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一直困扰老朱的问题(1 / 2)

李忠的办事效率很高,没多久方进就赶到了东宫。

今日朝堂所发生的事情,让方进有些所料未及。

穿越到大明也有一段时间了,他也发现了史书记载有偏差。

海贸有巨大的利润,至少在大明朝堂上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不是什么秘密。

之前是因为北元势力尚存,威胁尚未被完全消除,加上倭寇时而会拉侵袭,导致朝廷一直将海贸政策搁置一旁。

如今,大明境内的北元势力几乎被一扫而尽,洪武皇帝也自然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对外海贸上。7эzw八.com

在方进的潜意识里,老朱多半会出台海禁政策,禁制私人贸易,也禁制渔民下海捕鱼。

今天的“海贸新政”让他始料未及。

朱标看出了方进的疑惑,故意打趣道:“方进,海洋上有巨大财富,你也可以去竞争那十个海贸名额,但事先说明,不会因为你是孤近臣的原因,就给你特殊优待。”

方进闻言后苦笑道:“殿下,臣还真没什么兴趣去竞争这个海贸名额,让给他人好了!”

我去立点军功,封个爵位不香嘛?又何必和那些文官厮混在一起。

朱标也看出了方进的想法,笑道:“老方,看来你对自己立军功封爵很有信心嘛!”

“殿下,这海贸是官私共营,陛下的胸襟臣佩服!”

小子来套我话?

朱标嘿嘿一笑:“父皇本来想收回海贸进行国营的,是母后和孤一起劝了父皇。”

竟然有这件事?

这是否意味着历史上朱元璋的禁海政策,是因为马皇后没劝住,而朱标又是站在朱元璋一边?

如此说来,只要马皇后和朱标联手,哪怕是老朱禅让,也不是没有可能……

“皇后娘娘真的是高瞻远瞩!”

“你少给孤拍马屁!”朱标一脸严肃。

方进嘿嘿一笑,回道:“殿下,在臣的监督下,烽火营已经研制出了燧发枪,第一批一共十支,正准备让军营的兄弟们上手熟悉!”

朱标默算了日期,为制造这燧发枪前前后后花了差不多3個月的时间,这还是有方进在一旁指导。

“此火器是否真能克制北元的骑兵?”朱标深吸一口气,故意露出期待之色。

方进皱着眉头,沉吟了一会儿回道:“殿下,臣觉得终究还是需要实战来验证!”

在方进所处的时代,燧发枪早已经被淘汰。

说燧发枪可以一定程度上克制骑兵也是来源于书本上的记载,并没有亲眼所见。

如果和以前的火铳相比,燧发枪对于骑兵的威胁肯定更大。

但和马克沁相比,燧发枪的威胁肯定是远远不如了。

这个答案倒是没出乎朱标的意料,他的脸上没有露出任何异样:“火铳存在的炸膛问题,燧发枪想必也存在吧?”

方进点点头:“如今的炼钢技术还是很难克服这一点,火药燃烧后产生的爆炸力会不断冲击枪管,时间久了迟早会炸。”

“臣估计,目前一把燧发枪的寿命大概在十发子弹,过了十发后就应该报废了。”

炸膛的后果对于士兵而言几乎是非死即伤,相当可怕,而培养一个火枪兵也非常不容易。

所以通常而言,军营要为每一个火枪兵手里至少准备两把火枪,标准是三把。

热兵器时代的军费开支是远高于冷兵器的。

“此事不急,你接着改良。有需要银子的地方和孤讲。”朱标很是大方地说道,“希望到明年,燧发枪的寿命可以提升到30发子弹。”

“臣尽力而为。”方进拱手而道。

……

古人是迷信的,哪怕皇帝也不会例外。

在刘伯温入主大本堂,成为皇子老师没几天后,老朱便迫不及待地让刘伯温再一次推算大明的国运。

后世曾一直有传闻朱元璋找过刘伯温测算大明国运,后者给出了两个答案,一个是“万子万孙”,一个是六百半。

野史记载,朱元璋听到了这两个答案都非常开心。

一个万子万孙意味着大明帝位可以传至万代;另一个六百半意味着大明将有650年的国祚,几乎是两汉加两宋的时间。

然而仔细一想,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纯粹是敷衍应付,逗皇帝开心的。

以朱元璋之精明,如果刘伯温真这么说了,不仅不会开心,而且还会觉得对方是在糊弄自己,多半会将其直接关到大狱里住几天。

在大明刚开国时,朱元璋的确找过刘伯温推算大明国祚,那一次朱标也在场。

他算是近水楼台,亲自考证了一把野史的真伪。

老朱第一次询问刘伯温关于大明国运的事情时,后者的确也回答了,但远未后世传得那么高深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