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外乡客(2 / 2)

群臣们讨论着关于如何处理南洋那边的,诓骗良民为奴工的团伙,以及如何将这些团伙给揪出来,还有对南洋地区,官僚的整顿时。

另一边。

位于湖广临湘县境内的叶家坞。

时隔仅两个月,在临湘县叶家坞北面,临着的河堤边上,一片大宅,已然修建了起来。

周国富可是富贵还乡,为了摆阔,他当然要在老家起楼了。

这大概也是华夏富翁们的特点。

那就是,甭管回不回家住,总要在家乡,修建一处豪华的宅第,来显示自己的财力,与阔气的。

而周国富也不例外,这个豪华的庄园,有六进院落,特意地请了苏州的匠人设计建造,还有一条直达江边的青石板小路,路边栽种了花草树木。

江边,修建出来的小码头上,则停泊着一条规模颇大的画舫——相当于后世的豪华游艇。

总而言之,一切都在彰显着他周国富的阔气与财力。

同时呢,他也真的按照齐乡长所说的那个,在他们的南坞镇上,建了一所国富小学!

至于修路,捐银子,修桥,自然不必多说

这么一通折腾,花的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反正自周国富归家后,修宅花了一万多两,买画舫又花了几千两,再加上聘请仆人,采办家具,买几个日本国女仆,再置几个黑阉奴撑场面,维持自己的排场,以及修桥铺路,建国富小学,还有捐银子济灾。

他是一口气花出来了近十万两银子。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饶是他已经在南洋经营出来了不小的身家,但对他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不过,这些花销都是很值得的。

现在的周国富,已然成为了乡民中天一般的大人物。

同时呢,他也借着八月的灾年,趁机收购了近千亩的土地。

而且,经过考察,周国富发现,在临湘县,哦不,在整个湖广当地主,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买卖——因为这里的自耕农多,而自耕农抗风险能力差。

虽然现在自耕农的田地已经不多了,而且还发展出来了不少,拥有上百亩,或几百亩的小地主,但跟他周国富却是没法比。

他的财力,兼并起来土地,可要快得多了。

因此,对于开办工厂不太在行的周国富,是打算在临湘县,及附近几个县,屯些粮食,资金,打算趁机收购些田产。

除了这些外,周国富在大明朝呆的这几个月,也没忘记要复仇——当然要复仇了。

周国富的人生格言,向来就是,有恩可以不报,但有仇,必须要报!

而他报仇的手段,也很简单——相比于那些个处于原始积累状态的小田主,小地主们而言,周国富的能力要厉害的多了。

他能够更快地,让那些个类似于叶守家这种自耕农破产。

因为普通的小地主,还有那些个刚刚从自耕农,变成地主的地主们,眼界还是太浅,手段也匮乏得很,也就是有些小聪明,眼光,知道趁着灾年,田价低的时候,购买一些土地。

但周国富的手段,就多得很了。

这不是,在他的安排下,隆武六年底,结束了荒年的叶家坞,迎来了几个衣着打扮光鲜,似是从外地来的大人物。

他们一过来,便奔着田边去了,然后煞有介事地检查起来了田土的成色,然后是频频颔首,乡民们冬天也闲来无事,就凑上去看热闹,然后这几个衣着光鲜,坐着马车来的外乡客,便提议道。

“这些田地,都是谁的?我们想佃了这些地!”

“几位说笑了,都是庄户人家,自家的田地,也都不够种,岂会把地佃给旁人?再说了,这年月,谁还肯把土地佃给旁人去种啊?”

凑过来看热闹的正好有叶守家,他听了后,不由地拢了拢自己破袄的袖子,然后笑道。

这年头确实难佃到土地,因为地主们不舍得把土地佃给旁人,而普通的自耕农呢,自己的土地尚且还种不过来呢,又如何肯将田土,佃给旁人去种呢?

不过,听着叶守家的回答,一旁的几个外乡人,却是道。

“佃给我们,我们给出的银子,保准比你们一亩地,一年的收成要多,还省了你们种地的力气,也不用再担心遇到什么天灾了,这不比你们自己个辛苦下力气种田,要来的实惠?”

“还有这等好事,你莫不是在诓我们吧?”

一旁的众村民大惊,不可思议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