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请殿下回答!(2 / 2)

何况今日要辩论的这些事本就对刘据极为不利,这对于那些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来说,简直就是天胡开局……

刘据不带上一颗接受批评的心和一张承认错误的嘴来,还能如何?

……

不知不觉,时辰已经到了。

在赵周与石庆的引领下,刘据与这百余名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一同进入宣室殿。

刘据还坐在自己的“特座”上,与那些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相对而坐,而赵周和石庆的坐席则位于两方之间,方便主持和维持秩序。

除此之外,几名近侍也出现在了殿内。

不过他们一进来就去到了大殿一隅的案几后面,随即开始分工整理竹片,倒水研墨,显然只是这场朝议的书记。

至于刘彻,还真就没有到场。

就连刘彻最亲近黄门侍郎苏文也并未出现……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

其实刘彻此刻就坐在宣室殿的后殿之中,与正殿只隔了一道屏障和一扇门。

并且为了便于旁听,他还特意命人将龙塌抬到了最靠近门的地方,以确保可以听清正殿中所说的每一个字。

而苏文,也正立于一旁伺候待命。

此刻苏文心中已不再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因为他早已知道刘彻准备了怎样的大招,如此大招一旦祭出,立刻便可爆杀这群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刘据的太子之位依旧稳如泰山。

不过在这之前。

刘彻偏偏还带了一点恶趣味,想先看看刘据在面对这些酸儒时会有怎样的表现,然后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救场……

终于。

“既然双方皆已就坐,此次朝议便开始吧。”

丞相赵周说了一段极为简单的开场白之后,便直接进入了朝议环节,先是看向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一方:

“请诸位先出一人向太子质询,再由太子针对质询加以说明与辩论。”

“老夫先来!”

话音刚落,前排一个看起来已年过六旬的老者已经站起身来,展开手中的简牍看了一眼,方才大声问道,

“《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殿下是否认同此理?”

刘据闻言微微抬眼,口中崩出一个字:

“典。”

“既然殿下将此奉为经典,那么老夫再问殿下。”

此时这名六旬老者还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接着又道,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殿下又是否认同这天子与庶民之孝道?”

刘据依旧只是微微抬着眼睛,这次倒是说了三个字:

“典中典。”

“既然殿下同样认同,那么便请殿下当着我们的面解释一下,民女史婉君遵孝道守孝,不得已婉拒了殿下的婚事,究竟何错之有?”

老者终于露出锋芒,情绪激愤的盯着刘据,语气亢奋的大声质问,

“殿下为何逼其溺亡,又将史家大母逼死,还对史家上下施以极刑?”

“殿下迫害守孝之人,是否便是蔑视孝道?”

“正如那句‘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殿下既慢于守孝之人,又恶于守孝之人,是否可以认为殿下是不孝中的不孝?”

“请殿下给我等一个答复!”

话音刚落。

“彩!”

“问得好!”

“请殿下回答!”

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中随即响起一片喝彩。

赵周与石庆连喊了几声肃静才使得场面平静下来。

百余名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重新坐了回去,目光灼灼的等待着刘据的回答。

甚至有些人的嘴角已经不自觉的勾了起来,全然一副稳操胜券的神态。

这个问题其实十分厉害,先让刘据承认了孝的合理性,又让刘据承认了细化到天子与庶民必须遵循的各自不同的孝道。

由大到小,由高到低,至此已经彻底堵死了刘据的嘴巴。

然后再用天子都必须遵循的孝道,来评价刘据那有过之无不及的所作所为。

如此厉害的连环招,别说是刘据了,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才能完美应对。

而在这个问题之后。

便到了真正的绝杀:你无法遵守天子之孝道,那么你配做储君,配做天子候选么?

然后。

在众人的注视下,刘据却忽然笑了起来,开口问道:

“孝死我了,我真是很好奇,这史家究竟是生了你们还是养了伱们,竟让你们对史家如此孝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