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殖民与融资(2 / 2)

一年也得二三十万两银子。

而采办三万条燧发枪,配上刺刀,还有备用的刺刀,以及易损配件,再备上火炮,这又是几十万两砸进去了。

而这,还只是个开头,训练用的火药,炮弹,这又是花钱如流水。

军队里面也不能光有人,还得有大牲口,尤其是大炮,三磅炮就至少要四到六匹挽马来拖拽。..

而有了牲口,还得雇马夫。

军队里面,还得招募匠人,随军修补武器,修马车,给马儿钉铁掌。

这些杂七杂八的花销,朱由检估算了一下,这养活三万大军,平均一年就得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而如果要将这支军队办成,要一口气,先砸下去一百万两才能做到!

这哪是朱慈炯,朱慈炤能养的起的?

把他们俩王爷给卖了,也养不起这么多兵啊。

这俩王爷一年的俸禄才多少了?

加一块,凑个几十年,一半也凑不齐啊!

而朱由检的话,听到了朱慈烺的耳中,朱慈烺也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他们俩确实没钱养……”

三万人马,确实不是朱慈烺这俩穷逼弟弟能养的起的。

“那你是打算,给他们添点银子?”

闻言,崇祯看着朱慈烺问。

“你是打算添两百万两呢,还是三百万两?”

“瞧您说的,父皇,儿臣怎么可能添这么多?您以为儿子的钱,是大风刮过来的啊?”

“儿子顶多给他们提供五十万两……”

“可五十万两哪够?这养兵多花银子,你又不是不知道!”

闻言,朱由检拍着桌子质问。

养兵确实挺花银子的。

大明朝现在维持的三十万御前亲军,每年光是不打仗,就能报销朱慈烺一千五六百万两银子,如果算是御海军的话,一年花销能高达两千。

占了大明朝财政支出的近四分之一。(相当惊人了啊)

如果打起仗,那这台战争机器一旦运转过来,那花销就更海了去了。

不过,这笔支出当然也不是大明朝自己花的。

首先,御前亲军三十万人马,其中有三个军的账,是走朝鲜王廷——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从李定国当朝鲜的太上王时,这笔开支就开始走朝鲜王廷的账目了。

这一项,能让朱慈烺省三百万两。

其次,大明朝在南洋诸国的驻军,也是收费的,收费也远高于他们的支出,这上面也能够有些盈余,所以,实际上大明朝的军费总支出,大概也就是一千三百万两。

再加上统军都督府自身也是有一定盈利能力的——大明朝的统军都督府是可以自己赚钱的。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

统军都督府每年光是缉私一项,就能有几十万两的收入。

而且,统军都督府的军马司,也具备盈利能力,马场里面的草料,还有被淘汰下来的母马,以及挑剩下的劣马,都是可以外往卖的,这也是一项收。

再加上,统军都督府还有一些地皮可以出租收租——朱慈烺入主南京的时候,统军都督府可是在南京城,圈了好些地盘,这些地盘是统军都督府这个衙门的,有孝陵卫马场,还有好几条街的地面,铺面。

大片的营房,训练场。

而统军都督府实际上也用不了这么多地盘,也就可以租给民间商人了。

这每年的租金,亦是一笔进项。

再加上御海军的船只,平时也不只负责训练,缉私,运输,他们还有民营工作,就是搞搞船运。

这些杂七杂八的收入,使得统军都督府一年自身就能盈利百余万两。

军队经商这种事,在朱慈烺这管的是不太严格的——十七世纪嘛,凑和过就成了,朱慈烺还能把他们管成人民军队?

缩合种种,朱慈烺统治下的大明王朝的军费支出,实际上也就是一千两百多万两银子。

而这笔银子,大明朝廷支出,自然是不成问题,毕竟大明朝有一京一十三省的地盘(北京不算京了,改名叫北平喽)。

可如果让两个,没有封地,也没有经商能力的藩王,拿出这么一大笔银子,哪怕只是拿出这笔数字的十分之一。

也是够为难他们的了!

而朱慈烺明显也知道这个道理,见朱由检拍起了桌子,他顿时笑呵呵的解释道。

“父皇,您先听儿臣把话说完啊!”

“这五十万两,当然是不够的了,但是,这件事,咱们给他们点本钱就行了,剩下的银子嘛,让他们自个想办法去弄!”

“让他们自个想办法去弄?你这是什么意思?”

朱由检眉梢一扬,有些不解——朱慈炯朱慈炤这兄弟俩,可不像是能赚钱的主啊。

他们又不是郑芝龙,哪会赚钱?

何况,这赚的也不是小数目。

这可是几十上百万两的军费啊!

“父皇,咱们可以集资啊!”

朱慈烺笑吟吟的解释道。

“集资?”

崇祯有些不解——朱由检这个封建帝王,连封建治国的能耐都不够,怎么可能会懂金融?

实际上,这种事朱慈烺也不太懂——他穿越过来的时候,也没来得及学习这玩意啊。

而到了明末,他玩的那一套,无非也就是有点现代特色的封建主义罢了。

金融这玩意,朱慈烺既不懂,也没在大明玩过。

朱慈烺打仗的军费,完全就是重新构建大明的赋税体系,从每亩农田里面,收那些个折银赋税,外加抄家,接受忠臣们捐款得来的。

没有一文钱是靠金融手段融资来的——当时的南京朝廷风雨飘摇,也不像是能融资到银子的样子啊。

更何况朱慈烺整合完赋税后,又丢掉了一些包袱,银子实际上也够,也自然不需要玩什么金融手段融资了。

不过现在,朱慈烺却打算玩一玩金融了!

一则是大明朝现在有玩金融的能力了,二则是,给大明朝打天下,跟开拓殖民地可不是一回事。

开拓殖民地可是件相当花钱的事情啊。

光是拿一个小小的安南,朱慈烺算了算,就得砸下去好几百万两银子。

而眼瞅着大明朝的摊子,越铺越大,朱慈烺发现,自己那一套已经有些玩不下去了。

因为,他所掌握的大明朝,收赋税的潜力是有限的,在没有点出来工业革命的金手指前,工商税收也是有限的。

在此等情况下,玩殖民还真得懂点金融手段。

要不然,光靠朱慈烺自个,拿着农业税收玩殖民,把地皮刮出血来,也休想把殖民的摊子铺多大——光收拾一个小小的安南,就得砸那么多银子了。

如果这样的地方再多点,大明朝的财政还不得破产喽?

而这,也让朱慈烺意识到了,搞殖民不能光自己掏钱——确实不能光让朝廷掏钱,朝廷的财力有限,光靠朝廷,根本搞不起来。

应该把民间的资本给拉进来。

让他们把殖民当成一门生意,主动的去投资。

而这,就需要点金融手段了——就是融资嘛。

这殖民安南,就是一个前景颇好的项目,大明朝的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就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这两位负责人,要去大明的金融市场上,拉投资。

拉到投资后,将来就能够去安南国打仗了,打完仗,投资者要么发财,要么破产。

而这,就是朱慈烺的设想,如果这一套能搞成的话,并且,能够让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赚到油水的话。

那么,未来大明朝殖民就不缺银子用喽!

只有这样,大明朝殖民世界的宏伟事业,才可以顺利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