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丰收的季节(1 / 2)

时间过得飞快,苏家工坊可以投入使用了。

苏青婉没有看错招来的那五个人,自己教了一天,她们就知道如何操作了,平均算下来,每天可以产出30多斤粉条。

她没想到的是,二蛋读书还挺聪明的,还没上多久学,就已经能算一些比较简单的账了。

虽然上次考试前,三狗心里边一直在打鼓,但好在结果还不错,秦昭说起码是前三名的水平,听了先生的鼓励后,他读书更有劲儿了。

“要不我给你们放几天假,你们回去帮忙把稻子收了再来做工?”

工坊开张一个多月后,到了收割稻子的季节,苏青婉想给几人放个假来着,没有想到她们立马摇手拒绝了:“别别别,我们家里有人干活。”

想来也是,在这里做工,可以直接拿到钱,回家更有底气,而且做粉条这活儿其实不是很累,总比去地里收稻子轻松多了。

上次给大牛的钱,他没有用完,请了几个人帮忙收割,苏青婉便也不操心自家的事情了。

这村里是姓苏的人占多数,苏老头那一脉,日子算过得不错的,种地规模在全村都排得上号,苏青婉原本想趁着这农忙时节,看看三叔他们现在究竟过得怎样来着,结果竟然没有见到人。

只有10来个大工简单粗暴地把稻子割了,在地里脱了壳儿,把粮运到了城里边。

“娘,那地明明也有我们一份啊。”盼弟看着稻子都被运走时,气不打一处来,想要上去理论理论,被二婶一把拦住了,对面一群精壮汉子,盼弟去太吃亏了,她无奈地说道:“要争也是你爹去争,可他现在哎……”

毕竟不是给自家干活儿,还没有主家看着,那些大工就很不细致,掉了很多稻谷在地上,有人派自家五六岁的娃娃去捡,一天竟然也能捡个三四斤。

这要是搁以前,可得让苏老太太心疼死,村里人议论纷纷,说是要去看看苏老头爹的祖坟,是不是冒青烟了,怎么青姑娘做生意赚到了钱,他们也赚到了钱,全家的财运一下子变得这么好?

对于这些议论,苏青婉只想说一句:别挨我,谢谢。

虽然和以往风调雨顺的年头没得比,但和前两年相比,今年的收成好太多了,苏青婉她们家收了快600斤稻子,大牛和陈慧心用磨盘给谷子脱了壳儿,称了一下,大约有400斤米,剩下的米糠可以用来喂猪喂牛。

这400斤大米,还不完全是他们自己家的,还得按照朝廷规定的税额,把其中质量最好、最完整、颗粒最饱满的那些筛出来,交了粮税,才算完事儿。

不过也还行,今年的粮税减了半,村民们都能接受,这几日看见苏青婉时,明显变得比以前还要热情了,老远都要跑过去,跟她打声招呼。

就连前些日子因为没被录取而恼羞成怒的妇人们,都有些后悔自己之前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