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否则朕跟这逆子姓!(2 / 2)

“父皇应该听过一句话,叫做宁为凤尾,不为雉首。”

“那些蛮夷小国愿内附我大汉,亦是在顺应这句话,只要内附大汉他们便可成为凤尾,哪怕只是凤尾上的一根羽毛,那野雉也不敢轻易欺辱,可保一世平安。”

“而我大汉如今便是这只凤凰,父皇正如凤首。”

“凤凰之所以是凤凰,是因为凤凰不愚不弱。”

“凤凰能够不愚不弱,绝非仅是凤首不愚不弱而已,若只是长了一个凤首,铁喙、翅膀、利爪皆愚弱如雉,那便不配再称作凤凰,与野雉又有何异?”

“在儿臣看来,我大汉的铁喙、翅膀与利爪,分别是铁器、农业与强弩。”

“冶铁技术、农业技术和强弩技术并非凤首所创,皆由民间百姓在生产、劳动与战争中总结经验、开启智慧创造,这与父皇和儿臣都创造不出赵过方才提出的代田法和农具改进方法,必须依靠他的才能是相同的道理。”

“因此形成我大汉之铁喙、翅膀与利爪的根本,是百姓,是民智,是民强。”

“父皇愚民、弱民、便是在自毁大汉强大的根本,使大汉由凤凰自降为野雉!”

“或许对内而言,百姓愚蠢羸弱,的确可使父皇愈发至高无上,无人可以撼动。”

“但是对外呢?”

“久而久之,大汉自废武功降为野雉,若其他野心勃勃的野雉再来相争,父皇纵使雄心万丈,带领大汉疆土上的愚民弱民,使用与野雉相同、甚至锈迹斑驳的铁喙、飞不上天的翅膀和磨去锋刃的利爪,如何能够取胜?”

“届时大汉就算不亡于内部的愚民弱民,也将亡于外部的强敌劲敌,国之不存毛焉附之,国破家亡之际,汉室国祚哪里还有什么万年可言,父皇的专制专权又将何去何从?”

“说句父皇不爱听的。”

“与其眼睁睁的看着外族铁骑踏我大好河山,大汉同胞受外族欺凌奴役,儿臣倒宁愿大汉亡于智民强民。”

“最起码儿臣知道,汉人没有被父皇打断脊梁。”

“自始至终,我们都是那只高傲的凤凰,世世代代千秋万载,都绝非野雉可以觊觎,大汉虽可亡,汉魂永不灭!”

说到这里。

刘据自己也不受控制的激动起来,呼吸变得急促,鼻腔有些酸涩,脸上泛起了一片红光。

这是不知道后世近代史的人无法感受到的屈辱与不甘。

其实不只是后世的近代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就弊大于利。

西汉亡于王莽,便是因为儒家繁衍到了极致,已控制左右朝堂,随后王莽在儒家的拥护下上台,后世有人调侃王莽是穿越者。

殊不知他其实只是一个被儒家裹挟一味复古的庸才,因此一世而亡。

后面还有西晋愚民弱民,五胡乱华;

宋代愚民弱民,被元所灭;

明代愚民弱民,被清所灭;

清代愚民弱民,受尽列强的欺侮和凌辱……

这就是愚民弱民的后果,当蛮夷外族入侵的时候,国家早已失去了铁喙、翅膀与利爪,愚民弱民也早已习惯了逆来顺受,早已失去了反抗的勇气,最终只能被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的外族蛮夷欺凌奴役。

“……”

刘彻真心没料到,他明明只是轻轻的平了一下。

刘据的反应居然会如此之大,言辞竟会如此激烈,直接就给他放了这么一个始料未及的大招。

以至于他一时之间竟无法适应这个节奏,脑子都嗡嗡作响起来……

慢着?

董仲舒只是建议朕集百家之长,重新定义儒学。

这个逆子这番话中的意思,分明是公然反对朕“独尊儒术”的国策,而且将这国策批了个一无是处!

甚至,他还开口闭口都是亡国。

说朕此举打断了汉人的脊梁,令大汉从凤凰自降为野雉,将朕说成是罪在千秋的亡国之君?!

“你!!!”

意识到刘据究竟在说些什么,刘彻瞬间气得浑身发抖,胸腔内的热血疯狂上涌撞击着天灵盖,全身上下的皮肤都已涨红。

“你这逆子竟敢……竟敢……如此辱骂朕!”

“朕!朕!朕!”

刘彻捂住胸口,大口喘着粗气,双脚“嘭嘭”的踏在地面上来回走动,似是在寻找着什么东西。

荆条呢!

朕的镶了金柄的那么大一把的荆条呢!

今日父子二人只能有一个竖着走出宣室殿,否则朕跟这逆子姓!

(本章完)