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耶尼切里(2 / 2)

这是基础。

不说多了。

因为只有受过教育的成年人,或是少年,才有资格成为近代军官,把一个文盲培养成军官的成本可不是一般的高,同等条件下,反倒不如挑选一些聪明的幼童去养成。

呃,这就是奥斯曼帝国耶尼切里军团的路数了。

而莫卧儿帝国治下,貌似是没有足够多的受教育人口啊。

就是有,这些受教育人口,也不太堪用。

大明朝那边,朱慈烺办的军校,之所以有足够多生源,那是建立在,大明有大量,在科举仕途上,卷不过的读书人可用。

建立在,科举制度,本身就催生了大量读书人。

但科举本身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全国三年,才取一个状元,三百个进士。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秀才,对标起来,也不比在后世读博要容易多少。

但天下的读书人又多少多?

类似于范进这种,死活考不上科举的童生们,多如过江之鲫,在朱慈烺开出来一个,武途的出路后。

再有功名,富贵在前面当诱饵,自然不缺那些个穷苦学渣士子,或者是那些个,真的胸怀着报国之心的士子们去从国报国。

但这些,在莫卧儿帝国就不同了。

有资本读书的,根本就不需要上阵搏出路。

而想上阵搏出路的,大概也没有资格读书。

不过好在,大皇子希科还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他略思考了片刻后,就突然间提议道。

“父皇,儿臣有一计!”

“可以效仿奥斯曼帝国,成立耶尼切里军团!”

作为一个,绵延六百多的古典大帝国。

不论奥斯曼帝国的民生有多差劲,也不论奥斯曼帝国在治理国家时,有多么残暴,更甭提奥斯曼在衰落时,是怎么一副落魄光景。

光是他能够,绵延六百年,就足够证明其牛逼了——历史有绵延六百年的政权,有几个啊?

可见,奥斯曼帝国,还是有可取之处了。

至少,他不像是莫卧儿帝国。

才入主印度不过百年。

才绵延几代。

就特么的陷入到人才凋零,不可用的地步了。

历史上,入主中原的满清,同样也陷入到这个问题。

但为何,奥斯曼帝国没有陷入到这个困境?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其特殊的禁卫军制度。

耶尼切里军团。

奥斯曼帝国的禁卫军,虽然这个“绿罗马”的禁卫军,到最后也有些太过分了,但在现在,耶尼切里军团所组成的绿罗马禁卫军,却无疑是支柱奥斯曼帝国国之柱石,少了耶尼切里军团这个禁卫军,少了禁卫军系统里面,出身的童军官僚,将军,大臣。

奥斯曼帝国,估计早就完蛋了。

而作为伊斯兰世界的最强国家,奥斯曼帝国,也无疑是伊斯兰文明的支柱。

反正,希科沙贾汗他们,对奥斯曼帝国是蛮了解的——毕竟离的更近嘛。

“耶尼切里军团,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但只见到,沙贾汗骤然间眼睛一亮。

耶尼切里军团,是从异信仰的少年里面,或男童里面,挑选出来身体健壮,然后聪明的,购买入军中,从小便教授他们杀敌,打仗的本领,同时教授他们文化,如此,便可以培养出来优秀的战士,及军官。

这些人,在少年时便开始为帝国效命,战场上,往往作为精锐,或是一锤定音的关键性力量使用。

在满三十岁之前,他们不得离开军营,更不得结婚。

而同时,奴隶出身的他们,在帝国内也没有家族的羁绊,可以专心效忠于皇帝。

可以说,这个耶尼切里军团,确实是挺适合印度的。

只是,让沙贾汗无奈的是。

莫卧儿帝国,貌似不具备建立耶尼切里军团的土壤。

呃。

因为沙贾汗信仰的是真主。

而且,他还是一个虔诚到极点的信徒。

不只是他虔诚,他儿子奥朗则布也挺特么的虔诚的——甭说别的,绿绿们在信仰这方面,确实是蛮坚定的嘛。

而穆罕默德的古兰经里面,可以规定了。

天底下的穆斯林们,都是兄弟。

都是一家——虽然他们双方打生打死,什叶派,逊尼派,更是千年世仇。

但这,却依然改变不了这个教义。

都是兄弟了,你还能够掠夺兄弟们当奴隶?

为什么沙贾汗非要那些个投降自己的欧洲皈依真主后才肯重用?

就是因为,按照他们的规矩,只要入了教,便就是自己人了。

就是兄弟了。

而这个耶尼切里军团,说白了就是奴兵。

把兄弟们的儿子们,逮过来当奴隶。

那可太罪恶了啊。

这可不是基督教,不是什么盎撒匪帮什么的,会把信仰上帝的黑奴们拘在种植园里面当奴隶使唤,哪怕这些奴隶的待遇有些高。

虽然印度也有不信仰真主的异教徒们的儿子们,可以用来组建印度版本的耶尼切里军团。

但沙贾汗明摆着是不看好那些个黑乎乎的印度教阿三们——毕竟信印度教的阿三们,能被沙贾汗买过来组建禁卫军的男童,十有八九种姓不会高到哪去,种姓这么低,先天就不可能被训练成精兵啊,光是这些印度教少年自己都接受不了——人家这辈子就是过来赎罪的,你倒好,不让人家赎罪,把人家逮过来当兵,这也太坏了吧?

真想让阿三们来场反抗莫卧儿帝国统治的大起义吗?

想给隔壁的明帝国侵略者递刀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