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宇宙的尘埃(2 / 2)

赵骏满怀着激情和感慨将这段话说完。

&;=&;&;&;他不是天文学专业的学生,但对于宇宙的浩瀚以及伟大,还是充满了深深的敬畏。

因为人只有知道自己有多渺小,才会明白天地到底有多壮阔。

而在这广阔天地间,小小的人类却依旧在奋发努力地向着宇宙坚定不移地探索,就会令人觉得天地之大,人类在凭借着自己在改变这个世界。

愚公移山的精神,大抵就是如此。

赵骏说宇宙,并不是简单地给孩子们科普宇宙的广阔,地球的渺小。

而是想借人类在努力想冲出地球,探索广阔的宇宙精神,来比喻山村里的孩子们,应该同样努力学习知识,探索大山外面的世界。

科学家们在地球同样是宇宙里的尘埃,可跟孩子们的世界比起来,他们至少有梦想和探索精神。

孩子们生活在贫困山区里,一眼看到的是贫瘠的土地以及没有未来的人生。

这样的生活本来就是一条不归路。

所以赵骏希望孩子们有梦想,有自己的认识目标。

哪怕伱只是考上一个普通一本,二本,去城市里找一个好工作,也要比待在没有未来的贫困山区更好。

这就是赵骏想表达的意思。

也是为什么国家在努力大力发展教育,积极改变落后山村教育现状的原因。

像那位令人尊敬的张贵梅老师,就是典型的代表。

赵骏不奢求自己一个只在尼尼村待两年的普通支教老师能做到张校长那么伟大,但哪怕只改变一个村子小学的学生们,不让他们从小辍学,早早嫁人,或者外出务工,那就已经很好。

这将会改变许多人的人生。

只是一席话语结束,赵骏以为会是全场掌声,结果是鸦雀无声,令他有些怀疑人生。

难道是自己讲得太深奥了,大家听不懂?

没道理啊。

不就是用人类突破太阳系探索宇宙,来比喻山区的孩子们应该向往更广阔天地吗?

应该能明白才对啊。

一时间赵骏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只不过他不知道的是,自己一番话基本就是对牛弹琴。

孩子们懵懵懂懂,老妈子们一个个不知道先生在说什么,只有赵祯吕夷简他们互相对视,表情有些错愕。

归根到底,这不是在一千多年后的贫困山区,而是在一千年前的大宋皇宫里。

如果是山村孩子和家长,听到这番话可能会共情,通过想象外面广阔的世界,从而激励孩子们认真读书,希望他们能够出去看一看。

可这群孩子一个个都是达官贵人子弟,按照宋朝的说法那将来一个个都是某某衙内,俗称官二代官三代,怎么可能与赵骏那番冲出贫困山区,走向外面广阔世界的话语共情嘛?

唯有赵祯和吕夷简他们几个站在大宋帝国权力最上层的人感觉到震惊,他们震惊的不是赵骏一番鸡汤,而是第一次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渺小以及宇宙外的广阔。

原来他们自以为的天朝上邦,在整个世界都只是很小的一片土地。

而这个世界在太阳系,又只是一粒尘埃。

太阳系在银河系里也很小。

银河系在整个宇宙当中,依旧小得几乎看不见。

相比于之下,时间和空间在他们眼中就变得无法想象。

纵使大宋再幅员辽阔,可跟整个宇宙比起来,连尘埃都不算。

这样的天地,人类的渺小,给予赵祯他们这种自以为大宋就是整个世界中心的人深深的震撼。

原来跟广阔天地比起来,他们,什么都不是。

推荐小说:舍弟诸葛亮。

这是一个关于“万世师表诸葛氏”的故事。

建安元年的徐州,吕布偷下邳、袁术袭淮阴。穿越者诸葛瑾被袁军意外围困于淮阴城中,不得不出手帮助绝境中的刘备反杀敌人。

既然那些篡汉之贼得罪了咱,那就别怪咱提前十年把二弟诸葛亮拉出来、把他们一个个收拾了。

一份升级版的《隆中对》,一个才智更超史实的诸葛亮,又会塑造出一个什么样的新世界?

众所周知,写手智商决定人物智商上限。因为罗贯中的智商不如诸葛亮,未能完美演绎诸葛氏的智谋,反而落下“多智近乎妖”的遗憾。

我虽然也不如诸葛亮,但让我们来尝试填补这个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