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领兵哪路(1 / 2)

沙贾汗在让自己亲爱的三儿子,奥朗则布去接待来自中国的使团的时候!

南京城!

在八月初。

大明朝的南京城内,收到了一份捷报!

这份捷报,乃是西北剿寇总督,简称西北剿总的大明朝辽国公周遇吉发来的。

皇城之内。

文武百官齐聚殿内,是弹冠相庆。

有些个老臣,甚至抹起了眼泪。

原因很简单。

在这份捷报上。

周遇吉郑重地向朱慈烺禀报了一件事。

嘉峪关已经被攻克,流寇已经仓皇西去。

在隆武二年的秋天。

大明朝原先的版图,也就是两京一十三省的地盘。

自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叛乱后,时隔三十三年之久。

又重归于一统了!

两京一十三省的地盘,一块也没有少掉。

这标志着,大明朝长达三十余年的内忧与外患,终于终结掉了!

标志着乱世的彻底的结束!

这如何能不让人欢欣鼓舞?

这不是,朝堂的百官,一个个激动至极的正朝朱慈烺道贺。

少不得,要写一份词藻华丽的贺表,给朱慈烺呈上。

而难得召开朝会,宣布此事的朱慈烺,也显得格外喜悦。

虽然云南,还没有被交接,但是,李来亨臣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所以,作为成功的终结掉乱世的大明中兴有为之君。

朱慈烺也是相当的高兴。

是朝群臣道。

“此普天同庆的好消息,自当是要诏告天下,让天下人共喜!”

“另外,朕还要大赦天下!”

“传朕旨意,凡我朝在北伐之役俘虏之汉奸,绿旗兵丁,及犯有通虏情事之汉奸,一律减其刑罚两年!”

好吧,朱慈烺一高兴,就直接的减了这些汉奸们两年的刑罚。M..

如果算上他们之前服过的苦役的话。

那么,他们大概用不了多久,就能够恢复自由身了!

而朱慈烺赦免他们的话一出口,殿内的群臣们,也开始了恭维。

“陛下仁德啊!”

“这些汉奸,大概都犯了死罪,可陛下饶了他们,真的是如天之恩,他们若不感激圣上仁德,那可就是丧了天良了……”

当然,赦免这些家伙的目的,除了高兴之外,例行赦免外。

朱慈烺还有另外一个目的——为即将开始的横扫漠北之战做准备。

嗯,连当初那些个汉奸都赦免了。

大明朝北征金国的大军,俘虏的兵丁,还不得被赦免?

充其量,也就是服个一二年的苦役罢了。

无疑是能够极大的动摇一下,那些个金国境内,非满洲系的士兵的。

而在大明朝重归于太平地。

彻底地终结乱世的同时。

位于西域。

哈密!

沿着这几年来,大唐帝国西迁的道路,途经一个又一个沿途的补给点,还有用尽各种手段,开挖出来的水井补给后。

西唐帝国最后一支西迁队伍,行进到了哈密。

这支绵延的队伍,有三万多人。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青年男女。

还有少量漫不经心的西唐天兵。

在刚刚出嘉峪关的时候,这些大唐府兵们,还很上心的看着四周的百姓,可当出嘉峪关到了敦煌后,他们就不太在意了。

因为到了敦煌之后,再往后走,一旦掉队的,或者是逃跑的话,几乎是无生还可能了。

所以,在生存的压力下。

三万余人不得不迈着沉重的脚步,踏过了黄沙戈壁,到达了进入西域的第一站——哈密!

这些到西域当大爷的这些青年男女,却都面露沉重之色,灰头土脸的。

西唐帝国的西迁,并不是自愿的——不是谁都愿意到西域混饭吃的。

对于异域他乡,甭说是这些普通百姓了,就是李过手底下的大唐天兵,实际上也都是颇有怨言。

只不过,军队有军法管着,所以,才不得不西走。

而普通百姓,也长着腿,也有自己的主张,所以,大唐帝国的西迁,实际上是半强制性的。

而且,这个强制的方式,也很特殊,不是全家一块强制——这也不可能啊,因为走到西域这段路,可不是一般的难走。

哪怕是正值壮年者,因饥渴倒毙在沿途的,亦不在少数,何况是老弱?

所以,西唐的西迁人员,悉数都是青壮男女。

其中又以男性居多。

这些人,被手持着刀枪的大唐天兵,强行地从家中拘走,踏了茫茫的西去之路。

当到达了哈密这个落脚点的时候。

回首身后,故乡已经望不见了。

他们迷茫地看着眼前。

这时候,只听见前头,传来了一阵吆喝声。

“皇爷来了,快,快跪下!”

一听到这,这些西来的百姓,哪敢有丝毫的怠慢,纷纷地跪了下来。

而负责主持最后撤离的淮国公刘希尧,则是策马上前,朝李过参拜道。

“皇爷……”

“撤完了没有?”

李过看着面前,同样灰头土脸的刘希尧,一脸沉重地问。

“撤完了,全撤了,额们没跟朱贼交锋,而是一路撤,朱贼一路追,都挺有默契的!”

刘希尧说。

原来,这场大唐撤离中州之战。

并不像周遇吉捷报上所写的那么惊心动魄,什么流寇死战不退,但大明天兵英武无敌,前仆后继,勇夺城池险关,终于击败了流寇,然后夺下了嘉峪关。

实际上,这些都是假滴,假滴,没有一个字是真的。

这场大明朝收复终结乱世的战争,简直就是个笑话。

从六月始,李过就做出最终决定,要在冬天之前撤出华夏。

而大明朝的西北剿总辽国公周遇吉,也察觉到了这些。

既然一个想退,一个想进。

那还打个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