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已经在想自己的庙号了(2 / 2)

真是让人难办啊。

或许以后可以找大孙商量一下,给自己整一个厉害点的庙号,比如神文圣武天下第一祖皇帝之类。

赵祯心情略微有些激动地想着。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随着王守忠一声高昂的呐喊,朝会终于开始。

如今每日朝会早就不再是奏事,而是上奏各个部门的内部事宜,向皇帝汇报成绩。

正当赵骏打算按照往常一样,向皇帝上报昨日政制院处理的哪些政务之时,赵祯却先一步笑着说道:“诸卿,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啊。”

“西北战事顺畅,我大军已经攻占了西夏的大片领土。赵元昊自不量力,蕞尔小邦,亦敢挑衅我大宋之威。”

赵祯情绪略显激动道:“此乃取死之道,朕当勉励边关诸将,让他们再创奇功。”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赵祯放什么屁赵骏一闻就知道,知道他是高兴于大宋终于开疆拓土,于是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大宋立国之后,还未有如此开疆土之功勋,陛下功绩犹在太祖之下也。”

“陛下天威临四海,四方蛮夷皆心悦诚服,这是大宋之福,陛下之功德也。”

“自陛下继承大统之后,如今我大宋蒸蒸日上,海内安平,本就仰赖于陛下。今有此大德,太祖太宗庇佑,亦是陛下韬光养晦,方有此汉武之功。”

“西夏偏远蛮荒之地,我大宋能容许其建国称王已经是格外开恩,前些年却忽而称帝,擅攻我大宋,今讨之,亦是吊民伐罪也。”

众人纷纷称赞,不是大宋臣子没节操喜欢拍皇帝马屁,而是开疆拓土的功绩对于大宋来说确实不一般。

大宋开国到现在已经经历四代皇帝,可不管是赵匡胤还是赵光义,都没有收复整个汉人天下,像燕云、陇西、西域等很多地方都未回归,远远没有像唐朝那样的版图。

所以宋代对于收复失土是很有执着的,宋哲宗冒着进攻盟友的名声收取青塘,还屡次进攻西夏。宋徽宗扬言谁收复燕云就封异姓王,都证明了这一点。

而且宋哲宗仅仅只是把青塘收回来,并且在军事上取得不小成绩,就可以算是宋朝少见的有为之主,评价非常高。赵祯这边却不仅是收复青塘,还顺便搂走了西夏大片土地,功绩可比宋哲宗大得多。

一时间满朝皆是喝彩,让赵祯春风拂面,犹如吃了蜜糖一样笑得合不拢嘴,心里美滋滋。

“趁着陛下高兴,我觉得今天诸位也不用汇报了,每天就这样枯燥无味地上报各部工作,想来陛下烦了,大家也烦了。少一些形式主义,多一些实用主义才是真。”

赵骏趁机站出来说道,他也烦每天这么汇报,但有的时候各部与政制院,政制院和皇帝之间都需要沟通,所以也确实没什么办法。

不过今天既然大家都挺高兴,那就干脆取消汇报节目算了,反正工作日常也会上报到政制院,下午也会在常例会议上跟赵祯说,实在没必要一天都重复。

“嗯,那就取消了吧。”

赵祯点点头。

赵骏就又说道:“那今天早朝就是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我以为,应该要对西夏和辽国进行全面制裁了。”

“全面制裁?”

赵祯想起了他在电影、小说里看到的东西,便连忙问道:“是朕想的那个吗?”

“是的。”

赵骏笑了笑道:“从今日起,对西夏和辽国多方面封锁围剿,臣要让他们在接下来的数年内,盛极而衰,濒临崩溃。”

赵祯呼吸急促起来,急忙说道:“准奏!”

这一番话让下面诸多臣子一头雾水。

啥玩意儿?

全面制裁?

怎么个制裁法?

“那臣就拟个章程出来。”

赵骏点点头。

“额”

兵部尚书富弼有些迟疑问道:“下官不解,知院能否告诉我等,何为全面制裁?”

“现在为了保密,具体内容还不能让大家知道,不过大家以后很快就会明白的。”

赵骏笑了笑道。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全面经济封锁。

辽国和西夏在开战前是有过一段短暂的国力辉煌的。

像西夏不仅承接了大宋的贸易,同时还当了西域与大宋之间的中转桥梁,因此转得盆满钵满。

辽国那边则接收了大宋与日本之间的贸易,辽国的特产不仅被宋国商人卖到大宋,同时还远售到了高丽、日本等国家。

而这四个国家又作为原材料生产地将大量矿产、树木、牲畜等资源卖给大宋,自然也是从大宋这里拿到了很多钱。

这些钱被西夏和辽国用来大量购置铁、硫磺等物品,生产武器装备,火药火炮等物品,从而进入军备竞赛中。

但其民间还存有大量的宋铜钱。

一旦大宋封锁贸易,拒绝与二国互市,那么顷刻间两国的宋铜钱就变成了废铜,它的价值将一文不值。

并且国内也会因为缺少大宋的基本生活物资输送而陷入极大的困境。

说一夜之间让辽国和西夏经济崩溃,民生困顿或许有些夸张,但一两年内,让他们国力一落千丈还是能做到。

到时候大宋也差不多可以全面出兵,直取西夏和辽国,收取两国国土,让赵祯再高兴高兴了。

“好了,那今天就谈谈第二件大事,政制院该选的事情。”

赵骏话音刚落,后方那群深红袍子大臣的呼吸,全都开始急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