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这就败了(2 / 2)

而后面推着盾车,那些个好不容易成了旗人,在原本的历史上,要跟着满洲主子,一荣俱荣的两千包衣,也被打得死伤惨重,转眼的功夫,就倒上了三百余人,再算上之前被炮弹打死的,伤亡都有三分之一了。

而还不等这些个清军从对面明军恐怖的弹雨下缓过劲了。

完成一轮齐射后,明军并没有停下脚步,相反,仍在继续前进,而前进的过程当中,第一排火铳手,则迅速的走到队列最后,第二排火枪手成了第一排,虽然这其中,因为战场上的混乱及士兵的紧张,出现了些许的意外。

但第二轮齐射,仍然成功的打出来了。

接着,就是第三轮。

第四轮。

当双方的距离拉近到二十余步时,明军已经打出来了整整五轮齐射。

在这五轮齐射里,指挥两千汉军的祖可法,直接被铅弹打成了筛子,而两千包衣,也都被直接打的没剩下多少人,而那些个紧跟在汉军后面的四千蒙古人,也都被这场面给吓傻了——明军不间断的火力,虽然密度不高(火绳枪缺点,不能排的太密集,火力密度赶不上燧发枪),但威慑力却不比排队枪毙差。

因为他们本质上,也是在枪毙敌人!

战场的五千蒙古人,眼瞅着前面都已经被明军的火铳毙掉了两千人了。

这些个早就念惯了佛经,勇气也不足的蒙古人,哪还有继续打下去的心思?

一股脑的就往后面退。

他们这一退,就被最后面督战的三千真满洲鞑子给挡住了——这些真满洲鞑子呆在最后面,还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明军的五轮火绳枪齐射,行进射击,实际上也就是短短几十秒内发生的事情。

所以,这些位于战场最后面的真满洲鞑子,还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

只当是这些个没见过世面的蒙古傻帽,被明军那些乱打一气的炸膛铳给吓住了,所以,是严格的执行起来了军法,当场就砍了好几十颗脚底抹油的比较快的蒙古人的脑袋。

而这些个正在恪守职责的真满洲鞑子,他们此时所做的并没有错,但正因为他们正确的决定。

只听见,在被他们拦住的蒙古人后面,再度的响起了一阵又一阵密集的火绳枪齐射声,六千铳手打完了齐射后,并没有继续装填子弹,因为随着敌军溃逃,后方进攻的鼓声已经响起,第一镇的火铳手迅速的让开道路,而后面,那些个平端着四五米长的长枪,组成枪林的六千士兵,则横冲直撞的朝清军撞了过去。

当他们冲过去的时候,那些个倭兵火铳手也不含糊,直接的拔出了腰间武士刀,就高呼着板载冲了过去。

“这,这就败了?”

巴哈纳目睹着面前的场景,只感觉不可思议。

真正合格的火药武器,杀伤效率是相当的惊人的,历史上,排除枪毙时代,当两军交锋,到完成齐射,分出胜负,其中所花费的时间,顶多就是一两分钟的事情罢了。

这与冷兵器时代,冗长的,动辄一两个时辰的全甲厮杀,是截然不同的。

眼下,巴哈纳就被眼前的溃败场面给吓住了。

两千汉军包衣啊,而且训练的也都不错(包衣也要上阵,所以训练水平还是有的,比崇祯那会明军里面的普通士兵强的多了)。

不过,巴哈纳还是已经反应了过来。

大败已经发生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保全手中兵马,可当他匆匆下达的命令传出去,命令那三千满洲兵赶紧的跑路时。

明军已经平端着长枪,冲杀了过来。

枪林最前面,是素来悍勇的倭兵,枪里戳在那些敌人的身体里面,密集的枪林下,任你武艺再好,也休想占着便宜。

眼下,这六千端着长枪直接冲锋的枪兵们,直接就冲垮了那三千多蒙古人(被火枪打死了千余),然后,与清军展开了交锋。

明军现在不缺甲胄,就连四镇的倭兵,也都配了从澳门采办过来的西洋胸甲,头上也戴上了明代的飞碟头盔,在明军里面这玩意叫大帽,用来遮挡抛射过来的羽箭,十分合适。

可眼瞅着敌人的枪林已经击穿了那些个溃散的蒙古人,后面虽然对突如其来的败仗有些懵逼的清军,仍然下意识的进行了反击,他们的反击也很干脆,是取下了背上的清弓。

清弓是一种威力十分巨大的弓箭,其射出去的箭矢,重量大,都快赶的上标枪了,所以,清弓亦有,标枪投射器的美称,而这种箭矢自重大,威力大的弓箭,也难以击穿盔甲。

在与明军多年的交战过程当中,清军总结出来了一种,使用清弓的最佳办法——往敌人脸上射!

当平端着长枪的明军,余势未减的明军,眼瞅着要冲向对面的清军时,空气中一阵的弓箭破空声传出,满洲鞑子发挥出来了他们精湛的射箭技能,瞬间的功夫,明军这边便有数百人中箭,绝大多数中箭者,都是脸上中了一箭。

当场被一箭射死!

当然,这种反击是阻挡不了大势的,随着后方推着三磅炮过来,还有铳兵赶来,这三千真满洲鞑子,最终只能够撤退,匆匆的奔着北面,仓皇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