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王阿渝你有罪(1 / 2)

这赵绾又向刘彻举荐了自己的老师申公,说那是大才。

刘彻现在求才若渴,一听就派了貂车去请。

那申公在当地有才有名望是是不假,但人已八九十岁了。

刘彻很虔诚,亲自去问,“朕该如何新政?”

那申公看皇帝还是毛头大孩子,也不给建议,觉得他什么也改变不了。

刘彻有点失望,赵绾就给刘彻上了一奏,大意是:陛下想新政,想求变,也得先亲政才行。现在朝廷大小决策实际都掌握在东宫太皇太后手里,是新政不了的。臣建议,以后朝廷的决策就不要送到东宫了,不让太皇太后参政,才是我们新政的第一步。

刘彻一看就觉得说到自己心坎里了,他早就想甩掉东宫自己说了算了。

为什么东宫的权势这么大?

孝惠皇帝继位时,也是十六七岁,无力震慑当时开国的功勋悍臣,只能由吕太后辅佐新帝。

但孝惠皇帝英年早崩,先后由惠帝的两个儿子继续做皇帝,也都是几岁的孩子,自然朝政继续卖由大母控制。

吕太后主政一直持续了十余年,由此打下东宫小东朝不可或缺的权势。

到后来孝文皇帝为帝时,为尊母,继续把东宫朝政交付给薄太后。

但薄太后并没太多权力欲,加上她只有孝文帝这一个儿子,母子非常一心,基本不干涉朝政。

但到窦太后时,她是一个农家女长大的孩子,从小受尽饥饿,因偶然原因被吕太后送到代国作为代王妃的陪嫁女,一直处于妾的地位,好不容易做了皇后,终于入主东宫,在孝景帝一朝中,权力欲极大,一直与景帝处于权夺势的位置。

终于等到景帝崩后,她得到了良机,终于权倾天下,架空了小皇帝。

刘彻一直被父亲寄予厚望,可没打算做个傀儡皇帝,一直暗暗做着甩掉东宫的准备。

而且他觉得祖母尊黄老,只是个幌子而已,因为在黄老治下,她背后的权贵外戚们正如日中天,他们身在高位,却什么也不做,却美其名曰“无为而治”。

像大汉开国草创时期,“无为”才真的能休养生息,涵固百姓,现在百姓虽像五六十年前一样勤劳,但权贵们可不像五六年前那么规矩了。

他们无论在长安还是其他地方,都开始欺男霸女,横行乡里,官府却依“无为”而不管,管了有些官吏却治民不治恶——为什么父亲孝景皇帝在位十多年,经常呕心沥血拿出更多时间去校正汉律、革新吏治?

现在旧的那一套已不管用了,大汉已像一个长到十五六岁的少年,幼年再得体合适的衣裳现在看也是勒紧了四肢,必须要换新衣裳了。

没有政策是一成不变的,不合适了就要革新。

而旧的权贵经过五六十年滋养,变得太朽败不堪了。

所以,要用新的力量和血液,要慢慢替换甚至淘汰掉旧势力,尤其是那些懒散腐败的的诸窦和刘氏宗室,最好把作奸犯科的人都逐出宗门,最好清理一遍整个上层社会。

王阿渝一听,吓坏了,这儿子的皇帝之位是不是不想做了?

一年前你刚惹了太皇太后,现在又招惹,我的天!我得先赶紧代你认错去!

王阿渝来到长信殿时,才惊觉自己来得有点晚,不仅窦太皇太后的脸难看,连平时对自己笑脸相迎的侍女们都皮笑肉不笑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