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1 / 2)

审决之后,原本门府大开的九凌宗又回归以往的沉寂。

而宗外,却因‘伏祟堂’成立,众多弟子为争取功名,皆自请入堂,离开宗中前去捉拿残留于世的祟种。

一时‘伏祟堂’风光无二,而携领此事的姜行渊因几次捉拿作乱之族果决又迅速,身手大显,亦声名大噪,不再蒙尘,被人间称为临渊道君。

这个消息传到辅峰时,莫清岚正在看书。

洪玄将话说完,却看眼前人神色一派平静,不由唤道:“主人?”

莫清岚听觉抬了抬眼皮,轻‘恩?’了一声,“怎么。”

“如今姜堂主声名远扬,在人间颇有威望。”

仿佛这次才听明,莫清岚沉吟了片刻,笑道:“这是好事,师叔素来对行渊寄以厚望,总算是明珠不再蒙尘。”

洪玄听闻他的话语,脸上却露出几分怔疑。

主人让权之意极其明显,除他之外,各峰之人亦有所察觉。而九凌宗加身于主人的掌职之名,乃是宗主与圣尊七十年前亲设,自然不能随意卸任,这个情况理所当然让他们困惑,几次三番都前来拜访探个究竟,却都被莫清岚以闭关之由避退。

如今不光宗中,就算是人间,对‘圣君大人’期待之后,久久得不到回应也渐渐生出非议。

许多人都以为,经过那次雷劫之后,主人道途穷尽,修为出现了问题,不再得天道眷顾,所以才开始避世,让权给他的同门师弟。

而旁人不知,洪玄却心知肚明。

雷劫固然对主人的婴丹有所损伤,但仅在‘元婴’这个阶段,主人的修行一如此前,几日前就摸到了初期的界点,以元婴者五百年的寿元而言,他的进阶迅猛,近乎妖异,根本不存在什么道途穷尽之说。

可明明是如此,莫清岚却依旧按兵不动,与以前为天下的一切事端竭尽全力、事必躬亲的样子截然不同,态度差异之大,让洪玄也心生不解。

看到他脸上的神色沉重,莫清岚抬起眼眉,却笑,声音淡淡道:“不必忧心,如此闲逸,与现在的我而言,恰是正好。”

洪玄微怔。

现在的主人……与之前的主人,有什么不同吗?

说话间,莫清岚手中书折页翻动。

看到书上的内容,洪玄问道:“主人在看日月山?”

好像忽然想起什么,莫清岚手上微顿,抬眸看向他。

于凡人而言百年便是一生,所记所载不过匆匆一笔,知晓的东西,或许还不如活了数百年的洪玄多。

他问道:“玄叔年岁几何?”

洪玄脸上露出些思索之意,片刻后道:“大抵三百有余。”

莫清岚将书合上了。

“那意思是说,当年日月山未出世时,你就已经诞生了。可还记得当时之景?”

洪玄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三百年前,三百年……

他只是个龟壳都

未长硬的冥海之龟,神识都未曾开化,何谈记得?

但看着莫清岚颇有兴趣的样子,洪玄自然无法拒绝,只问:“主人想知道什么?”

莫清岚若有所思,“我曾在书里看过,说日月山未曾出世前,凡间不朝四圣,而是拜各路神者。”

三百年,算长,可对于万物诞生、一切演化而言,又很短。

旧籍记载,此前统治过修道界的,并非修道者,而是一个又一个神裔之族。

他们与日月山的神明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也随着日月山开,神明殒落,一切步入末路,裔族才渐渐消弭在世间的传言、世人的记忆之中。

洪玄安静了。

莫清岚看着他。

好半会儿L,他才磕磕绊绊道:“当年……冥海、无人。”

莫清岚与他对视,洪玄一张古朴的脸长叹了口气,坦白道,“我年轻时一直在冥海生存,未曾入世,主人问得这些,我不曾知晓。”

却说完,忽想起什么,他道:“不过……”

“姜堂主应该知晓一些。”

“行渊?”莫清岚挑眉,

“主人当时年少,或许不曾记得,但凌宗中将小堂主带回来的时候,曾说过堂主是古时的神裔之后。”

莫清岚抚着卷书的手指轻顿,莫名抬眉。

洪玄还准备说什么,也恰此时脚步声渐近,转头看到是谁进来,他便不再多说。

“可是扰了仙君商议正事?”少年的声音遥遥响起。

莫清岚回神,往人那边看了一眼,“怎会。你都准备好了?”

来人一身劲衣,端着一碗羹汤放到莫清岚面前,应了一声。“吃点东西再去。”

今日恰好闲无事,他们相约一道去山下,见人已来,莫清岚便不再闲着,伸手将他端来的东西喝完,如常说了句“味道不错”,便与他一起出了门。

因为弟子大都不在宗中,九凌宗去往山下的路上亦人影萧条,又值秋季,天色不明,马车一路轴转,显得极为孤寂。

两人无话,莫清岚看了一眼人,便从袖中取出书来继续翻看。

而刚翻了两页,便听到对面的人问道:“仙君为何在看日月山?”

“随意看看。”

“是因为泠光圣尊?”

这句话落,气氛莫名陷入轻微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