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第363章 三层棺椁(1 / 2)

第363章三层棺椁

在东北,人们称呼铜钱为“大钱儿”,具体是因为啥,那就不知道了。

虽然大钱儿这玩意儿没啥用,但王安依然将它们全部收了起来。

因为这玩意儿虽然数量太多,基本啥用没有,但不得不说的是,那种数量较少的大钱儿,也是多少值点钱的。

王安前世在篱笆子里的时候,同屋的无期人员可以说干啥的都有。

有几个专门盗墓和倒腾古董的,给王安和其他狱友,普及了不少关于盗墓和古董的知识。

其中一个就说过,那种品相好,铸造流通较少的大钱儿,也有人专门收藏,要是碰巧赶上了,也能卖个不少钱。

所以说,万一有那么几枚,在后世能够值钱的呢?

蚊子再小,它也是肉啊。

王安将这些大钱儿装进袋子里,装的过程中王安发现,这些大钱因为都是装在罐子或小坛子里,所以保存的正经挺好,除了铜绿以外,腐烂的大钱儿都很少。

最关键的是,这些大钱,除了少量的宋朝大钱儿以外,剩下的都是明朝的。

历朝历代的大钱,只有明朝的“大中通宝”最为特殊。

因为只有明朝的大中通宝,背面是地名,有”北平,豫,济,京,浙,福,鄂,广,桂,“九种。

往后像“永乐通宝”,“嘉靖通宝”,

就不是这样的了,背面啥也没有。

除了这三样大钱以外,王安从大钱儿堆里,还看到了“弘治通宝”“隆庆通宝”“万历通宝”“泰昌通宝”“天启通宝”和“崇祯通宝”。

不得不说,这些大钱儿,基本把整个明朝的大钱儿都包含在内了。

但是像南明以及清朝的大钱儿,那就一个子儿都没有了。

除了这些,还有不少祭祀用的那种跟鸡蛋一样大的大钱,具体是哪个朝代的就不知道了。

王安猜测,这个墓的主人,十分有可能就是明朝崇祯年间的人。

当然,对王安来说,具体是啥时候的人,根本就不重要。

当王安把所有的大钱,全部装起来后,竟然装了整整一面袋子。

王大柱已经观察儿子半天了,也是直到这时,王大柱才皱着眉头指着大坑说道:

“这玩意儿整点就中呗,咋也得给人家留点啊,你整这老些干啥啊?”

王安闻言怔了一下,主要是“给人家留点”是啥意思?

然后王安笑呵呵的说道:

“我寻思哪天找个人卖了,多少也能卖点钱呢。”

王大柱白了王安一眼,却没再说话。

随着大坑面积的不断扩大,各种器皿也随之出土,随着“喀嚓”“喀嚓”两声瓷器碎裂的声音响起,王安再也坐不住了。

这特么可都是明朝的瓷器!

即使不是珍贵的瓷器,那也是古董啊!

于是王安立刻喊道:“慢点慢点,好东西都让你们砸碎了。”

说实话,就这死冷寒天的,是真的不适合挖土。

不使劲儿的话,土冻的邦邦硬根本整不动,使劲的话,谁也不知道冰镩子或者大铲底下会埋着什么东西。

所以像是瓷器或者坛坛罐罐啥的,干碎了也实属正常。

这个年代,在偏远的地方,人们对于瓷器和古董啥的,除了自己使用以外,是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的。

即使是很多城里人,也是不知道这些的。

主要是这些玩意儿在农村,互相之间也不存在买卖,关键是也没人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