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大举伐蜀(1 / 2)

北汉国主刘钧得知后,惶恐不已,乃修书一封,倾太原皇宫中之财宝,派其子刘继恩携往出使大周,向皇帝柴宗训请罪。

开熙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午后,大周皇帝柴宗训在皇极殿召见了北汉使者刘继恩。

刘继恩生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年),本姓薛,是刘钧姐姐的儿子。

其父薛钊乃北汉世祖刘旻之婿,薛钊无才能,又与其妻聚少离多,一日酒醉求见妻子遭拒,乃拔佩刀刺向妻子。

妻子奋力挣脱但还是受到刀伤,于是薛钊引刭自裁。刘继恩尚幼,刘旻因刘钧无子,便将刘继恩过继给刘钧。

乾佑七年(954年),北汉世祖刘旻病逝,刘钧继位。任命刘继恩为太原尹。

刘钧病中,曾经试探地对宰相郭无为说继恩性格纯良孝顺,却没有治国济世的才能,恐怕无法处理家国之事。郭无为沉默不答。

刘继恩随皇宫太监和禁军进入皇极殿后,向柴宗训行大礼,执礼甚恭,道:

“外臣刘继恩,参见大周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柴宗训打量了刘继恩几眼,道:

“君家与朕大周为世仇,宜其不屈,刘钧若有志于中国,宜下太行以决胜负。

岂可以我中华之人力物力外媚契丹,徒损我中华元气哉?”

刘继恩跪地惶恐道:

“启禀陛下,河东土地甲兵不足以当中国,然刘家世非叛者,区区守此,盖惧汉氏之不血食也。”

柴宗训沉吟半晌,想起太祖与刘旻时之事,北汉刘家确也不能算作叛逆。而未来几年,自己将致力于扫平南方诸国,因北汉涉及到辽国,不如留待统一南方后再解决之。

柴宗训道:“刘继恩,你回去太原传朕旨意于刘钧,只要他不勾结辽国妄图对朕大周动兵,朕可以不发兵攻灭汉国。”

刘继恩心中大喜,道:

“多谢陛下宽宏大量!这是我国主准备的一点薄礼,还盼陛下笑纳。”

柴宗训点了点头,侍立身后的殿前太监总管汤启走下玉墀,接过了刘继恩手捧的礼单。

柴宗训道:“刘继恩,这几日便在朕大周京城中领略一番人情风光,回到太原后,劝说汝父早日归降。”

刘继恩行礼告退后,便由礼部安排在礼宸殿中暂住了下来。由礼部侍郎窦俨陪同,游览了汴京数日,颇为煌煌之象而震惊。

直到七月中旬,方才启程回太原。

柴宗训见辽军已于7月上旬撤离北汉太原城,乃下旨龙骧军一兵团第一军凯旋回京。

全军论功行赏,军士每人赏银六两,官升一级,军长景胜封男爵,食邑百户。

此战中为国捐躯的将士,每人赐抚恤银50两,朝廷并在汴京建“忠烈祠”,供奉其牌位。

令辽州刺史郭进统一万州府军与北汉降军一万,计2万人镇守,于全州开始大力推广农业与商业新政。

并从最近的晋州义仓,雇民伕调拔5万石粮食至辽州,立将当地的粮价由每石一两银的天价,降至了每石三百文钱,平抑了辽州因长期贫困和战乱而来的超高物价。

开熙五年八月十二日早朝上,宰相李涛出班道:

“启禀陛下,经朝廷半年多来的准备,屯驻荆州的龙骧军第二兵团已积可供全军吃用一年的粮草,新造二千料以上战船三百艘,军士熟识水战,兵器箭矢充足。

而驻守凤州、乾州一带的北路军都指挥使曹彬,亦已在当地编练“凤州军”3万人完毕。

如今气候由炎热而转凉爽,臣以为正是陛下出兵攻灭蜀国之良机!”

柴宗训与垂拱殿中群臣商议了一阵,均觉如今大周相邻之国,南唐君臣荒嬉,只求贡献财宝而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