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七国之乱一(1 / 2)

关东诸藩王与朝廷明争暗斗的博弈,从高帝刘邦开国时就已种下。

高帝汲取了大秦二世而斩的教训,认为始皇帝赢政划时代启用的全郡县制代替封国制,有很大弊端,统一的天家内乱时,军队调动根本就来不及。

所以,为避免秦之祸,高帝在秦制的基础上后退一步,以郡县—封国并存制,代替全郡县制。

秦国当时在全国建立的三十六个郡,到汉初时,长安朝廷只直辖了十五个,不到一半,多在关中以内,关中以外,多半个国家疆土以封国的方式交给了各藩王。

最初设立异姓王国的目的,是为争夺天下;后来设同姓刘氏王的目的,想通过宗法血缘关系的力量来巩固中央皇室,让帝位刘氏皇族中代代相传。

各藩国的权限都很大,除了上交耐金,不用向长安交税,可以拥有军队,可以印制钱币;朝廷只向各藩国派出丞相、王傅,协助各诸藩王治理国家,若有外敌入侵,或汉境内有叛乱者,诸藩都来助王即可。

本来,高帝在关东建立众藩国是帮着朝廷解决问题的,谁成想,这些诸侯王国自己很快就成了问题。

首先第一批封的异姓王,就让高帝睡不着觉。

大家本都是先反秦后反项羽起家的,现在好不容易大汉统一天下了,你们要再接着反怎么办?

而且高帝刘邦年岁已高,本就结婚晚,太子刘盈才是十多岁的孩子,人一旦崩了,留下吕后孤儿寡母,就怕对付不了那些彪悍的异姓王。

于是和吕后一合计,夫妻俩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把能折腾的异姓王咔嚓给铲除了。

别看高帝吕后夫妻平时吹胡子瞪眼,很不睦,但在大汉第二代继承上却有共同的利益。

高帝崩后,到了吕太后—孝惠帝一朝,让朝廷睡不着觉的异姓王不复存在,但同姓刘氏王的势力越发强大起来。

先是小小拆分了一下最强大的七郡齐国。

最初高帝分封了第一批王国后就有点后悔,觉得三郡的小国比较合适,所以后来分封的吴、楚等都只辖三郡。

齐国第一代王刘肥也很自觉,一看主母不放心,直接从自己的齐国划出一郡,给了妹妹刘乐公主做汤沐邑。

若孝惠皇帝不早崩,齐国与长安会进入一段较长时间的平和期。

但分拆依然会缓和地进行,却不会像后来那么激烈。

所有改变发生在孝惠帝刘盈早崩,吕太后年纪也越来越大,而做皇帝的孙子却在稚龄。

她在晚年也犯了和高帝刘邦一样的心病:想制衡关东越来越强大的诸藩国,不至于自己殡天后他们能威胁长安。

所以才在临崩前让各位庶子异地而王,并把赵国稱梁国腾出来,分封给了自己的侄子,让他们去关东平衡各刘氏诸王的势力。

外戚为王无非是力保孝惠帝刘盈一脉的儿子继续坐拥天下。

但吕太后一崩,关东诸国还是反了。强

大的齐楚两国率先逼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