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士为知己者死(1 / 2)

但刘荣之死,却让窦太后大发雷霆,不顾王阿渝身体有恙,连同刘启一并宣进长信殿来,撵走所有下人,劈头盖脸骂道:“刘荣的死是不是你们这一对坏东西的主意?!”

刘启冷静道:“这不是意外自杀么?”

窦太后却一脸悲愤,“皇帝不逼迫他,临江王能自杀?”

刘启分辩,“他有罪在先,是畏罪自杀。”

窦太后冷笑几声,“有罪,有廷狱,为何让都一个中尉郅都来审讯?”

“朕信任郅都!”

“你为了你的小儿子,为了她——”

窦太后虽看不见,手指却精准地指向王阿渝,“皇帝,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下此毒手!”

刘启转身对王阿渝,“你出去一下。”

“她不用出去,没什么可隐瞒她的,说不定就是你俩一起商量出来的毒计。旧太子不去,新太子如何安睡?不是么?”

王阿渝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刘启平静道:“我有话与太后私下谈。”

王阿渝诺一声,出去了。

她轻轻走出宫室,迈出门槛后,就贴在墙上,没有离开。

殿内,那对母子之间,开始了那种如冷如冰的沉默。

窦太后突然也失去了刚才的机锋。

母子之间,脱去了“孝”这种冠冕堂皇的外衣,面对赤裸的利益相争,窦太后反而没有额外的支撑。

毕竟刘启的帝位是他父亲传给他的,他就想传给自己的儿子。

窦太后似乎无处下嘴。

刘启冷漠地问道:“刘荣为何有刀?”

窦太后一怔,“他想见你,想对自己的父亲诉说冤情,却被狠心的父亲拒绝。不得已,要提笔写信,因皇帝的好狗臣子看管着,他不得笔和简。是魏其侯好心送进去的。”

刘启不动声色,“临江王即使在狱中,也没被除国或除爵,他若需要笔和简牍,就送笔和简牍。为何送刀?”

意思是:送刀是让临江王亲自削竹而书么?

刘启又丢下栗姬的帛书,“其母尚且可以用帛,用布书写,堂堂一个临江王,要在狱中亲自削竹?!西市上,一钱能买几枚竹打简?”

窦太后沉默。

觉得这一环节实在是个败笔,给一藩王送笔和简牍,还附加一削竹刀......

聪明一世的窦婴,究竟在想什么?

他是故意陷刘启于不义么?

虽事有诡异,但不能认错啊,窦太后就抓着一条:“但毕竟是皇帝迫害死了我孙子临江王!”

刘启默然道:“我召他回来,并没想好怎么处置他,或许有杀子之心,但并没实施。是太后帮我完成了最后一步。太后好计谋!”

刘启说完,大步离去。

也许是为了减自己的罪责,窦太后对着刘启的背影道:“要怪就怪郅都,没有这个凶残的酷吏,临江王就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