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割让三道(2 / 2)

一说到开城府的天朝大军,朴文秀即便胸中怒气,却还是乖乖闭嘴。

就连李昑也终于听懂了汉四郡是什么意思,毕竟那可是大半疆土啊!这要是全割了,他还当个屁的国王,百官士族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不可。

&;=&;&;&;李昑咬牙问道:“天使大人,难道就没有什么转圜的余地了?”

朴政收敛表情:“这是我中国故地,如今不过是收复故地,没有追究尔等罪过,还打算册封大王殿下,大王切莫得寸进尺了。”

李昑已然怒不可遏,他很想说得寸进尺的明明是中国,可话到嘴边,就又怂了,只能沉默以对。

朴文秀叹息道:“汉四郡实在太多,若真全部割让于天朝,那我朝鲜也真的不必存在。”

朴政说道:“四郡之地的确太多,而且诸多记载不全。朝鲜又为中国属国,代理牧民千年之久,因此我大明皇帝陛下特下恩旨,只要朝鲜黄海、江原、京畿三道之地。朝鲜南部全罗、忠清、庆尚三道,可许建立南朝鲜王国,册封圣旨不日便会抵达汉城。”

朴文秀气得想吐血,这特么都有什么区别?

汉四郡是朝鲜大半疆土,现在割的三道,同样也是朝鲜过半疆土。唯一区别,就是汉四郡要更大,真按汉四郡全盛期来割,忠清道肯定得没,庆尚道也要没了一半。

而且,京畿道又是朝鲜王都所在,这要是割了那还得了,李昑这个朝鲜王还当不当了?

应该还是能当的,毕竟有大明皇帝的册封圣旨,就连现在的王位,也是靠大明皇帝圣旨册封,所以才没人敢反对,更没人说什么兄终弟及有什么问题。

宴席草草散场。

李昑当天晚上,就又召集大臣进宫偷偷开会,商讨白天的对策。

这次的情况倒是又不一样了,怎么个不一样呢?

之前统一认为应该北伐的荡平派,还有坚持应该先搞清楚状况,尽量避免冲突的“投降派”,不仅角色对调了,还再度分化。

荡平派变成了“投降派”,认为不能开战,因为他们意识到,大明似乎真的想打,也真的敢打。

其中,老论为首的金在鲁、洪致中认为,应该遣使南京,去跟大明皇帝解释,还有安抚好开城的明军。

少论的赵显命、宋寅明觉得,遣使南京还不够,还应该贿赂开城府的明军将领,还有那位天朝使者,最好能嫁个宗女公主。

毕竟朴政可是朝鲜人,又是领议政的儿子,有这么一层关系在,还要再做好割让一些土地的准备,比如黄海道,基本可以将其放弃,本来就已经被农民军打烂,拿回来了还得掏钱重新治理。

南人、北人意见则更加统一,觉得应该直接开战,天朝皇帝摆明了要吞并朝鲜国土,就连京畿汉城都要,这要是割让了朝鲜还如何立国?

如此,从一天前还是两派党争,到现在变成了三派争执不休,还互相自觉交换了立场。

这都大祸临头,李昑马上都快从汉城被赶到南边了,底下大臣居然还在党争,而且还是深夜在他的王宫玩党争。

李昑烦不胜烦,怒斥道:“够了!天朝大军都已经兵临开城,再不拿个主意出来,那我还不如直接内附天朝,自己去南京找天朝皇帝陛下讨个清闲王爷做!”

国王生气了,又把话说到这份上,三派大臣顿时面面相觑。

对其性格比较了解的朴文秀见此,试探性说道:“大王,可先行下令各路勤王大军积极备战,这些勤王兵马久居汉城,若不让他们活动一番,就算粮食充足,也早晚会出乱子。还要再同时遣使大明的南京与我朝鲜开城府两地,左议政(左相)宋寅明所言不错,大明军队已经进抵开城府,三道之地怕是难以保全,可能要割让一些,甚至是一道之地,才能喂饱这些天朝大军。”

李昑挣扎犹豫半晌,才点头:“既如此,那此事便交给宋卿,去与天朝使者谈判。”

宋寅明脸色一苦,说道:“大王,臣是左议政,若是臣去谈判,有损国家威严。”

“都已经国家危难,还有何威严可论。”李昑愤怒无比,伸手又一指赵显命与洪致中:“你们也一起去,若是都不愿意去,那就我亲自去,直接跟着天使坐船去南京,往后就做个闲散王爷。”

不说还好,一说赵显命也被叫上,少论派一锅端。

洪致中虽然是老论派,但他也是右议政,这是直接国王逼着朝堂左右相去卖国求饶。

可以想象,等他们谈完回来,不论结果怎样,少论派都别想在朝堂立足了。

老论派肯定也会与领袖洪致中撇清关系,南人、北人坚持北伐开战,反倒莫名其妙渔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