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燕王进京!(1 / 2)

朱棣已经将朱元璋的心思琢磨透了,所以来京的时间点,他都拿捏的别有用意。

他看着徐妙云道:“老爷子喜欢端庄节俭的儿媳,你见到老爷子,尽量不要奢糜,头上的插花之类的,都给卸下来吧,现在就卸下来,免得入京之后招人口舌。”

徐妙云点头:“好!”

“对了王爷,咱们去京师那么早,要不要回娘家看看?”

朱棣蹙眉:“你要是想本王早点死,就尽管去徐府。”

徐妙云心惊胆战:“妾身失言了。”

说话间,外面,一批快马踏着泥泞的道路,急促奔袭而过。

雨水,溅了临窗的徐妙云和朱高煦一身。

朱高煦顿时下轿,拦住那匹快马。

“站住!”

朱高煦冷喝:“溅了一身水,连一句道歉都没有?好大的胆子!”

朱棣听到朱高煦的声音,挥手让轿子停止,然后背着手走下去,冷漠的看了朱高煦一眼,这才和颜悦色的看着马匹上的骑士。

“军人?”

马匹上骑士抱拳:“圣旨,去滁州,不知阁下?”

朱棣洒然一笑,爽朗的道:“北平,朱棣。”

嘶!

“卑职参见燕王殿下,卑职着急赶路,这才……”

朱棣道:“圣旨是大事,兄弟毋需多礼。”

他淡漠的看着朱高煦:“你该做什么?”

朱高煦浑身发颤,看到朱棣那凌厉的目光,忙不迭抱拳弯腰,对马匹上的骑士道:“小子失礼,请阁下原谅小子。”

那骑士受宠若惊:“燕王客气了,卑职着急赶路,这便走了。”

燕王笑着道:“路途小心。”

等那骑士离去,朱棣面色冷了下来,淡淡的看着朱高煦:“我怎么教你的?在京师,你狗屁都不是,收起你这可怜的嚣张!在有下次,滚回北平去!”

“是!孩儿知错。”朱高熙连忙认错。

朱棣望着那名骑士离去的背影,不知想些什么。

都到年关了,父皇还发圣旨?

什么人,让父皇如此重视?

“继续赶路吧!”

朱棣上了马车,对外吩咐。

……

滁州府。

某处不起眼的小院之中。

很难想象,昌国卫副千户吴桢的祖宅会如此破败不堪。

家里有一老母,一妻,一儿一女。

临近年关,周围邻居都热情联络。

这些年,吴桢很少回家,都是邻里乡亲的帮衬着一家老小。

吴桢回来了,自然买了许多米面油肉给邻居送过去。

大明的民风十分淳朴。

邻居门受了礼,便又纷纷送些鸡蛋回来。

老母亲坐在门头,和邻居们聊着家长里短。

自家儿子虽然算不上多出息,但已经足够老人家吹嘘了。

保家卫国,打匪打寇,那就是她老人家心中引以为傲的英雄!

周围邻居,也对他老吴家十分尊敬。

自吴千户回到滁州之后,家里门前就更加热络起来。

周围邻居每天络绎不绝的来窜门。

临近年关,家家户户都闲暇起来,处处房屋内都升起氤氲烟火气。

一匹快马,自前方急促奔袭。

路两旁的乡亲邻居们都好奇的看着骑着马匹风尘仆仆的骑士。

瞧这方向,好似朝老吴家去的呀?

于是乎,很多百姓便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小心翼翼朝老吴家围过去。

“圣旨到!昌国卫副千户吴讳桢,接旨!”

屋内。

听到外面的喊话,吴桢顿时一颤,手里拿着的鸡蛋都猝不及防的摔在地上,蛋清摔的哪儿都是。

不.…不是吧?

吴桢已经彻底没办法思考了。

不是.…真是朱郎君.…这么牛的吧!

吴桢此时正在厨房内,帮着妻子打着鸡蛋,中午烧了一份大葱炒蛋,一份蒸腊鸭。

厨房外,一儿一女在跳绳。

一切那么安逸。

当传旨军户的声音在门外猝不及防的高亢响起,吴副千户手里的鸡蛋应声落地,摔个粉碎。

妻子张氏埋怨道:“好容易下几个蛋,被你霍霍.…”

她喋喋不休的才说了两句,突然愣住,脸色惨白:“老吴,你莫不是在东南犯了什么事,才逃回来的?”

张氏脸色惨白如纸。

外面的圣旨她听的清楚,按老吴这性子,他能让皇帝亲自下圣旨?

这,压根不可能!

而且好说不说的,为什么今年军中给他放回来过年了?

为什么前几年,都不能回来?

张氏是个妇道人家,很多道理都不懂,但眼前这事,太诡异了。

她眼眶顿时就红了。

“老吴,你,你你,究竟犯了什么事,咱….咱去投案,去自首,咱不能不清不白,不能连累了两娃呀!”

吴桢不厌其烦,狠狠瞪了她一眼:“妇道人家懂个屁!莫忙活了,快随咱去外接圣旨!”

没多时,吴桢带着妻张氏,两孩子,一同走到院落内。

老母亲此时也已经跪在原地,吴桢出来后,便带着家眷恭敬跪在老母亲身后。

那传旨的军户见人到齐,掀开黄绢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敕?

听到这个字后,吴桢全身都在激动的颤栗!

大明的圣旨,有几种格式,若是昭告天下,则称‘诏’;若是封赏高等的官员,则称为‘诰’;倘若是封赏低级的人员,则名为‘敕’。

除此之外,若只是宣布某某事,则称为‘制’,另外则还有‘册’、‘书’、‘符’、‘檄’等格式,对应不同的情况。

这是封赏啊!

吴桢现在直感觉天旋地转,双目都瞪圆了。

那朱郎君,真就一句话,将自己前途定了?

嘶!

“兹有昌国卫千户,吴讳桢作战凶猛,见识非凡,经纳谏,咱认为你可以世袭千户,即日起,咱给你提正千户,世袭军职,你当好好为国效力。”

“等年关后,来京师,咱另有他用,钦此。”

朱元璋的封赏奏疏,依旧这么亲民。

军户圣旨读完,便对吴桢道:“吴千户,接旨啊,愣着干啥?”

吴桢是真的愣住了,被圣旨上的话震的里嫩外焦。

这圣旨的话没有拗口骈文格式,也没有文绉绉复古遣词造句,是老爷子惯用的徽州话。

这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