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粮食问题(1 / 2)

两亿一千万人。

在十七世纪中期,这个数字已经是相当惊人的,彼时所谓的西方列强,人口才多少,西班牙帝国才五百多万,荷兰有多少?唯一一个人口比较多点的,大概也就是路易十四统治着的法兰西帝国了。

如此之多的人口,可以提供巨大的红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个巨大的问题——养活他们所需要的粮食,实在是太多了。

尤其是,在小冰河期的影响之下。

历史上,崇祯皇帝所统治着的大明王朝,就是因为养不活这两亿子民中的一部分——集中在北方省份,因天灾而产生的大量饥民们,然后,这些饿肚子们饥民们,很不客气地在闯王李自成的带领下,杀至北京,跑路不得的朱由检,也只好到煤山上去找他心爱的老歪脖子树。

而现在,朱慈烺所统治着的明王朝的人口,比朱由检那会,还多了一些。

实际上,可能会更多——因为盐商们都是贪的,他们交上来的盐税,多少还是会有些出入的。

这点出入,可能不大,但哪怕只是多出来几百万人口,一千万人口,如果不考虑好他们的吃饭问题,这几百万人口,也足够掀翻一个正处于盛世的封建王朝。

“我朝的百姓,吃饭应当不是问题吧?”

“这要看什么时候了!”

何腾蛟不敢隐瞒,他回答说道。

“若是丰年,再加上海上无甚风浪,那大概是不成问题,可这三年丰,一年歉,自古以来,从尧舜时,就是如此了,如今,我朝虽然风土尚且,但一遇天灾,还是要出问题,若是运粮的大鸟船,在海上遇了风浪,沉个几十条,或许南洋的稻谷没损失多少,但带来的影响却坏,难保会有粮商,趁机大做文章,哄抬粮价,届时,也会闹出来乱子……”

粮食问题实际上,不仅仅是种出来足够多的粮食就够的问题。

朝廷的政策,还有商人们对市场的操控,都会影响到底层小民的吃饭问题。

每逢灾年,为利益最大化,绝大多数粮商,都会哄抬粮价,不要以为,依靠政令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是不可能的。

痴心妄想而已。

在一九四二年,河南有一个叫李培基的家伙,在遇大灾时,以铁腕平抑粮价,所带来的后果,却是致命的——大粮商们眼见事先囤积居奇的粮食,竟然不敢卖不上高价,连原本收购价都卖不出,还卖个屁啊?攥到手里,哪怕一把火烧了,都比卖了强。

而外地粮商眼见无利可图,又怎么可能会转运粮食到灾区?

结果,这灾情便严重恶化了。

可以说,如若是历代政权说话那么管用的话,他们就不会亡了,朱慈烺可不认为,自己能管得住那些个商人——十七世纪是商业自由的年代。

何腾蛟也不认为朱慈烺会这么做——如果是以往的封建官僚,如果良心大大滴好的话,或许和可能会杀批粮商。

呃,这个概率并不高。

因为大粮商往往不仅仅是粮商,就像是那个姓李名培基的家伙,难不成会连几个粮商都杀不了?

他倒是想杀,可粮商绝不仅仅只是粮商那么简单。

都是有背景的啊。

“丰年,歉年是都有的,历代天子虽然自称天子,但是,朕这个天子,却也无逆转天时之手段,关键在于,丰年屯粮,以备灾年!”

“这个我朝做的是有些不够!”

何腾蛟不假思索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