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变化与不变(2 / 2)

其他一家出一个人,咱们分头去寻寻,这么大一个人,又是这种奇怪···又醒目,总会有人看到的。小当也不会无缘无故的走出去,总有个方向吧。”

所以说,姜还是老的辣,刚才熙熙攘攘争论了半天,就没一个人提出报所里,以及出去找的说法。

没那个威望,怕自己提出来,反而被别人家怪狗拿耗子。

其实这个事呢,应该是秦淮茹先提的。

但秦淮茹也不知道难过过头了,还是为什么,她就只顾着哭。

而棒梗倒是低声提了一句,却是没人答理他。

不说烟酒饭菜,像这种事客气话总要说一句。结果棒梗像是大家欠他们家的,谁愿意理这个茬啊?

没扭屁股回去,就已经是讲究人了。

这一世的棒梗是在他人生成长阶段,缺了一个教他讲规矩的人。

平时咱们骂人~【有爹生没娘教】。

但这个话掉个头,放到棒梗身上就是正正好。

他是真没教他规矩的爹,只有宠溺他的贾张氏,还有做不了他主的秦淮茹。

所以说他天生白眼狼,也是伤人心的话语。

众人出去一番寻找,还真有人看到了。说是小当一路出了城,去了乡下,有点像贾家村的方向。

到了城外就没有什么人看到了,毕竟城外都是过路人居多。

棒梗又是一辆自行车直接出了城,直接骑到了贾家村。

这个时候,贾家村也是吃过晚饭,大体是聚集在几户稍微富裕点的人家。

富裕人家有电视嘛!

这个年头,农村也发展起来了。

事实上很奇怪,应该说八十年代初期,是只要勤劳肯做,再稍微带点脑子,就能得到美好的生活。

不论是种地,还是养殖,或者是农闲时进城打点零工,做点小生意,都是可以发家致富的事情。

所以那个时候的幸福感,应该是最强的。绝大多数人家都可以算出自家到年底有多少收入,然后就是制定各种采购计划。

比如说做个一年,然后就能买台电视。

关键是就算这么忙碌,却是不耽误农村自己的休闲。

孩子不累,可以自由的玩耍。除了上学,回家就是帮忙做家务,然后就是玩了。

~学习,劳动,玩耍,一样不耽搁。

大人也不累,这是说心态上的,只有奋斗目标,没有攀比心。

春种夏秋忙冬藏,晒黄豆酱,制臭豆腐,二月咸鸭蛋,五月包粽子,年底杀年猪,腌腊肉,灌香肠,做花生糖芝麻糖一样不耽搁。

而后世,还有几个能按照时节节奏生活的?

这个年头的过日子是过日子。

后世也就是贴个标签而已,还没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激动。

棒梗找上了村长家,也算是村里条件最好的一户人家。资讯发达嘛,比平常人家多挣一点也是肯定的。

村长虽不满棒梗说话的直愣愣,也就是说话呛人,却也知道丢了人是大事,再者棒梗怎么论也是姓贾,肯定要帮这个忙。

于是先是带着棒梗在村里询问了一圈,又是喊了七八个壮劳力去贾家祖坟边上搜查了一圈。

没有,根本就没有小当的踪影。

棒梗对这个也有心理准备,就是让他来找,他都不一定能一眼找到贾东旭他们的坟墓。何况脑子浑浑噩噩的小当。

只是院里邻居提了这个方向,棒梗总要来找一下罢了。

实际上,棒梗现在做的也就是个流程。

也正因为棒梗也有过让小当走丢的心思,才会一眼看出秦淮茹没锁门打的是什么注意。

所以虽然棒梗指责秦淮茹说得义正言辞,但实际上他的心里,也是三四分心虚,外加一些轻松。

对于棒梗来说,这个时候的贾家已然是他身上的包袱。

他心疼小当,与他想抛弃包袱并不矛盾。

人活着,本来就是矛盾的生物嘛!

每个人这种类似的自相矛盾多了,也就不能称之为矛盾了。

应该说这就是人性。

那么小当呢?小当哪去了?

院里邻居没胡说,今天小当还真是一个人走到了外城,去的也真是贾家村的方向。

她记忆里,当年不论贾张氏,还是秦淮茹带她走的也就是这条路。

只是等她到了外城,往乡下拐弯时,却是发现了现实与记忆里的不同。

首先是路变了,以前是沙土路,现在已经是石子路了。再就是路两边的景色不对了,以前路两边都是荒野,偶有农田。

而现在农村的发展,让路两边起了大变化。

很多大房子都竖在了路的两边,这让小当感觉到了惶恐。

小当跟奶奶跟她妈,也就是贾东旭死后风雨之前来过。

而在此以后,四九城的发展往外城扩边也是正常的。

这一切对于小当来说,都是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