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淮扬(2 / 2)

而通过侦骑不断探查,于可成也知道了淮扬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div class="contentadv"> 于是乎,于可成仅在扬州府留下五千兵马驻扎。自己则亲率两万五千主力部队,沿着运河疾驰北上。

……

两日后,高邮州。

明军兵临城下。

“这怎么可能?”

因着追剿八卦教驻兵于此的漕运总督张大有都惊呆了:“伪明反贼怎会至此,莫不是扬州已失?可扬州大城就算死守也能守个好几天,又怎会如此毫无征兆就丢了?”

张大有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参将开口:“大人,现在不是思考扬州是否真的失陷的问题。伪明大军已兵临城下,还请大人早做决断啊!”

张大有知道这家伙是啥意思,无非就是反贼已经打来了,要是再不跑可就跑不了了。

可是还没打就走,他实在不甘心啊!

他手里也有近两万大军,与城外伪明反贼数量相等,再加上又是守城方,怎么都能打上一打吧?

张大有沉吟片刻,说道:“高邮位居运河之中,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传我命令,全军坚守此城,绝不可放一个反贼过了高邮。”

那个参将听罢,脸色大惊,连忙劝道:“大人不可啊!我军兵马不过两万,而今扬州既失,这高邮是万万守不住的。倒不如退往淮安,倚靠淮水,进可攻,退可走。”

另一将官听罢,也跟着附和:“是啊大人,高邮不过一介散州,丢了便丢了。但若淮安也丢了,那整个淮扬大局便彻底无可挽回了。”

“还请大人为国家计,顾全大局!”

“还请大人能够顾全大局……”

众将七嘴八舌的劝说,愣是无一人执行张大有的军令。

张大有见此,顿觉心中气极,却又无可奈何。

沉默半晌,才叹了口气说道:“好,既如此,那便依诸君之意,今夜子时我军便撤离高邮,退守淮安。”

“大人英明!”

众将齐声高呼。

张大有听罢,不由心中更加烦闷。

本以为被任命为新任漕运总督,能为君分忧,有所作为。

但这麾下的漕军,却是根本不听他这个总督的。

只从称呼就能看出,这帐中的武将,愣是没有叫过他一次大帅,所称一直都是大人。

虽都是正确的称呼,但这意思可谓天差地别。

下克上,不外如是。

从高邮到淮安,水路还未切断,这是明军围三缺一专门留的退路。

虽是被迫决定要弃城,但张大有却也不打算就这么把高邮州城完整的留给明军。

当日,得到命令的清军开始强征全城百姓富户的粮食骡马,带不走直接的就地宰杀。

而且,张大有还下令大军征完就纵火,便是烧了高邮也不可便宜了反贼。

然而,想是这么想,但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强征迅速演变成大规模的劫掠。

这很正常,士卒劫掠而已,可张大有却忽略了一个问题。

张大有麾下的军队除了漕军本部督标以外,还有着江北绿营部队。这些都是被他以漕运总督的权力,从江北抽调过来联兵剿匪的。

可问题在于,这些军队与他的漕标毕竟分属两个系统。

平时还好,现在可是劫掠发财,区区一个高邮城哪够所有人发财的。

最开始只是两方小兵为了钱财而发生争执,说白了就是分配不均。

渐渐的演变成了全军混战,人都有从众心理。

张大有“嫡系”的漕标,以及江北绿营就这么因为如此莫名其妙的理由,在这高邮城里先自己打起来了。

城中的乱象很快为城外明军发觉。

“将军,会不会有诈?”于可成的副将说道。

于可成不屑一笑:“呵,他们若真敢耍诈,那我还当真要佩服他们。”

“将军的意思是?”

“传我命令,全军攻城。”

此时天色未暗,明军连火把都不用,前锋部队推着折叠桥便开始在护城河上架设浮桥,过程没有遭受任何阻击。

浮桥很快便架好,明军先登营踩着浮桥迅速杀过护城河,然后开始攀登城墙。

短短半刻钟时间,先登营就将城门打开,整个过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直到这时,城内清军才惊觉,高邮城竟在他们因劫掠而内斗时被反贼破城了。

清军猝不及防,完全来不及聚兵,顷刻间就被军容肃整的明军杀得兵败如山倒。

张大有自觉无力回天,勉强聚集了千余兵马(有漕标,也有江北绿营)后,便随即往城外突围。

到了这时,张大有乃至其麾下部将都不再考虑要不要退守淮安了。

因为就这么点兵力,他们连淮安都守不住了。

上一章有个字起点识别不了,已改

()

wap.dingdianor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