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0章新的联盟(2 / 2)

而反观宋维勋,宋知府。

光是他这个知府,麾下的编户,就有两万多户。

一户可以出一个民兵。

那就是两万大军了。

所以,真要是打起来。

魏清还真不是他这个知府的厉害。

这个国,顶多就是跟过年城

“你们光人来了吗?没有带马?”

此刻,扫视着魏清的身后,宋维勋诧异的问道。

“带了,带马了。”

魏清赶紧点头。

他们到美洲是游牧的,怎么可能不带马,不带牲畜啊?

要是这样的话,怎么游牧啊?

只听魏清道。

“这些马都是养在船舱底下的,可不好带啊。”

“而且数量不多,只带过来了一千多匹。”

“已经算不少了。”

听罢,宋维勋感慨道。

美洲这边,运人还倒容易一些,但马就缺的多了。

这倒也正常。

从大明朝到美洲,如此遥远的距离。

想要把一匹马给运过来,这成本可比运一个人,要高的多了——马的占地空间,还有吃喝的草料,豆饼,喝的淡水。

都是人的数倍啊。

所以,在美洲这边,马是挺稀罕的。

这边想要解决马的问题。

靠大明朝那边一直运输,是肯定不行的,也满足不了需求。

只有靠自己建立马场,培育马群。

而一旁的多铎,也是这么一个打算,他说道。

“就这一千多匹马,里面却有一千匹母马。”

“等到了定居点后,我亲自给这些母马,配上了种。”

“有个三五年时间。”

“东牧国就不缺马了。”

“这倒是。”

宋维勋点了点头,又道。

“要是你们东牧国的马养好了,不只可以自己用,还可以赶过来卖。”

“这美洲富庶,不比内地,手上有银子的多了去了。”

“这个马缺口还是很大的。”

“是吗?”

魏清心念一动,他点了点头。

又询问道。

“补给物资您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你们就五千人而已,这还不好凑?”

后者点了点头,听罢,魏清一咬牙道。

“那我们在过年城,休整半个月,半个月后,就开始向西,按照皇上绘制的地图,去寻找那个大湖,然后在那里建国……”

“这一路上可不易的很,多休整几日吧?”

宋维勋看着,急不可耐要出发的魏清,皱眉道。

“不行,耽搁不得。”

魏清却郑重的摇了摇头。

“我都这么一大把年龄了,要是再耽搁下去,这一辈子就算彻底完了。”

好嘛,原来多铎也知道自己老了。

他想趁着,自己还没老到,干不动之前,尽快的把自己的国家,给建立起来。

这玩意对付西班牙人,对付美利坚王国,那肯定是不行的,是累赘,但对付印第安人,那么盔甲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

因此,朱慈烺特意的吩咐,给魏清他手底下的蒙古人,一人一身盔甲。

大明朝实际上是不缺盔甲的。

武库里面屯的盔甲,多了去了。

可由于大明朝现如今,又不兴披甲了——大明朝的敌人都是用火枪的,用盔甲也防不了火枪啊。

而且还影响机动性。

所以,这些盔甲就只能够闲置起来。

只有每逢朝廷办大典的时候。

才会将这些,上过油,保养在仓库里面的盔甲,给拿出来,让士兵们披挂整齐,好撑场面。

不过,这些大明官兵装备的铁甲,并不能够给魏清。

因为这是正儿八经的现役装备。

而且这玩意也挺贵的。

于是乎,给魏清的就是从当初的清虏手上,缴获到的棉甲了。

这玩意,朱慈烺是缴获到了许多许多啊。

这倒也正常,那么多鞑子呢。

缴获的满清棉甲,那自然就多的很了。

而且,朱慈烺也是知道的,美洲那疙瘩很冷。

尤其是到了冬天,就更冷了。

如果是普通的铁甲的话。

到了冬天,那就真的是,将军铁衣冷难着了。

棉甲无疑,比铁甲,更适合装备东牧国的这个蒙古万户。

于是乎。

这些个当初,从大清国手上,缴获到的棉甲,连带着那避雷针头盔,便又一次物归原主。

回到了多铎手上。

眼下,看着这些棉甲在身,头上顶着避雷针,手上还拿着满洲弓。

对付印第安,弓箭也非常有用。

毕竟射速要比这时代的火枪快。

而蒙古人原本用的蒙古弓,这些垃圾货,肯定是不中用。

大明朝又不知道多少年,没大规模的造过弓了。

所以,便从仓库里面,把当初缴获鞑子的满洲弓拿出来,发给了多铎。

弓的寿命,是非常长的。

尤其是,这些个老式的筋角弓。

眼下,看着活脱脱的就是当初大清天兵的这些手下,多铎能不感慨吗?

不过,他现在也不能够将情绪给表露出来。

而是乐呵呵的,迎上了几个前来欢迎他到美洲的过年府官员。

过年城,现在已经升级到了过年府。

过年府的知府,姓宋名维勋。

此刻,他正欢迎着多铎道。

“东牧公,您来了。”

东牧国虽然是国,但是朱慈烺到头来,还是没有让多铎,直接当上王爷,而是赏了他一个东牧公。

呃,公爵建国。

这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嘛。

因为周朝的时候,男爵也能够建国不是。

而且,这个公爵也不是正常的公爵,毕竟魏清寸功未立,想有什么地位啊?

他这个公爵,只是一个称号而已。

既拿不到俸禄,也不是真正的大明公爵,只是朱慈烺给的一个封号罢了。

“宋知府,久仰大名,以后在美洲,还需要您多多照顾啊……”

魏清朝宋维勋笑着说道。

“这个自然。”

后者点了点头,仿佛魏清这个公爵,还有未来的东牧国国王,竟然比他一个知府的地位,还要低似的——呃,理论还真是这样。

因为这个东牧国,哪有国的体量啊?

现在才五千蒙古兵而已。

而反观宋维勋,宋知府。

光是他这个知府,麾下的编户,就有两万多户。

一户可以出一个民兵。

那就是两万大军了。

所以,真要是打起来。

魏清还真不是他这个知府的厉害。

这个国,顶多就是跟过年城

“你们光人来了吗?没有带马?”

此刻,扫视着魏清的身后,宋维勋诧异的问道。

“带了,带马了。”

魏清赶紧点头。

他们到美洲是游牧的,怎么可能不带马,不带牲畜啊?

要是这样的话,怎么游牧啊?

只听魏清道。

“这些马都是养在船舱底下的,可不好带啊。”

“而且数量不多,只带过来了一千多匹。”

“已经算不少了。”

听罢,宋维勋感慨道。

美洲这边,运人还倒容易一些,但马就缺的多了。

这倒也正常。

从大明朝到美洲,如此遥远的距离。

想要把一匹马给运过来,这成本可比运一个人,要高的多了——马的占地空间,还有吃喝的草料,豆饼,喝的淡水。

都是人的数倍啊。

所以,在美洲这边,马是挺稀罕的。

这边想要解决马的问题。

靠大明朝那边一直运输,是肯定不行的,也满足不了需求。

只有靠自己建立马场,培育马群。

而一旁的多铎,也是这么一个打算,他说道。

“就这一千多匹马,里面却有一千匹母马。”

“等到了定居点后,我亲自给这些母马,配上了种。”

“有个三五年时间。”

“东牧国就不缺马了。”

“这倒是。”

宋维勋点了点头,又道。

“要是你们东牧国的马养好了,不只可以自己用,还可以赶过来卖。”

“这美洲富庶,不比内地,手上有银子的多了去了。”

“这个马缺口还是很大的。”

“是吗?”

魏清心念一动,他点了点头。

又询问道。

“补给物资您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你们就五千人而已,这还不好凑?”

后者点了点头,听罢,魏清一咬牙道。

“那我们在过年城,休整半个月,半个月后,就开始向西,按照皇上绘制的地图,去寻找那个大湖,然后在那里建国……”

“这一路上可不易的很,多休整几日吧?”

宋维勋看着,急不可耐要出发的魏清,皱眉道。

“不行,耽搁不得。”

魏清却郑重的摇了摇头。

“我都这么一大把年龄了,要是再耽搁下去,这一辈子就算彻底完了。”

好嘛,原来多铎也知道自己老了。

他想趁着,自己还没老到,干不动之前,尽快的把自己的国家,给建立起来。

这玩意对付西班牙人,对付美利坚王国,那肯定是不行的,是累赘,但对付印第安人,那么盔甲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

因此,朱慈烺特意的吩咐,给魏清他手底下的蒙古人,一人一身盔甲。

大明朝实际上是不缺盔甲的。

武库里面屯的盔甲,多了去了。

可由于大明朝现如今,又不兴披甲了——大明朝的敌人都是用火枪的,用盔甲也防不了火枪啊。

而且还影响机动性。

所以,这些盔甲就只能够闲置起来。

只有每逢朝廷办大典的时候。

才会将这些,上过油,保养在仓库里面的盔甲,给拿出来,让士兵们披挂整齐,好撑场面。

不过,这些大明官兵装备的铁甲,并不能够给魏清。

因为这是正儿八经的现役装备。

而且这玩意也挺贵的。

于是乎,给魏清的就是从当初的清虏手上,缴获到的棉甲了。

这玩意,朱慈烺是缴获到了许多许多啊。

这倒也正常,那么多鞑子呢。

缴获的满清棉甲,那自然就多的很了。

而且,朱慈烺也是知道的,美洲那疙瘩很冷。

尤其是到了冬天,就更冷了。

如果是普通的铁甲的话。

到了冬天,那就真的是,将军铁衣冷难着了。

棉甲无疑,比铁甲,更适合装备东牧国的这个蒙古万户。

于是乎。

这些个当初,从大清国手上,缴获到的棉甲,连带着那避雷针头盔,便又一次物归原主。

回到了多铎手上。

眼下,看着这些棉甲在身,头上顶着避雷针,手上还拿着满洲弓。

对付印第安,弓箭也非常有用。

毕竟射速要比这时代的火枪快。

而蒙古人原本用的蒙古弓,这些垃圾货,肯定是不中用。

大明朝又不知道多少年,没大规模的造过弓了。

所以,便从仓库里面,把当初缴获鞑子的满洲弓拿出来,发给了多铎。

弓的寿命,是非常长的。

尤其是,这些个老式的筋角弓。

眼下,看着活脱脱的就是当初大清天兵的这些手下,多铎能不感慨吗?

不过,他现在也不能够将情绪给表露出来。

而是乐呵呵的,迎上了几个前来欢迎他到美洲的过年府官员。

过年城,现在已经升级到了过年府。

过年府的知府,姓宋名维勋。

此刻,他正欢迎着多铎道。

“东牧公,您来了。”

东牧国虽然是国,但是朱慈烺到头来,还是没有让多铎,直接当上王爷,而是赏了他一个东牧公。

呃,公爵建国。

这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嘛。

因为周朝的时候,男爵也能够建国不是。

而且,这个公爵也不是正常的公爵,毕竟魏清寸功未立,想有什么地位啊?

他这个公爵,只是一个称号而已。

既拿不到俸禄,也不是真正的大明公爵,只是朱慈烺给的一个封号罢了。

“宋知府,久仰大名,以后在美洲,还需要您多多照顾啊……”

魏清朝宋维勋笑着说道。

“这个自然。”

后者点了点头,仿佛魏清这个公爵,还有未来的东牧国国王,竟然比他一个知府的地位,还要低似的——呃,理论还真是这样。

因为这个东牧国,哪有国的体量啊?

现在才五千蒙古兵而已。

而反观宋维勋,宋知府。

光是他这个知府,麾下的编户,就有两万多户。

一户可以出一个民兵。

那就是两万大军了。

所以,真要是打起来。

魏清还真不是他这个知府的厉害。

这个国,顶多就是跟过年城

“你们光人来了吗?没有带马?”

此刻,扫视着魏清的身后,宋维勋诧异的问道。

“带了,带马了。”

魏清赶紧点头。

他们到美洲是游牧的,怎么可能不带马,不带牲畜啊?

要是这样的话,怎么游牧啊?

只听魏清道。

“这些马都是养在船舱底下的,可不好带啊。”

“而且数量不多,只带过来了一千多匹。”

“已经算不少了。”

听罢,宋维勋感慨道。

美洲这边,运人还倒容易一些,但马就缺的多了。

这倒也正常。

从大明朝到美洲,如此遥远的距离。

想要把一匹马给运过来,这成本可比运一个人,要高的多了——马的占地空间,还有吃喝的草料,豆饼,喝的淡水。

都是人的数倍啊。

所以,在美洲这边,马是挺稀罕的。

这边想要解决马的问题。

靠大明朝那边一直运输,是肯定不行的,也满足不了需求。

只有靠自己建立马场,培育马群。

而一旁的多铎,也是这么一个打算,他说道。

“就这一千多匹马,里面却有一千匹母马。”

“等到了定居点后,我亲自给这些母马,配上了种。”

“有个三五年时间。”

“东牧国就不缺马了。”

“这倒是。”

宋维勋点了点头,又道。

“要是你们东牧国的马养好了,不只可以自己用,还可以赶过来卖。”

“这美洲富庶,不比内地,手上有银子的多了去了。”

“这个马缺口还是很大的。”

“是吗?”

魏清心念一动,他点了点头。

又询问道。

“补给物资您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你们就五千人而已,这还不好凑?”

后者点了点头,听罢,魏清一咬牙道。

“那我们在过年城,休整半个月,半个月后,就开始向西,按照皇上绘制的地图,去寻找那个大湖,然后在那里建国……”

“这一路上可不易的很,多休整几日吧?”

宋维勋看着,急不可耐要出发的魏清,皱眉道。

“不行,耽搁不得。”

魏清却郑重的摇了摇头。

“我都这么一大把年龄了,要是再耽搁下去,这一辈子就算彻底完了。”

好嘛,原来多铎也知道自己老了。

他想趁着,自己还没老到,干不动之前,尽快的把自己的国家,给建立起来。

这玩意对付西班牙人,对付美利坚王国,那肯定是不行的,是累赘,但对付印第安人,那么盔甲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

因此,朱慈烺特意的吩咐,给魏清他手底下的蒙古人,一人一身盔甲。

大明朝实际上是不缺盔甲的。

武库里面屯的盔甲,多了去了。

可由于大明朝现如今,又不兴披甲了——大明朝的敌人都是用火枪的,用盔甲也防不了火枪啊。

而且还影响机动性。

所以,这些盔甲就只能够闲置起来。

只有每逢朝廷办大典的时候。

才会将这些,上过油,保养在仓库里面的盔甲,给拿出来,让士兵们披挂整齐,好撑场面。

不过,这些大明官兵装备的铁甲,并不能够给魏清。

因为这是正儿八经的现役装备。

而且这玩意也挺贵的。

于是乎,给魏清的就是从当初的清虏手上,缴获到的棉甲了。

这玩意,朱慈烺是缴获到了许多许多啊。

这倒也正常,那么多鞑子呢。

缴获的满清棉甲,那自然就多的很了。

而且,朱慈烺也是知道的,美洲那疙瘩很冷。

尤其是到了冬天,就更冷了。

如果是普通的铁甲的话。

到了冬天,那就真的是,将军铁衣冷难着了。

棉甲无疑,比铁甲,更适合装备东牧国的这个蒙古万户。

于是乎。

这些个当初,从大清国手上,缴获到的棉甲,连带着那避雷针头盔,便又一次物归原主。

回到了多铎手上。

眼下,看着这些棉甲在身,头上顶着避雷针,手上还拿着满洲弓。

对付印第安,弓箭也非常有用。

毕竟射速要比这时代的火枪快。

而蒙古人原本用的蒙古弓,这些垃圾货,肯定是不中用。

大明朝又不知道多少年,没大规模的造过弓了。

所以,便从仓库里面,把当初缴获鞑子的满洲弓拿出来,发给了多铎。

弓的寿命,是非常长的。

尤其是,这些个老式的筋角弓。

眼下,看着活脱脱的就是当初大清天兵的这些手下,多铎能不感慨吗?

不过,他现在也不能够将情绪给表露出来。

而是乐呵呵的,迎上了几个前来欢迎他到美洲的过年府官员。

过年城,现在已经升级到了过年府。

过年府的知府,姓宋名维勋。

此刻,他正欢迎着多铎道。

“东牧公,您来了。”

东牧国虽然是国,但是朱慈烺到头来,还是没有让多铎,直接当上王爷,而是赏了他一个东牧公。

呃,公爵建国。

这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嘛。

因为周朝的时候,男爵也能够建国不是。

而且,这个公爵也不是正常的公爵,毕竟魏清寸功未立,想有什么地位啊?

他这个公爵,只是一个称号而已。

既拿不到俸禄,也不是真正的大明公爵,只是朱慈烺给的一个封号罢了。

“宋知府,久仰大名,以后在美洲,还需要您多多照顾啊……”

魏清朝宋维勋笑着说道。

“这个自然。”

后者点了点头,仿佛魏清这个公爵,还有未来的东牧国国王,竟然比他一个知府的地位,还要低似的——呃,理论还真是这样。

因为这个东牧国,哪有国的体量啊?

现在才五千蒙古兵而已。

而反观宋维勋,宋知府。

光是他这个知府,麾下的编户,就有两万多户。

一户可以出一个民兵。

那就是两万大军了。

所以,真要是打起来。

魏清还真不是他这个知府的厉害。

这个国,顶多就是跟过年城

“你们光人来了吗?没有带马?”

此刻,扫视着魏清的身后,宋维勋诧异的问道。

“带了,带马了。”

魏清赶紧点头。

他们到美洲是游牧的,怎么可能不带马,不带牲畜啊?

要是这样的话,怎么游牧啊?

只听魏清道。

“这些马都是养在船舱底下的,可不好带啊。”

“而且数量不多,只带过来了一千多匹。”

“已经算不少了。”

听罢,宋维勋感慨道。

美洲这边,运人还倒容易一些,但马就缺的多了。

这倒也正常。

从大明朝到美洲,如此遥远的距离。

想要把一匹马给运过来,这成本可比运一个人,要高的多了——马的占地空间,还有吃喝的草料,豆饼,喝的淡水。

都是人的数倍啊。

所以,在美洲这边,马是挺稀罕的。

这边想要解决马的问题。

靠大明朝那边一直运输,是肯定不行的,也满足不了需求。

只有靠自己建立马场,培育马群。

而一旁的多铎,也是这么一个打算,他说道。

“就这一千多匹马,里面却有一千匹母马。”

“等到了定居点后,我亲自给这些母马,配上了种。”

“有个三五年时间。”

“东牧国就不缺马了。”

“这倒是。”

宋维勋点了点头,又道。

“要是你们东牧国的马养好了,不只可以自己用,还可以赶过来卖。”

“这美洲富庶,不比内地,手上有银子的多了去了。”

“这个马缺口还是很大的。”

“是吗?”

魏清心念一动,他点了点头。

又询问道。

“补给物资您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你们就五千人而已,这还不好凑?”

后者点了点头,听罢,魏清一咬牙道。

“那我们在过年城,休整半个月,半个月后,就开始向西,按照皇上绘制的地图,去寻找那个大湖,然后在那里建国……”

“这一路上可不易的很,多休整几日吧?”

宋维勋看着,急不可耐要出发的魏清,皱眉道。

“不行,耽搁不得。”

魏清却郑重的摇了摇头。

“我都这么一大把年龄了,要是再耽搁下去,这一辈子就算彻底完了。”

好嘛,原来多铎也知道自己老了。

他想趁着,自己还没老到,干不动之前,尽快的把自己的国家,给建立起来。

这玩意对付西班牙人,对付美利坚王国,那肯定是不行的,是累赘,但对付印第安人,那么盔甲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

因此,朱慈烺特意的吩咐,给魏清他手底下的蒙古人,一人一身盔甲。

大明朝实际上是不缺盔甲的。

武库里面屯的盔甲,多了去了。

可由于大明朝现如今,又不兴披甲了——大明朝的敌人都是用火枪的,用盔甲也防不了火枪啊。

而且还影响机动性。

所以,这些盔甲就只能够闲置起来。

只有每逢朝廷办大典的时候。

才会将这些,上过油,保养在仓库里面的盔甲,给拿出来,让士兵们披挂整齐,好撑场面。

不过,这些大明官兵装备的铁甲,并不能够给魏清。

因为这是正儿八经的现役装备。

而且这玩意也挺贵的。

于是乎,给魏清的就是从当初的清虏手上,缴获到的棉甲了。

这玩意,朱慈烺是缴获到了许多许多啊。

这倒也正常,那么多鞑子呢。

缴获的满清棉甲,那自然就多的很了。

而且,朱慈烺也是知道的,美洲那疙瘩很冷。

尤其是到了冬天,就更冷了。

如果是普通的铁甲的话。

到了冬天,那就真的是,将军铁衣冷难着了。

棉甲无疑,比铁甲,更适合装备东牧国的这个蒙古万户。

于是乎。

这些个当初,从大清国手上,缴获到的棉甲,连带着那避雷针头盔,便又一次物归原主。

回到了多铎手上。

眼下,看着这些棉甲在身,头上顶着避雷针,手上还拿着满洲弓。

对付印第安,弓箭也非常有用。

毕竟射速要比这时代的火枪快。

而蒙古人原本用的蒙古弓,这些垃圾货,肯定是不中用。

大明朝又不知道多少年,没大规模的造过弓了。

所以,便从仓库里面,把当初缴获鞑子的满洲弓拿出来,发给了多铎。

弓的寿命,是非常长的。

尤其是,这些个老式的筋角弓。

眼下,看着活脱脱的就是当初大清天兵的这些手下,多铎能不感慨吗?

不过,他现在也不能够将情绪给表露出来。

而是乐呵呵的,迎上了几个前来欢迎他到美洲的过年府官员。

过年城,现在已经升级到了过年府。

过年府的知府,姓宋名维勋。

此刻,他正欢迎着多铎道。

“东牧公,您来了。”

东牧国虽然是国,但是朱慈烺到头来,还是没有让多铎,直接当上王爷,而是赏了他一个东牧公。

呃,公爵建国。

这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嘛。

因为周朝的时候,男爵也能够建国不是。

而且,这个公爵也不是正常的公爵,毕竟魏清寸功未立,想有什么地位啊?

他这个公爵,只是一个称号而已。

既拿不到俸禄,也不是真正的大明公爵,只是朱慈烺给的一个封号罢了。

“宋知府,久仰大名,以后在美洲,还需要您多多照顾啊……”

魏清朝宋维勋笑着说道。

“这个自然。”

后者点了点头,仿佛魏清这个公爵,还有未来的东牧国国王,竟然比他一个知府的地位,还要低似的——呃,理论还真是这样。

因为这个东牧国,哪有国的体量啊?

现在才五千蒙古兵而已。

而反观宋维勋,宋知府。

光是他这个知府,麾下的编户,就有两万多户。

一户可以出一个民兵。

那就是两万大军了。

所以,真要是打起来。

魏清还真不是他这个知府的厉害。

这个国,顶多就是跟过年城

“你们光人来了吗?没有带马?”

此刻,扫视着魏清的身后,宋维勋诧异的问道。

“带了,带马了。”

魏清赶紧点头。

他们到美洲是游牧的,怎么可能不带马,不带牲畜啊?

要是这样的话,怎么游牧啊?

只听魏清道。

“这些马都是养在船舱底下的,可不好带啊。”

“而且数量不多,只带过来了一千多匹。”

“已经算不少了。”

听罢,宋维勋感慨道。

美洲这边,运人还倒容易一些,但马就缺的多了。

这倒也正常。

从大明朝到美洲,如此遥远的距离。

想要把一匹马给运过来,这成本可比运一个人,要高的多了——马的占地空间,还有吃喝的草料,豆饼,喝的淡水。

都是人的数倍啊。

所以,在美洲这边,马是挺稀罕的。

这边想要解决马的问题。

靠大明朝那边一直运输,是肯定不行的,也满足不了需求。

只有靠自己建立马场,培育马群。

而一旁的多铎,也是这么一个打算,他说道。

“就这一千多匹马,里面却有一千匹母马。”

“等到了定居点后,我亲自给这些母马,配上了种。”

“有个三五年时间。”

“东牧国就不缺马了。”

“这倒是。”

宋维勋点了点头,又道。

“要是你们东牧国的马养好了,不只可以自己用,还可以赶过来卖。”

“这美洲富庶,不比内地,手上有银子的多了去了。”

“这个马缺口还是很大的。”

“是吗?”

魏清心念一动,他点了点头。

又询问道。

“补给物资您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你们就五千人而已,这还不好凑?”

后者点了点头,听罢,魏清一咬牙道。

“那我们在过年城,休整半个月,半个月后,就开始向西,按照皇上绘制的地图,去寻找那个大湖,然后在那里建国……”

“这一路上可不易的很,多休整几日吧?”

宋维勋看着,急不可耐要出发的魏清,皱眉道。

“不行,耽搁不得。”

魏清却郑重的摇了摇头。

“我都这么一大把年龄了,要是再耽搁下去,这一辈子就算彻底完了。”

好嘛,原来多铎也知道自己老了。

他想趁着,自己还没老到,干不动之前,尽快的把自己的国家,给建立起来。

这玩意对付西班牙人,对付美利坚王国,那肯定是不行的,是累赘,但对付印第安人,那么盔甲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

因此,朱慈烺特意的吩咐,给魏清他手底下的蒙古人,一人一身盔甲。

大明朝实际上是不缺盔甲的。

武库里面屯的盔甲,多了去了。

可由于大明朝现如今,又不兴披甲了——大明朝的敌人都是用火枪的,用盔甲也防不了火枪啊。

而且还影响机动性。

所以,这些盔甲就只能够闲置起来。

只有每逢朝廷办大典的时候。

才会将这些,上过油,保养在仓库里面的盔甲,给拿出来,让士兵们披挂整齐,好撑场面。

不过,这些大明官兵装备的铁甲,并不能够给魏清。

因为这是正儿八经的现役装备。

而且这玩意也挺贵的。

于是乎,给魏清的就是从当初的清虏手上,缴获到的棉甲了。

这玩意,朱慈烺是缴获到了许多许多啊。

这倒也正常,那么多鞑子呢。

缴获的满清棉甲,那自然就多的很了。

而且,朱慈烺也是知道的,美洲那疙瘩很冷。

尤其是到了冬天,就更冷了。

如果是普通的铁甲的话。

到了冬天,那就真的是,将军铁衣冷难着了。

棉甲无疑,比铁甲,更适合装备东牧国的这个蒙古万户。

于是乎。

这些个当初,从大清国手上,缴获到的棉甲,连带着那避雷针头盔,便又一次物归原主。

回到了多铎手上。

眼下,看着这些棉甲在身,头上顶着避雷针,手上还拿着满洲弓。

对付印第安,弓箭也非常有用。

毕竟射速要比这时代的火枪快。

而蒙古人原本用的蒙古弓,这些垃圾货,肯定是不中用。

大明朝又不知道多少年,没大规模的造过弓了。

所以,便从仓库里面,把当初缴获鞑子的满洲弓拿出来,发给了多铎。

弓的寿命,是非常长的。

尤其是,这些个老式的筋角弓。

眼下,看着活脱脱的就是当初大清天兵的这些手下,多铎能不感慨吗?

不过,他现在也不能够将情绪给表露出来。

而是乐呵呵的,迎上了几个前来欢迎他到美洲的过年府官员。

过年城,现在已经升级到了过年府。

过年府的知府,姓宋名维勋。

此刻,他正欢迎着多铎道。

“东牧公,您来了。”

东牧国虽然是国,但是朱慈烺到头来,还是没有让多铎,直接当上王爷,而是赏了他一个东牧公。

呃,公爵建国。

这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嘛。

因为周朝的时候,男爵也能够建国不是。

而且,这个公爵也不是正常的公爵,毕竟魏清寸功未立,想有什么地位啊?

他这个公爵,只是一个称号而已。

既拿不到俸禄,也不是真正的大明公爵,只是朱慈烺给的一个封号罢了。

“宋知府,久仰大名,以后在美洲,还需要您多多照顾啊……”

魏清朝宋维勋笑着说道。

“这个自然。”

后者点了点头,仿佛魏清这个公爵,还有未来的东牧国国王,竟然比他一个知府的地位,还要低似的——呃,理论还真是这样。

因为这个东牧国,哪有国的体量啊?

现在才五千蒙古兵而已。

而反观宋维勋,宋知府。

光是他这个知府,麾下的编户,就有两万多户。

一户可以出一个民兵。

那就是两万大军了。

所以,真要是打起来。

魏清还真不是他这个知府的厉害。

这个国,顶多就是跟过年城

“你们光人来了吗?没有带马?”

此刻,扫视着魏清的身后,宋维勋诧异的问道。

“带了,带马了。”

魏清赶紧点头。

他们到美洲是游牧的,怎么可能不带马,不带牲畜啊?

要是这样的话,怎么游牧啊?

只听魏清道。

“这些马都是养在船舱底下的,可不好带啊。”

“而且数量不多,只带过来了一千多匹。”

“已经算不少了。”

听罢,宋维勋感慨道。

美洲这边,运人还倒容易一些,但马就缺的多了。

这倒也正常。

从大明朝到美洲,如此遥远的距离。

想要把一匹马给运过来,这成本可比运一个人,要高的多了——马的占地空间,还有吃喝的草料,豆饼,喝的淡水。

都是人的数倍啊。

所以,在美洲这边,马是挺稀罕的。

这边想要解决马的问题。

靠大明朝那边一直运输,是肯定不行的,也满足不了需求。

只有靠自己建立马场,培育马群。

而一旁的多铎,也是这么一个打算,他说道。

“就这一千多匹马,里面却有一千匹母马。”

“等到了定居点后,我亲自给这些母马,配上了种。”

“有个三五年时间。”

“东牧国就不缺马了。”

“这倒是。”

宋维勋点了点头,又道。

“要是你们东牧国的马养好了,不只可以自己用,还可以赶过来卖。”

“这美洲富庶,不比内地,手上有银子的多了去了。”

“这个马缺口还是很大的。”

“是吗?”

魏清心念一动,他点了点头。

又询问道。

“补给物资您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你们就五千人而已,这还不好凑?”

后者点了点头,听罢,魏清一咬牙道。

“那我们在过年城,休整半个月,半个月后,就开始向西,按照皇上绘制的地图,去寻找那个大湖,然后在那里建国……”

“这一路上可不易的很,多休整几日吧?”

宋维勋看着,急不可耐要出发的魏清,皱眉道。

“不行,耽搁不得。”

魏清却郑重的摇了摇头。

“我都这么一大把年龄了,要是再耽搁下去,这一辈子就算彻底完了。”

好嘛,原来多铎也知道自己老了。

他想趁着,自己还没老到,干不动之前,尽快的把自己的国家,给建立起来。

这玩意对付西班牙人,对付美利坚王国,那肯定是不行的,是累赘,但对付印第安人,那么盔甲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

因此,朱慈烺特意的吩咐,给魏清他手底下的蒙古人,一人一身盔甲。

大明朝实际上是不缺盔甲的。

武库里面屯的盔甲,多了去了。

可由于大明朝现如今,又不兴披甲了——大明朝的敌人都是用火枪的,用盔甲也防不了火枪啊。

而且还影响机动性。

所以,这些盔甲就只能够闲置起来。

只有每逢朝廷办大典的时候。

才会将这些,上过油,保养在仓库里面的盔甲,给拿出来,让士兵们披挂整齐,好撑场面。

不过,这些大明官兵装备的铁甲,并不能够给魏清。

因为这是正儿八经的现役装备。

而且这玩意也挺贵的。

于是乎,给魏清的就是从当初的清虏手上,缴获到的棉甲了。

这玩意,朱慈烺是缴获到了许多许多啊。

这倒也正常,那么多鞑子呢。

缴获的满清棉甲,那自然就多的很了。

而且,朱慈烺也是知道的,美洲那疙瘩很冷。

尤其是到了冬天,就更冷了。

如果是普通的铁甲的话。

到了冬天,那就真的是,将军铁衣冷难着了。

棉甲无疑,比铁甲,更适合装备东牧国的这个蒙古万户。

于是乎。

这些个当初,从大清国手上,缴获到的棉甲,连带着那避雷针头盔,便又一次物归原主。

回到了多铎手上。

眼下,看着这些棉甲在身,头上顶着避雷针,手上还拿着满洲弓。

对付印第安,弓箭也非常有用。

毕竟射速要比这时代的火枪快。

而蒙古人原本用的蒙古弓,这些垃圾货,肯定是不中用。

大明朝又不知道多少年,没大规模的造过弓了。

所以,便从仓库里面,把当初缴获鞑子的满洲弓拿出来,发给了多铎。

弓的寿命,是非常长的。

尤其是,这些个老式的筋角弓。

眼下,看着活脱脱的就是当初大清天兵的这些手下,多铎能不感慨吗?

不过,他现在也不能够将情绪给表露出来。

而是乐呵呵的,迎上了几个前来欢迎他到美洲的过年府官员。

过年城,现在已经升级到了过年府。

过年府的知府,姓宋名维勋。

此刻,他正欢迎着多铎道。

“东牧公,您来了。”

东牧国虽然是国,但是朱慈烺到头来,还是没有让多铎,直接当上王爷,而是赏了他一个东牧公。

呃,公爵建国。

这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嘛。

因为周朝的时候,男爵也能够建国不是。

而且,这个公爵也不是正常的公爵,毕竟魏清寸功未立,想有什么地位啊?

他这个公爵,只是一个称号而已。

既拿不到俸禄,也不是真正的大明公爵,只是朱慈烺给的一个封号罢了。

“宋知府,久仰大名,以后在美洲,还需要您多多照顾啊……”

魏清朝宋维勋笑着说道。

“这个自然。”

后者点了点头,仿佛魏清这个公爵,还有未来的东牧国国王,竟然比他一个知府的地位,还要低似的——呃,理论还真是这样。

因为这个东牧国,哪有国的体量啊?

现在才五千蒙古兵而已。

而反观宋维勋,宋知府。

光是他这个知府,麾下的编户,就有两万多户。

一户可以出一个民兵。

那就是两万大军了。

所以,真要是打起来。

魏清还真不是他这个知府的厉害。

这个国,顶多就是跟过年城

“你们光人来了吗?没有带马?”

此刻,扫视着魏清的身后,宋维勋诧异的问道。

“带了,带马了。”

魏清赶紧点头。

他们到美洲是游牧的,怎么可能不带马,不带牲畜啊?

要是这样的话,怎么游牧啊?

只听魏清道。

“这些马都是养在船舱底下的,可不好带啊。”

“而且数量不多,只带过来了一千多匹。”

“已经算不少了。”

听罢,宋维勋感慨道。

美洲这边,运人还倒容易一些,但马就缺的多了。

这倒也正常。

从大明朝到美洲,如此遥远的距离。

想要把一匹马给运过来,这成本可比运一个人,要高的多了——马的占地空间,还有吃喝的草料,豆饼,喝的淡水。

都是人的数倍啊。

所以,在美洲这边,马是挺稀罕的。

这边想要解决马的问题。

靠大明朝那边一直运输,是肯定不行的,也满足不了需求。

只有靠自己建立马场,培育马群。

而一旁的多铎,也是这么一个打算,他说道。

“就这一千多匹马,里面却有一千匹母马。”

“等到了定居点后,我亲自给这些母马,配上了种。”

“有个三五年时间。”

“东牧国就不缺马了。”

“这倒是。”

宋维勋点了点头,又道。

“要是你们东牧国的马养好了,不只可以自己用,还可以赶过来卖。”

“这美洲富庶,不比内地,手上有银子的多了去了。”

“这个马缺口还是很大的。”

“是吗?”

魏清心念一动,他点了点头。

又询问道。

“补给物资您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你们就五千人而已,这还不好凑?”

后者点了点头,听罢,魏清一咬牙道。

“那我们在过年城,休整半个月,半个月后,就开始向西,按照皇上绘制的地图,去寻找那个大湖,然后在那里建国……”

“这一路上可不易的很,多休整几日吧?”

宋维勋看着,急不可耐要出发的魏清,皱眉道。

“不行,耽搁不得。”

魏清却郑重的摇了摇头。

“我都这么一大把年龄了,要是再耽搁下去,这一辈子就算彻底完了。”

好嘛,原来多铎也知道自己老了。

他想趁着,自己还没老到,干不动之前,尽快的把自己的国家,给建立起来。

这玩意对付西班牙人,对付美利坚王国,那肯定是不行的,是累赘,但对付印第安人,那么盔甲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

因此,朱慈烺特意的吩咐,给魏清他手底下的蒙古人,一人一身盔甲。

大明朝实际上是不缺盔甲的。

武库里面屯的盔甲,多了去了。

可由于大明朝现如今,又不兴披甲了——大明朝的敌人都是用火枪的,用盔甲也防不了火枪啊。

而且还影响机动性。

所以,这些盔甲就只能够闲置起来。

只有每逢朝廷办大典的时候。

才会将这些,上过油,保养在仓库里面的盔甲,给拿出来,让士兵们披挂整齐,好撑场面。

不过,这些大明官兵装备的铁甲,并不能够给魏清。

因为这是正儿八经的现役装备。

而且这玩意也挺贵的。

于是乎,给魏清的就是从当初的清虏手上,缴获到的棉甲了。

这玩意,朱慈烺是缴获到了许多许多啊。

这倒也正常,那么多鞑子呢。

缴获的满清棉甲,那自然就多的很了。

而且,朱慈烺也是知道的,美洲那疙瘩很冷。

尤其是到了冬天,就更冷了。

如果是普通的铁甲的话。

到了冬天,那就真的是,将军铁衣冷难着了。

棉甲无疑,比铁甲,更适合装备东牧国的这个蒙古万户。

于是乎。

这些个当初,从大清国手上,缴获到的棉甲,连带着那避雷针头盔,便又一次物归原主。

回到了多铎手上。

眼下,看着这些棉甲在身,头上顶着避雷针,手上还拿着满洲弓。

对付印第安,弓箭也非常有用。

毕竟射速要比这时代的火枪快。

而蒙古人原本用的蒙古弓,这些垃圾货,肯定是不中用。

大明朝又不知道多少年,没大规模的造过弓了。

所以,便从仓库里面,把当初缴获鞑子的满洲弓拿出来,发给了多铎。

弓的寿命,是非常长的。

尤其是,这些个老式的筋角弓。

眼下,看着活脱脱的就是当初大清天兵的这些手下,多铎能不感慨吗?

不过,他现在也不能够将情绪给表露出来。

而是乐呵呵的,迎上了几个前来欢迎他到美洲的过年府官员。

过年城,现在已经升级到了过年府。

过年府的知府,姓宋名维勋。

此刻,他正欢迎着多铎道。

“东牧公,您来了。”

东牧国虽然是国,但是朱慈烺到头来,还是没有让多铎,直接当上王爷,而是赏了他一个东牧公。

呃,公爵建国。

这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嘛。

因为周朝的时候,男爵也能够建国不是。

而且,这个公爵也不是正常的公爵,毕竟魏清寸功未立,想有什么地位啊?

他这个公爵,只是一个称号而已。

既拿不到俸禄,也不是真正的大明公爵,只是朱慈烺给的一个封号罢了。

“宋知府,久仰大名,以后在美洲,还需要您多多照顾啊……”

魏清朝宋维勋笑着说道。

“这个自然。”

后者点了点头,仿佛魏清这个公爵,还有未来的东牧国国王,竟然比他一个知府的地位,还要低似的——呃,理论还真是这样。

因为这个东牧国,哪有国的体量啊?

现在才五千蒙古兵而已。

而反观宋维勋,宋知府。

光是他这个知府,麾下的编户,就有两万多户。

一户可以出一个民兵。

那就是两万大军了。

所以,真要是打起来。

魏清还真不是他这个知府的厉害。

这个国,顶多就是跟过年城

“你们光人来了吗?没有带马?”

此刻,扫视着魏清的身后,宋维勋诧异的问道。

“带了,带马了。”

魏清赶紧点头。

他们到美洲是游牧的,怎么可能不带马,不带牲畜啊?

要是这样的话,怎么游牧啊?

只听魏清道。

“这些马都是养在船舱底下的,可不好带啊。”

“而且数量不多,只带过来了一千多匹。”

“已经算不少了。”

听罢,宋维勋感慨道。

美洲这边,运人还倒容易一些,但马就缺的多了。

这倒也正常。

从大明朝到美洲,如此遥远的距离。

想要把一匹马给运过来,这成本可比运一个人,要高的多了——马的占地空间,还有吃喝的草料,豆饼,喝的淡水。

都是人的数倍啊。

所以,在美洲这边,马是挺稀罕的。

这边想要解决马的问题。

靠大明朝那边一直运输,是肯定不行的,也满足不了需求。

只有靠自己建立马场,培育马群。

而一旁的多铎,也是这么一个打算,他说道。

“就这一千多匹马,里面却有一千匹母马。”

“等到了定居点后,我亲自给这些母马,配上了种。”

“有个三五年时间。”

“东牧国就不缺马了。”

“这倒是。”

宋维勋点了点头,又道。

“要是你们东牧国的马养好了,不只可以自己用,还可以赶过来卖。”

“这美洲富庶,不比内地,手上有银子的多了去了。”

“这个马缺口还是很大的。”

“是吗?”

魏清心念一动,他点了点头。

又询问道。

“补给物资您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你们就五千人而已,这还不好凑?”

后者点了点头,听罢,魏清一咬牙道。

“那我们在过年城,休整半个月,半个月后,就开始向西,按照皇上绘制的地图,去寻找那个大湖,然后在那里建国……”

“这一路上可不易的很,多休整几日吧?”

宋维勋看着,急不可耐要出发的魏清,皱眉道。

“不行,耽搁不得。”

魏清却郑重的摇了摇头。

“我都这么一大把年龄了,要是再耽搁下去,这一辈子就算彻底完了。”

好嘛,原来多铎也知道自己老了。

他想趁着,自己还没老到,干不动之前,尽快的把自己的国家,给建立起来。

这玩意对付西班牙人,对付美利坚王国,那肯定是不行的,是累赘,但对付印第安人,那么盔甲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

因此,朱慈烺特意的吩咐,给魏清他手底下的蒙古人,一人一身盔甲。

大明朝实际上是不缺盔甲的。

武库里面屯的盔甲,多了去了。

可由于大明朝现如今,又不兴披甲了——大明朝的敌人都是用火枪的,用盔甲也防不了火枪啊。

而且还影响机动性。

所以,这些盔甲就只能够闲置起来。

只有每逢朝廷办大典的时候。

才会将这些,上过油,保养在仓库里面的盔甲,给拿出来,让士兵们披挂整齐,好撑场面。

不过,这些大明官兵装备的铁甲,并不能够给魏清。

因为这是正儿八经的现役装备。

而且这玩意也挺贵的。

于是乎,给魏清的就是从当初的清虏手上,缴获到的棉甲了。

这玩意,朱慈烺是缴获到了许多许多啊。

这倒也正常,那么多鞑子呢。

缴获的满清棉甲,那自然就多的很了。

而且,朱慈烺也是知道的,美洲那疙瘩很冷。

尤其是到了冬天,就更冷了。

如果是普通的铁甲的话。

到了冬天,那就真的是,将军铁衣冷难着了。

棉甲无疑,比铁甲,更适合装备东牧国的这个蒙古万户。

于是乎。

这些个当初,从大清国手上,缴获到的棉甲,连带着那避雷针头盔,便又一次物归原主。

回到了多铎手上。

眼下,看着这些棉甲在身,头上顶着避雷针,手上还拿着满洲弓。

对付印第安,弓箭也非常有用。

毕竟射速要比这时代的火枪快。

而蒙古人原本用的蒙古弓,这些垃圾货,肯定是不中用。

大明朝又不知道多少年,没大规模的造过弓了。

所以,便从仓库里面,把当初缴获鞑子的满洲弓拿出来,发给了多铎。

弓的寿命,是非常长的。

尤其是,这些个老式的筋角弓。

眼下,看着活脱脱的就是当初大清天兵的这些手下,多铎能不感慨吗?

不过,他现在也不能够将情绪给表露出来。

而是乐呵呵的,迎上了几个前来欢迎他到美洲的过年府官员。

过年城,现在已经升级到了过年府。

过年府的知府,姓宋名维勋。

此刻,他正欢迎着多铎道。

“东牧公,您来了。”

东牧国虽然是国,但是朱慈烺到头来,还是没有让多铎,直接当上王爷,而是赏了他一个东牧公。

呃,公爵建国。

这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嘛。

因为周朝的时候,男爵也能够建国不是。

而且,这个公爵也不是正常的公爵,毕竟魏清寸功未立,想有什么地位啊?

他这个公爵,只是一个称号而已。

既拿不到俸禄,也不是真正的大明公爵,只是朱慈烺给的一个封号罢了。

“宋知府,久仰大名,以后在美洲,还需要您多多照顾啊……”

魏清朝宋维勋笑着说道。

“这个自然。”

后者点了点头,仿佛魏清这个公爵,还有未来的东牧国国王,竟然比他一个知府的地位,还要低似的——呃,理论还真是这样。

因为这个东牧国,哪有国的体量啊?

现在才五千蒙古兵而已。

而反观宋维勋,宋知府。

光是他这个知府,麾下的编户,就有两万多户。

一户可以出一个民兵。

那就是两万大军了。

所以,真要是打起来。

魏清还真不是他这个知府的厉害。

这个国,顶多就是跟过年城

“你们光人来了吗?没有带马?”

此刻,扫视着魏清的身后,宋维勋诧异的问道。

“带了,带马了。”

魏清赶紧点头。

他们到美洲是游牧的,怎么可能不带马,不带牲畜啊?

要是这样的话,怎么游牧啊?

只听魏清道。

“这些马都是养在船舱底下的,可不好带啊。”

“而且数量不多,只带过来了一千多匹。”

“已经算不少了。”

听罢,宋维勋感慨道。

美洲这边,运人还倒容易一些,但马就缺的多了。

这倒也正常。

从大明朝到美洲,如此遥远的距离。

想要把一匹马给运过来,这成本可比运一个人,要高的多了——马的占地空间,还有吃喝的草料,豆饼,喝的淡水。

都是人的数倍啊。

所以,在美洲这边,马是挺稀罕的。

这边想要解决马的问题。

靠大明朝那边一直运输,是肯定不行的,也满足不了需求。

只有靠自己建立马场,培育马群。

而一旁的多铎,也是这么一个打算,他说道。

“就这一千多匹马,里面却有一千匹母马。”

“等到了定居点后,我亲自给这些母马,配上了种。”

“有个三五年时间。”

“东牧国就不缺马了。”

“这倒是。”

宋维勋点了点头,又道。

“要是你们东牧国的马养好了,不只可以自己用,还可以赶过来卖。”

“这美洲富庶,不比内地,手上有银子的多了去了。”

“这个马缺口还是很大的。”

“是吗?”

魏清心念一动,他点了点头。

又询问道。

“补给物资您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你们就五千人而已,这还不好凑?”

后者点了点头,听罢,魏清一咬牙道。

“那我们在过年城,休整半个月,半个月后,就开始向西,按照皇上绘制的地图,去寻找那个大湖,然后在那里建国……”

“这一路上可不易的很,多休整几日吧?”

宋维勋看着,急不可耐要出发的魏清,皱眉道。

“不行,耽搁不得。”

魏清却郑重的摇了摇头。

“我都这么一大把年龄了,要是再耽搁下去,这一辈子就算彻底完了。”

好嘛,原来多铎也知道自己老了。

他想趁着,自己还没老到,干不动之前,尽快的把自己的国家,给建立起来。

这玩意对付西班牙人,对付美利坚王国,那肯定是不行的,是累赘,但对付印第安人,那么盔甲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

因此,朱慈烺特意的吩咐,给魏清他手底下的蒙古人,一人一身盔甲。

大明朝实际上是不缺盔甲的。

武库里面屯的盔甲,多了去了。

可由于大明朝现如今,又不兴披甲了——大明朝的敌人都是用火枪的,用盔甲也防不了火枪啊。

而且还影响机动性。

所以,这些盔甲就只能够闲置起来。

只有每逢朝廷办大典的时候。

才会将这些,上过油,保养在仓库里面的盔甲,给拿出来,让士兵们披挂整齐,好撑场面。

不过,这些大明官兵装备的铁甲,并不能够给魏清。

因为这是正儿八经的现役装备。

而且这玩意也挺贵的。

于是乎,给魏清的就是从当初的清虏手上,缴获到的棉甲了。

这玩意,朱慈烺是缴获到了许多许多啊。

这倒也正常,那么多鞑子呢。

缴获的满清棉甲,那自然就多的很了。

而且,朱慈烺也是知道的,美洲那疙瘩很冷。

尤其是到了冬天,就更冷了。

如果是普通的铁甲的话。

到了冬天,那就真的是,将军铁衣冷难着了。

棉甲无疑,比铁甲,更适合装备东牧国的这个蒙古万户。

于是乎。

这些个当初,从大清国手上,缴获到的棉甲,连带着那避雷针头盔,便又一次物归原主。

回到了多铎手上。

眼下,看着这些棉甲在身,头上顶着避雷针,手上还拿着满洲弓。

对付印第安,弓箭也非常有用。

毕竟射速要比这时代的火枪快。

而蒙古人原本用的蒙古弓,这些垃圾货,肯定是不中用。

大明朝又不知道多少年,没大规模的造过弓了。

所以,便从仓库里面,把当初缴获鞑子的满洲弓拿出来,发给了多铎。

弓的寿命,是非常长的。

尤其是,这些个老式的筋角弓。

眼下,看着活脱脱的就是当初大清天兵的这些手下,多铎能不感慨吗?

不过,他现在也不能够将情绪给表露出来。

而是乐呵呵的,迎上了几个前来欢迎他到美洲的过年府官员。

过年城,现在已经升级到了过年府。

过年府的知府,姓宋名维勋。

此刻,他正欢迎着多铎道。

“东牧公,您来了。”

东牧国虽然是国,但是朱慈烺到头来,还是没有让多铎,直接当上王爷,而是赏了他一个东牧公。

呃,公爵建国。

这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嘛。

因为周朝的时候,男爵也能够建国不是。

而且,这个公爵也不是正常的公爵,毕竟魏清寸功未立,想有什么地位啊?

他这个公爵,只是一个称号而已。

既拿不到俸禄,也不是真正的大明公爵,只是朱慈烺给的一个封号罢了。

“宋知府,久仰大名,以后在美洲,还需要您多多照顾啊……”

魏清朝宋维勋笑着说道。

“这个自然。”

后者点了点头,仿佛魏清这个公爵,还有未来的东牧国国王,竟然比他一个知府的地位,还要低似的——呃,理论还真是这样。

因为这个东牧国,哪有国的体量啊?

现在才五千蒙古兵而已。

而反观宋维勋,宋知府。

光是他这个知府,麾下的编户,就有两万多户。

一户可以出一个民兵。

那就是两万大军了。

所以,真要是打起来。

魏清还真不是他这个知府的厉害。

这个国,顶多就是跟过年城

“你们光人来了吗?没有带马?”

此刻,扫视着魏清的身后,宋维勋诧异的问道。

“带了,带马了。”

魏清赶紧点头。

他们到美洲是游牧的,怎么可能不带马,不带牲畜啊?

要是这样的话,怎么游牧啊?

只听魏清道。

“这些马都是养在船舱底下的,可不好带啊。”

“而且数量不多,只带过来了一千多匹。”

“已经算不少了。”

听罢,宋维勋感慨道。

美洲这边,运人还倒容易一些,但马就缺的多了。

这倒也正常。

从大明朝到美洲,如此遥远的距离。

想要把一匹马给运过来,这成本可比运一个人,要高的多了——马的占地空间,还有吃喝的草料,豆饼,喝的淡水。

都是人的数倍啊。

所以,在美洲这边,马是挺稀罕的。

这边想要解决马的问题。

靠大明朝那边一直运输,是肯定不行的,也满足不了需求。

只有靠自己建立马场,培育马群。

而一旁的多铎,也是这么一个打算,他说道。

“就这一千多匹马,里面却有一千匹母马。”

“等到了定居点后,我亲自给这些母马,配上了种。”

“有个三五年时间。”

“东牧国就不缺马了。”

“这倒是。”

宋维勋点了点头,又道。

“要是你们东牧国的马养好了,不只可以自己用,还可以赶过来卖。”

“这美洲富庶,不比内地,手上有银子的多了去了。”

“这个马缺口还是很大的。”

“是吗?”

魏清心念一动,他点了点头。

又询问道。

“补给物资您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你们就五千人而已,这还不好凑?”

后者点了点头,听罢,魏清一咬牙道。

“那我们在过年城,休整半个月,半个月后,就开始向西,按照皇上绘制的地图,去寻找那个大湖,然后在那里建国……”

“这一路上可不易的很,多休整几日吧?”

宋维勋看着,急不可耐要出发的魏清,皱眉道。

“不行,耽搁不得。”

魏清却郑重的摇了摇头。

“我都这么一大把年龄了,要是再耽搁下去,这一辈子就算彻底完了。”

好嘛,原来多铎也知道自己老了。

他想趁着,自己还没老到,干不动之前,尽快的把自己的国家,给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