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状元郎(2 / 2)

“列位同喜,同喜!”

高登举志得意满,不断拱手还礼。

&;=&;&;&;若他知道自己原本是阁部推荐的第一名,最后被皇帝强行踢到第三名,怕是就不会这么想了。

这时有商贾上前,抓住高登举的袖子就急不可耐问道:“高探花可曾婚配?”

高登举不慌不忙:“犬子今年已近两岁了。”

好家伙,连儿子都有了。

那商贾顿时颇为失望,其余准备凑上前来的富商,也都颇为可惜,自行散去。

高登举倒是无所谓,他家在吉水当地本就是豪富之家。虽然陛下如今拆分大户,不过不影响他家财富,而且他还有个有钱的岳丈。

那岳丈是富商出身,两家早在前两年便已顺势合伙经营,趁着陛下开海之际赚了个盆满钵满,他也是那时成婚的。

“榜眼郎,刘统勋,山东诸城人。”

在场为数不多的北方士子纷纷欢呼喝彩,前三甲不仅有他们北方士子,而且高中榜眼。

那群从高登举身边散去的商贾立马冲上来,刘统勋早有经验,连忙说道:“犬子今年已经六岁半了!”

行吧!这位不仅有儿子,还比探花郎的大了好几轮。

今年怎么搞的,一甲榜眼、探花都是成过婚的。

“状元郎君,陈弘谋,广西临桂人。”

陈弘谋不等商贾改换目标,便果断开口说道:“在下已有妻儿,诸位不用问了。”

说罢,直接扭头就回返客栈,也没去呼朋唤友庆祝。

今年的新科状元、榜眼、探花却是境遇各不相同,探花高登举是商贾出身,虽然有钱,但放在历朝都是上不得台面,光看就知道高登举的父亲有多希望他中第摆脱商贾身份。

榜眼刘统勋,妥妥的官宦世家,祖父两代都高官显禄,父亲刘更是积劳成疾,死在任上,说一句家学渊源都不为过,中第本就是情理之中。

只有状元陈弘谋,是真的农民出身,甚至拿不出钱来参加科考。

还是老丈人出钱资助,才有钱过来的南京。

另一时空的陈弘谋是靠着临桂谢家资助,现在同样如此,甚至于还直接与谢家入赘,才得到老丈人全力资助进考。

陈弘谋回到客栈后,关闭房门,随即整理了下衣冠,这才对着紫禁城方向诚心叩头:“臣谢陛下钦点之隆恩,必鞠躬尽瘁,襄助陛下开太宗远迈汉唐之盛世!”

陈弘谋很聪明,一下就猜到自己这个状元是皇帝钦点。

因为他写的文章非常务实,甚至都敢对朝廷时政做出批评建言。

满清刚入关时,由于缺粮,所以禁绝民间酿酒,直到乾隆年间,这个禁令才被大臣劝阻废除。

大明新朝前些年粮食也一直不足,所以没人顾忌到酒水的时候。陈弘谋此次却是直接从殿试中入手,认为朝廷应该在某些富裕省份,放开酒水管制,这样也可以利于藏富于民。

而且对民间市场经济,也应保持宽容态度,在保护农业经济的同时,不应对商品市场过于排斥。

只有民间市场起来了,民间经济才能发展起来,老百姓才不至于那么穷困潦倒。

陈弘谋还闷在房里叩拜立誓,客栈楼下却是已经热闹起来。

客栈掌柜已经得知自己这边住了新科状元,当即便以此作为噱头:“本店出了文曲星状元郎,凡今日来本店打尖、住店者,都不必太过担忧。”

说罢,又交代客栈伙计:“快,把本店最好的酒水饮食都给楼上状元郎君送去,莫要慢待了文曲星老爷。”

这边话音刚落,便有不少食客把客栈挤了个满满当当。

不为掌柜说的吃饭打折,单纯就是来沾沾喜气。

科举不仅对天下士子很重要,同样在民间百姓心中也具备神圣地位。

朱怡炅能在活着的时候,把科举从主要选官制度,变成选官制的一种就算不错了。

不行了不行了,困到昏死,晚上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