伱参与编撰历法,派人前往西洋。

难免能者多劳嘛,大概说的就是你了。张昶,你把辽东跟江南进贡的野山参等贡品各拿一份,赐予徐爱卿。”

此事了了以后,朱由校看着徐光启不由的一阵感慨,觉得给他的任务实在太多了。

“陛下过誉,臣感愧疚。为朝廷尽忠,本就是臣的职责,臣反而担忧肩负之责任太轻,未尽己力,不惧责任繁重。”

朱由校听着徐光启的言辞,当即微微点头,问那个皇帝能不欣赏一颗尽忠职守、无怨无悔的臣心。

他想着就想继续称赞徐光启,只是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何宁的声音。

“陛下,内阁五位阁老求见。”

朱由校一听这话微微一愣,内阁五个阁臣都来了,看来是有大事要商量。闻言立刻摆手,让他们进来。

而一旁的徐光启跟魏忠贤闻言心中也咯噔一下,暗想可能要大事不好了,难道这沈灌说动了内阁其他人一起反对这件事吗?

但徐光启思来想去不可能,沈灌对西法很抵触他是知道的。但内阁其余四人都是东林的,难道沈灌把他们四个也给说服了不成?

想到这里徐光启也只能压住好奇又忐忑的心,躬身等待沈灌他们到来。

“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

朱由校看着内阁五人,心中也生出了跟徐光启一样的想法,不过他心中已打定主意,不管这五个人怎么说出花来,自己都会坚持让汤若望等人参与到历法编纂的过程中来。

“你们内阁五个人齐来可是很少见的,可是出了什么大事吗?”

刘一燝等人闻言相视一眼,随后刘一燝拱手道:

“陛下,现在辽东局面稳定,山东也平定了白莲逆党,徐鸿儒等人已经在押送京城的路上了,不日就会抵达京城。现在朝廷国泰民安,并没有什么大事,臣等前来只是有一个利国利民的大事想请求陛下。”

此言一出朱由校、徐光启等人心里顿时嘀咕,心想果然来了,看来他们这次来就是要劝说朱由校收回成命的。

朱由校闻言面无表情,望着刘一燝说道:

“什么利国利民的大事,说来让朕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