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春花二度请神医 女王托梦别唐僧(1 / 2)

仙与凡 董兴启 7374 字 7个月前

太师听了女王对她说:“自己不行了,要到另一个世界里去。”她心如刀绞,痛不欲生。一面命卫太医郎想尽千方百计,医治女王;一面让侍从传令,命春尚书速去耶律国再请华神医。

春尚书率领人员、车马,同上次一样,火速向邺律国国都赶去。一路上,马蹄声疾,车轮滚滚。第三日中午就赶到了邺律国国都。春尚书命军士们喂上马匹,抓紧吃饭、歇息,自己则径直去请华神医。

春尚书来到华家大门前,轻轻叩着门,一个二十来岁的男子打开门,问到:“你找谁?”

春尚书道:“有烦小哥,我找华神医,华老先生。”

男子道:“我是华老先生的徒弟。你是谁?有何事?”

春尚书道:“小哥,我是从女儿国来的,想请华神医再施妙手,去为我王陛下诊病。劳烦你向华神医通报一声。”

男子道:“师父昨日刚被皇宫里召去,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

春尚书一听傻了眼,自语道:“这如何是好?”

男子见春尚书十分着急,道:“我师兄在家,你可问问他。”

春尚书听了,忙道:“烦请小哥引我去见华家大哥。”

男子请春尚书进了家,来到堂屋门前,男子对春尚书小声道:“官人且稍等,师兄刚吃完饭,我去看看午歇了没有。”

男子轻轻走进堂屋,不一会就出来了,招呼春尚书进屋。春尚书进到堂屋,见了华友明,施礼道:“华家哥哥,在下有礼。我王陛下又突然病发,昏迷不醒,遣我来,再请华神医施回春妙手,救我王陛下性命。”

华友明道:“官人,事情不巧,家父昨日刚被召进宫里,恐怕得过两日才能回来。”

春尚书焦急的道:“这如何是好?”

华友明道:“官人莫急,你且在客店里住下,待家父回来,我便立马着人告知与你,你看如何?”

春尚书无可奈何地道:“事已这般,也只好如此。烦请华家哥哥,待华神医回来便通知与我。”

华友明道:“那是当然。”

春尚书只好辞了华友明,悻悻地回到客店里等候。春尚书在客店里,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坐立不安,团团直转,不时走到客房门口,看天上的太阳。只觉得今天的太阳跑得特别地慢,都看了好几回了,太阳也只跑了有半个时辰的光景。春尚书真真感受到了什么叫度日如年。

夜里,春尚书躺在床上,心里焦躁,翻来覆去也睡不着。眼前尽是女王病危,宫里人心急如焚,无可奈何的情景。禁不住坐起身来,双手合十,闭了两眼,默默祈祷,祈求神灵,施大慈大悲之心,佑护陛下,早得安康。直到四更时,春尚书才迷迷糊糊睡着。朦胧间,她见太师来到客店。太师看到车马歇闲,甚是气愤,径直走进客房,见她还躺在床上睡觉,勃然大怒,一把掀开盖在她身上的被子,怒喝道:“好大的胆!陛下生命垂危,命在旦夕,你却在这里睡起大觉来,该当何罪?!”春尚书听到呵斥,一咕噜爬起来,慌忙叩头,道:“太师恕罪,末将该死。”

春尚书猛然坐起,见夜还黑着,眼前无一人影,才知刚才是一梦。她大口地喘着粗气,一脸惊恐,浑身冷汗,坐在床上直愣愣的发呆。

天刚麻麻亮,春尚书便穿衣下床,来到军士们房里,吆喝道:“你等速速起来,吃了饭,快备车马。”

春尚书简单洗漱了,吃了些饭,便带着车马、人员,出了客店,向华家走去。来到华家,见大门从里面栓着,便轻轻叩门,叩了几下,无人应答。只好来到前面的医馆。一个十几岁的男童刚刚打开医馆大门。春尚书问到:“请问小哥,华老先生在吗?”

男童道:“师父进宫还没有回来,你有何事?”

春尚书道:“华郎中,华友明可在?”

男童道:“师兄正在诊室,你有何事?”

春尚书道:“有劳小哥,带我去见华郎中。我昨日下午来拜访过他。”

男童道:“官人跟我来。”

男童引领春尚书来到诊室外,对她道:“官人在这稍等,我去报于师兄。”男童轻轻推门进了诊室,见华友明正在擦桌子,便小声道:“师兄,昨日来见过你的那官人又来找你。”

华友明道:“快请她进来。”

男童道了声“晓得”,便退出诊室,来到春尚书跟前,道:“官人,我师兄让你进去。”讲完,又忙自己的事去了。

春尚书进了诊室,见了华友明,深深施礼,道:“华郎中,在下恳求您,去为我王陛下诊病,车马已在外面等候。”

华友明道:“官人,你再等一日,也许家父就能回来了。”

春尚书道:“华郎中,我王陛下病情危急,实在等不得,万望华郎中莫再推辞,随在下去女儿国,施以妙手,救我王陛下性命,在下不胜感激。”

华友明道:“官人,你若是等得,便再等两日;若是等不得,我随你去也可。你王陛下那病,家父私下里悄悄对我讲过,但恐甚是棘手。”华友明面带为难之色。

春尚书听到华郎中愿随她去女儿国,感激不已,道:“感谢华郎中大恩大德。车马就在街上,请华郎中起行。”

华友明道:“官人稍等片刻,我备了医箱,就与你去。”

春尚书出了医馆,来到马车前等候。不一会,就见华友明从医馆里走出来,刚才那男童跟在他身后,手里提着一个医箱。春尚书赶忙上前,亲自扶华友明上了马车,又从男童手里接过医箱,递进马车里。

春尚书命令军士驱马启行。

接华郎中的军士出了城,快马加鞭。如上次一样。每到一处驿站,便换人换马,继续前行。

回头再说唐僧,自那日逃离女儿国京都城,得了女王信件后,十分感念女王痴心痴情,宽厚仁爱。时常于夜深人静之时,从袖袋里取出女王那信,品看一番。时间长了,自觉有违佛门戒律,便以诵经替代,日日诵经至困乏了,才躺下歇息。如此以来,便很少再看女王那信件了。第三年春天的一日下午,他们师徒四人,来到一处村庄旁,唐僧坐于白龙马上,向前方眺望,只见前方不甚远就是连绵的群山,山前看不到一处村庄。于是,他对孙悟空他们道:“徒儿们,今日走了一天,你们也累了,现在天色虽不算晚,但再往前走,天黑之时恐要走到那山里,难讨住处。咱们今日就在这村子里找一处人家歇息,化些缘,明日一早再赶路。”

孙悟空师兄弟三人,都很赞同。

唐僧师徒向村子里走去。来到村子里,却不见有人,且家家关门闭户。孙悟空很是纳闷,问唐僧道:“师父,这天还大亮,村里人怎么睡得这么早?”

唐僧骑在马上,道:“也许是去了地里劳作还未回来。”

他们来到一大户人家门前,孙悟空扶唐僧下了马,然后走到大门前要敲门,见大门两边都插着鲜柳枝,十分好奇,问唐僧道:“师父,插着这柳枝是何意思?”

唐僧闻听,自语道:“想来今日是清明。这西方国里也有我大唐风俗?”便对孙悟空他们道:“今日是清明节,人们都心情郁伤,你们且不可大呼小叫,更不可莽撞,以免坏了民间习俗,惹出祸端来。”于是,便来到大门前,亲自叩门。

不多会,只听里面有一青年男子声音问:“谁呀?”

唐僧道:“施主,我们是东土大唐到西天取经的和尚,见天色要晚,想借宿一宿。”

一位二十岁左右的男子打开门,见了唐僧,道:“原来是师傅,请进来。”

唐僧走进大门,孙悟空也跟着往里走。这男子见了孙悟空他们,吓得浑身直哆嗦,结结巴巴地道:“你、你……”

唐僧赶忙道:“小施主莫怕,这是我的三个徒弟,他们长得虽然有些吓人,但并非恶人。”

男子听了唐僧说,才稍好了些,但仍是一副害怕的样子。男子引领唐僧师徒来到堂屋门前,隔着门上挂着的竹帘,怯生生地对屋里道:“老爷,是几个出家的师傅来借宿。”

从屋里传来一位老年男者声音:“请师傅们进屋来吧。”

男子掀开竹帘,请唐僧进屋。

一位六十多岁,矮胖身材的老年男者,从上手的太师椅上起身相迎,向唐僧施礼,并请唐僧在他刚坐过的椅子上就座,道:“师傅请坐。”

还没等唐僧还礼,孙悟空也走进来。老者见了孙悟空吓得连连倒退,指着孙悟空,哆哆嗦嗦地道:“你、你……”

唐僧赶忙施礼道:“阿弥陀佛,老人家,不要惊慌,他们是我的徒弟,虽然长得古怪,但却不是恶人。请老人家放心。”

老者擦着额上的汗,自语道:“几位小师傅怎么……”

唐僧道:“老人家,不要怕。我们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到西天佛国去取经,今日见天色有些晚了,欲向老人家借宿一宿,不知方便否?”

老者听了唐僧一席话,不再害怕了,道:“东土大唐高僧能光临寒舍,我朱某不胜荣光。”赶忙让唐僧在上手椅子上坐下,自己则坐到另一侧的椅子上。刚刚坐定,这朱老爷又道:“高僧还没吃饭吧?”

唐僧揖手道:“阿弥陀佛,贫僧只顾赶路,确实没有用斋饭。”

朱老爷向门外喊道:“牙儿,你告诉厨房,给高僧一行准备斋饭。再把西厢房收拾收拾,让高僧一行在那里歇息。”

从屋外传来刚才那青年男子的应答声:“知道了,老爷。”

朱老爷又向屋外喊道:“莲儿,给高僧上茶。”

唐僧道:“多谢老人家善待。”

朱老爷道:“高僧莫客气。我们穷乡僻壤,只有粗茶淡饭,请高僧莫嫌弃。”

唐僧道:“出家之人,不求奢侈,能充饥便可。老人家如此慷慨,贫僧感激不尽。”

丫鬟莲儿用托盘端上茶来,放到桌子上,一一端到唐僧师徒面前。又将朱老爷的茶杯端到他那边的桌子上,然后退了出去。

唐僧与朱老爷边喝茶,边聊了起来。唐僧问朱老爷道:“请问老人家,贫僧见这村庄住户也不少,怎么街上却不见一个人行走,家家都关门闭户的?”

朱老爷道:“高僧远道而来,不知我们这里情况。今日是清明。每逢清明和十月初一这日,人们下午烧纸祭扫回来,都闭门锁户,不再出门。”

唐僧疑惑地道:“这是为何?”

朱老爷道:“高僧为出家之人,可能不知,这清明、十月一是鬼节。”

唐僧道:“我们大唐国里也有这节,只是人们并不关门闭户。”

朱老爷道:“高僧有所不知,我们这朱家庄,虽然是偏僻之地,然村子西边十几里地就是一个隘口,是兵家必争之地。因而,从前这地方就是古战场。也不知打了多少回仗,死了多少人,反正我们种地时经常梨出白骨、盔甲、兵器什么的。这些人死后就成了孤魂野鬼。这心慈心善之人死后的鬼魂还好,安生老实。可那些恶鬼、厉鬼就不同了,他们时常出来作害人,索人性命,附身还魂。百姓们都很害怕。尤其是一到清明、十月一这日,人们就早早地关门闭户,不敢出门,生怕被那些恶鬼、厉鬼附了体,害了性命。”

唐僧道:“既然百姓害怕,为何还在这里居住?”

朱老爷道:“祖辈留下的家业,怎好舍去?到了别处,没有土地,如何生活?再说,这里的土地肥沃,庄稼长得好,收成也多,饿不着人。所以,百姓还是舍不得离开。今日又是清明,厉鬼出没之日,不等天黑,一到太阳偏西,人们就早早地关门闭户,尤其是那些有小孩的人家,生怕厉鬼掳走了他们的孩子,更是紧闭家门,任你如何敲门呼唤,也是闭门不开。恰恰今又是晦日。俗话讲:清明日,月黑头,鬼魂满街遛。又道:月黑风高夜,鬼魂索命时。哪还有人敢在外面?幸亏高僧敲门早,也是老夫年高,经历的事多些,刚才师傅敲门,才让牙儿去开。换成其他人家,任凭你敲破门,喊哑嗓子,才没有人敢给开门哪。”

唐僧道:“多谢老人家,若非您容留,恐怕我们师徒四人就要露宿街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